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风俗政策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征以前,党主要是从理论上、在纲领中对民族风俗政策进行相关论述.长征时期,在与广大少数民族的接触中,党高度重视民族风俗政策在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中的重要性,并展开了大量积极的工作.正是在这一时期,党的民族风俗政策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林苹 《学术论坛》2007,30(7):43-47
红军长征经过的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正确而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党和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我们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被誉为“世界军事史上两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重新回顾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从中获取教益,就不能忘记或忽视如下历史事实:一、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的长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日子在少数民族地区.二、红军长征经过了10多个省(区)的苗、瑶、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长征的胜利主要是在西南和西北的多民族地区取得的.三、我党和红军队伍是由中华各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具有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为各族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同时在长征的全过程中坚持进行耐心细心的内容丰富的民族工作,从而得到各民族广大群众和上层爱国人士的爱戴和支持.这是长征胜利的有力保证.因此可以说,长征是党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红军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实践中接触少数民族并对少数民族问题十分重视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早期的主张,民族自决向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转变的转折时期,因而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讲,其理由如下:第一,长征时期是党和红军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接触和了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时期,只有这种感性的接触、实践,才会形成理性的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党成立以来,虽然在其宣言,决议中多次提到过党的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民族政策,但是我们党建党初期,主要是在沿海大城市和一些中心工商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活动,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少数民族;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虽然先后转移到了农村,但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依然很少,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军长征期间党的民族政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红军长征的实践,丰富、发展和完善了党的民族政策在1934年10月红军进行长征之前,虽然党对民族问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已有认识,但在此期间党还没有制定出一套有关民族问题的政策.关于这一点,1928年7月9日中共六大通过的《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可以证明.该决议全文如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大会认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问题(北部之蒙古、回族、满族之高丽人、福建之台湾人,以及南部苗、黎等原始民族,新疆和西藏)对于革命有重大意义,特委托委员会于第七次大会之前,准备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精神,以便第七次大会列入议事日程并加入党纲.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湘、桂、黔、滇、川、康、甘、青、宁、陕等省的土家、苗、布依、瑶、壮、侗、彝、回、羌、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多种社会形态和不同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特别是人民长期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地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以及反动民族上层的残酷压迫,因而红军在长征中严格实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内容,也是红军长征中地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科学地阐明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是我们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政策的依据和观察处理中国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立足点。也是我们观察和处理现实的民族问题,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依据。 1 建国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导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解放初期,通过民族识别工作,确定少数民族的称谓,使几十个过去不被反动缩治阶级承认、处于无权地位的少数民族,成为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享受到民族平等权利;在少数民族地区,依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政策,相继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一些处于前资本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民族教育是因为实施民族教育能够巩固边防、维护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或者说是为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教育价值进行如此定位,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仅出于这一目的是不够的,尚需进一步挖掘和深化.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生存的需要;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人性的需要;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人权的需要.因此,民族教育价值定位应当在国家取向与民族取向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吴莹 《学术探索》2014,(4):42-46
党的民族文化政策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在云南得到了全方位的贯彻落实。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民族文化政策的实施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评价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在云南的实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关注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在云南的实施是否符合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是否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是否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自身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工作历来受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的时刻通过统一战线政策帮助红军减少敌对力量,增加支持力量,获得少数民族和部分国民党军阀的帮助。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过程中的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关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充分发挥和利用党外人士和地方军阀的重要作用;大大减少了红军的消耗,保存了红军实力,传播了革命胜利的火种,为长征的转移和中国共产党顺利北上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并制定了具体的政策。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十分重视民族问题 ,坚决贯彻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思想、方针和政策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主要是 :1 一切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少数民族的事一定要和少数民族商量的群众路线 ;3 各民族平等友爱、互助合作 ,实行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新型关系 ;4 诚心为少数民族服务 ,使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宗旨 ;5 在民族地区也要贯彻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加快发展、促进稳定 ,尽快帮助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6 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 ,加强了民族问题的立法建设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12.
王跃飞 《学术论坛》2005,4(9):110-114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量的民族工作,把党的民族纲领和政策,在民族聚居区付诸实施,引导少数民族参加革命,使民族解放的斗争与中国民主革命紧密联系起来,有力地促进了革命的进程。少数民族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长征期间,红军在途经的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统战工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贯穿红军民族统战工作的理论前提。红军的统战工作能坚持能动的实践观,在实践中丰富和改进民族统战理论。新时期我们要通过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探寻民族统战工作方法和规律、在实践中完善民族统战政策三方面不断改进我国民族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我们党坚持和实行这项政策是一贯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国民族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革命的发展,采取了最适合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断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早在长征时期,党就为四川甘孜、阿坝的藏族人民建立了自治政府。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党又先后帮助同心、海源、正宁等县的回族人民和城川的蒙古人民,分别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自治区。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建立  相似文献   

15.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过去整整半个世纪了。本文仅就我国少数民族在长征时期进行革命斗争的概况、特点、作用和我党制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民族团结日益巩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的实施,将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趋完善,将使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地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教育”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少数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派生的产物,是同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体育、少数民族卫生等概念并列的。它的提出和使用,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充实和丰富了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内容。从它被明确提出和正确地使用以来,它就成为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教育又是中国全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人口众多的汉族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省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市(琼中、白沙、保亭、乐东、昌江、东方、陵水、通什市和三亚市),有4个少数民族杂居县市(屯昌、万宁、琼海和儋州)的12个少数民族自治乡镇。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0%,民族地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六分之一。解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发展民族教育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我省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我省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远远落后于汉区.如何把我省民族教育搞上去,使之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特区建设的需要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民族地区的有关教育部门和一些乡村学校,对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作了调查分析.并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最近确定,将于学会成立十周年(1989)的时候召开第四届世界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这届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外后进民族的现代化与发展问题。围绕这个中心的四个研究专题是:1、在民族的现代化与发展问题上外国政府的政策、理论和实行结果;2、外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上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3、外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与双语制问题;4、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该学会确定的方针是,研究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大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世界民族研究同我国当前的建设实  相似文献   

20.
新疆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大批"民汉兼通"的人才脱颖而出,新疆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跨越发展,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绩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在新疆成功的实践和发展,对促进新疆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巩固和稳定各民族大团结,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