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为卫生法学应该将医患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手法上注重对社会的宏观调控效果以及与现有法律制度的整合;此外,卫生法学体系的构建也应以卫生法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卫生法学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决定其并不完全隶属于某一学科,而属于独立的综合性法学学科。建立综合性卫生法学既是卫生法自身特点决定,也是持学科开放性、包容性的必然要求,这要求卫生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保持开放性,采取多学科研究方法,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独立的法学学科,卫生法学应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目前,学界对卫生法学理论体系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在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卫生法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和应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认为卫生法学的理论体系应由基础理论、卫生主体法、卫生监督管理法和医患关系法构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应用性跨学科研究,卫生法学不仅需要明确自己的出发点和根底,更需要一个共同的理论平台和基本的价值共识。它们不只是纯理论性问题,也关涉到卫生法治实践的核心、方向与目的等根本性问题。卫生法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生命法益,即具有法律意义的生命利益。卫生法学研究应该在此基础上合逻辑并且合规律地展开。卫生法学直接关涉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健康与尊严,因而人文关怀对于卫生法学来讲尤为重要,并具体表现为个体关怀、族群关怀和人类关怀三大层面。  相似文献   

5.
卫生法学的学科建设在新时代面临两个重要的机遇,一是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二是学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全面总结反思的重要阶段。卫生法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定位不明确、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科学研究缺乏独特性、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无共识。形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主要包括对卫生法学独立学科地位的不当坚持,不合理的建设目标导致学科建设基础薄弱,以及培养目标脱离现实。未来应当转变思路,在尊重法学教育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重新理解卫生法学的学科本质,合理重塑卫生法学的学科规划蓝图,首先区别基本的培养对象,然后强调卫生法学的特色化学科建设,最后还应当重视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婚姻在法学上的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婚姻法调整对象、婚姻法学研究对象的“婚姻”,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法学概念。婚姻的法学概念应当与民法学中的民事行为概念相对应,并能在婚姻法学体系中始终如一。它应涵盖以下三层含义: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它应包括各种合法婚姻和违法婚姻,能将其与婚前性行为、纳妾、姘居、非婚同居等现象区分开来,而应避免和结婚、婚姻关系等法学概念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问题值得关注.田兴洪等同志的著作<医疗事故的认定及法律责任研究>,开拓了卫生法学这一研究领域,在医疗事故的认定及相关法律责任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行《法理学》知识体系一般以法律要素框架来安置法律概念,这一处理方式尚缺乏完备性。需要区别法律概念与法学概念,二者在指称对象、作用方式、思维层次和存在场域等方面均有不同。法律概念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法学概念则指称法律概念世界;法律概念规范着人们的权利义务,法学概念则调整着法律世界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法律科学的思维直接面对现实世界,法学概念则更具抽象性,它主要指向法律世界;法律概念存在于实在法所代表的法律世界中,法学概念则存在于理论化的法律科学中。各种不同的法学流派在建构自己的研究对象上有着根本差异,这两类概念之间存在着或相对应或不相对应的情况。区分这两类概念在法学教育和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事法学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决定其并不完全隶属于某一学科,而属于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的法学学科.建立综合性医事法学既是医事法自身特点所决定,也是保持学科开放性、包容性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医事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保持开放性,采取多学科研究方法,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实证研究方法为特色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法学研究方法正处于转型之中,实证研究方法将成为法学研究的常规范式。一些学者对法学实证研究的客观性提出质疑。求解实证研究的客观性难题可以从马克斯·韦伯那里得到启发。韦伯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研究具有代表性,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做到“价值无涉”。韦伯主张的客观性以价值关联为前提,以客观可能性为基础,以对理想类型的应用和超越为实现路径。在法学研究中,运用指向客观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必然性,这是由法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以及法学对法律的批判功能决定的。法学实证研究并不排斥主流的规范研究,两者应互相补充,这也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学实证研究要实现客观性,需要兼顾证实与证伪,注重文献的积累、理解的逻辑以及实践。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目标是要在韦伯方法论基础上实现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法理学的理论体系因之亦是极其复杂的。我国法理学理论体系缺乏研究和梳理,使得我国法理学的教学和教材体系极度混乱。西方法理学理论体系学说中最具借鉴意义的是三分说和综合说,我国法理学理论体系应是由本体论、价值论、运行论(包括运行环境)三大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应当禁止活体角膜移植手术。活体角膜不具有法学中物的财产利益性,而具有生命意义上的价值性,不能被物化为具体法律关系中一个独立的客体物。现实中,活体角膜基于生命健康权的完整性而受到法律的保护,保护的内容是凝结在活体角膜之中的生命属性和人格特性,而不是它的财产性。以危害他人生命健康为前提条件的活体角膜移植违背了医学伦理的底线,该种手术引起的医疗风险和潜在危害,特别是医生所应承担的医疗责任,无法通过知情同意原则加以解决和消除。  相似文献   

13.
罪刑法定视野下犯罪学与刑法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一体化作为一个矛盾综合体 ,其各要素之间地位作用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矛盾体的性状。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在刑事一体化这一综合体中是主要矛盾。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学的价值所在 ,而犯罪学的研究亦应遵循这一人权保护原则。在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处理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应以刑法学为基础 ,以犯罪学为先导 ,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对于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刑法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应重视立法决策及科学化,保障立法结果的合法正当。重视隐形刑法及其司法环境的权力规训这一治理议题,以刑法学体系即罪责刑关系与罪责刑均衡重构刑法解释的对象和目标。倡导通过互助与合作达致刑法信任,维护刑法学通说的地位,兼顾刑法哲理与刑法诠释。  相似文献   

15.
对建筑物抛掷物致害应该采用侵权案例的体系化分析方法。侵权案例的体系化分析方法,是以侵权行为形态的体系化分析和侵权责任形态的体系化分析为基本方法,依据侵权法理论自身的展开路径,分步寻找请求权基础的侵权责任法适用方法。建筑物抛掷物致害是一般侵权行为,不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不适用建筑物搁置物、悬挂物致害和物件致害法理,也不适用公平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类型的案件没有侵权法救济。从公共政策等多方面考虑,特殊建筑物抛掷物致害可以根据其他侵权法理论建立特殊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16.
有必要改革传统医药法类课程体系“大而全”以及机械地以部门法为教学单元的编排模式,应注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有机性和理论性。必须对我国医药法类的法律制度进行科学分类。医学院校法学专业的医药法类课程可由以下六门课程组成:医事法、药事法、公共卫生法、精神卫生法、传统医学法、生物医学法。新的医药法学课程体系以法学的视角思考问题,对医学院校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学生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实证法学的研究对象为实在法.对法律科学性与逻辑自足性的追逐成为这一学派的落脚点.在此观照下,分析实证法学的司法观透露出对规则的恪守以及对发现法律的坚持.这种司法观缘于“应然”与“实然”的界分、实证哲学的影响和功利主义的刺激.对于我们而言,恪守而不是漠视规则,发现而不是创造法律应是司法活动中法官的当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