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长中 《南都学坛》2001,21(1):54-58
老舍和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同有异。二人小说叙事模式之同,源于他们对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情有独钟;二人小说叙事模式之异,源于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及个人艺术气质的不同,赵树理基本上是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的重读和照搬,只顾及了“普及”,而缺乏创造性的提高;老舍则既继承了传统,又没有囿于传统,而是以现代的叙事方法,对之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适应并提高了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老舍小说呈现着浓郁的平民叙事风格。民间叙事、打造“京味”艺术品格,追求亲切幽默的艺术格调和浅白平易的语言风格是其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3.
“复仇情结”是老舍小说创作的情感原动力 ,并通过外化的显意识观念——反帝反封建 ,凝结为“复仇”的基本母题。老舍站在形上的高度对此予以理性观照 ,发掘其积极价值 ,融注于现代新文化与现代国民性的理想建构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文艺创作的美学原理和文艺心理学原理,针对老舍小说创作的特点,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择取文化适应与文化背离、弥散认知形态与范型认知形态、越轨思维和循轨思维这几个对立统一的范畴,对老舍在小说创作中汲取新的观念、技法和信息,力图突破传统文学范型和局限的尝试予以探讨。本文认为,正是老舍小说创作心理中突出的开放性认知风格、弥散认知形态和越轨思维方法促使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与跨文化接受密切相关的独辟蹊径的文学实验,具有超民族超国家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对于老舍小说创作的叙事伦理,无论是国家伦理、民间伦理还是个体伦理,都可以在满族意识的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中找到解开问题症结的钥匙。具体表现在:满族意识的压抑性反弹造成了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叙事伦理,满族意识的平民化审视形成了"头朝下"的民间叙事伦理,满族意识的创伤性记忆凸显出关注命运的个体叙事伦理。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者从老舍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以及他的“京味小说”作品中所呈现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和作品所蕴涵的俗文化的审视等方面,来探讨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生成与传奇等文化传统之间有着强而密的文本“互文性”。老舍深受传奇等文化传统影响,其作品之所以带有鲜明的“传奇气味”,就在于其小说文本在主题内容上的传奇特征与“假小说以寄笔端”的传奇价值追求。在实现路径上,则通过说书情境的设置、民间化语言的借鉴与反讽修辞形态等一起建构其文学世界的传奇品质。在当下民族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时代语境下,对老舍的现代文学实践之于传奇等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探源与现代承传探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李渔小说 ,明显可以看出李渔对中国古典小说 ,尤其是“三言”、“二拍”有继承和创新之处 ,其独特的叙事特征无疑丰富了我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刘庆邦是近年来小说界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回归传统和生活本原意义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小说的叙事风格值得关注。本文试从政治观、爱情观、心理、细节四个方面阐述作家带给阅读者的诗意感受  相似文献   

10.
余华的小说作品采用了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的叙事方式.重复叙事包含着深刻的重复性经验,循环叙事体现的是移情倾向或生命意识的消解、停滞.重复、循环的叙事方式使余华完成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力求把老舍的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打通”了来研究,找出老舍戏剧与其小说在现实主义、幽默、京味、史诗性等美学层面上的联系和沟通,从跨文体创作角度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历来以浓厚的抒情性立足于中国古典小说之林。这种浓厚的抒情性来源于小说中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不仅影响了小说的主题内容,而且对小说艺术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确了艺术审美中的情感因素,可以进一步认识唐传奇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同时也促进了唐传奇的诗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老舍小说表现了特殊的文化内涵,他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视角,透视了作品中不同文化辐射层市民的灵魂。他的作品表现了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市民的人性的缺失与重建、徘徊于中西文化边缘的市民知识分子二重人格的矛盾与痛苦、冲破传统禁锢的市民新生代奴性的消失与觉醒。  相似文献   

14.
老舍抗战时期的喜剧呈现出政治讽刺与文化批判相交织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深厚而丰富的文化意蕴日益显示出巨大的魅力。三幕喜剧《面子问题》就是其中历史文化意蕴最为丰厚的一部,它对"面子问题"这一"中国精神的纲领"进行了深刻的解剖,从而成为老舍的喜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喜剧史上一部耐人寻味、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佳作。  相似文献   

15.
叙事学的研究已形成了一股国际性的叙事学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的潮流,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他的出人意料的情节铺展与荒诞离奇的场景描写以及冷峻而滑稽的文字,常常流露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才能。卡夫卡的叙事具有耐人寻味的两面性,本文对其小说中的叙事风格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一方面他描绘出黯淡、残酷、荒诞的世界景观,辐射出痛苦、惶恐、焦虑、绝望的情绪;另一方面他的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冷嘲、怪诞和滑稽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从跨文体创作角度论述老舍戏剧与其小说的文本沟通,从题材、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这种沟通的存在,可以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创作的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完整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相似文献   

17.
老舍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在有关生存状况的描述中,渗透出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由于贫穷而造成的生存困境,绞杀了下层人民固有的美好情感,生命主体潜在着难以言说的痛苦。这些悲剧,表现了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市民社会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其生命意识中的悲剧内涵,表现为矛盾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深刻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8.
围绕小说叙述视角、叙述体和它们之间的切换等展开论述。指出:许多被视为“叙述不可靠”的作品,由于读者视角的参与而弥合了其“不可靠性”;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不一定要让叙述者扮演一个诗性化的全能的角色,也可以把叙述角度严格地限制在“我”之所见所闻。这样做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路遥小说具有丰厚的民间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价值判断等方面,这一方面根源于陕北特殊的历史及地理位置,另一方面与路遥的经历及现实主义精神的追求有关。路遥与农村农民的密切联系和深厚感情决定了小说中的民间叙事成分,而对现代文明的接受又使其具有了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对凌叔华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研究者多关注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女性题材、女性形象等。至于凌叔华小说创作中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叙事模式及形成原因 ,至今尚无人写专文进行讨论 ,文章从这个方面做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