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孙中山与二次北伐─—兼对有关问题提出商榷敖光旭正值商团事件期间,江浙战争爆发,随即引发了第二次直奉大战。孙中山迅即举兵北伐,9月13日移营韶关,18日发表北伐宣言,“北战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①。9月中旬以前,集中...  相似文献   

2.
华岳(?-1208年),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安徽)人,南宋著名武学士,一生不得志,《宋史》人史义传①。开禧年间,南宋王朝展开了对金的北伐战争,对开禧北伐较有深刻认识的华岳,在其《翠微南征求》和《翠微北伐录》的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系统的军事思想。本文仪就华岳的北伐思想略作评析,以就教于同行。以1206年5月宁宗正式下诏北代为界,华岳的北伐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1206年以前,华岳主张暂缓北伐,仓促用兵只能是“师出无功”,“不战自败”②,1206年以后,华每的思想有了根本转变,从不同意北伐转向支持北伐,到…  相似文献   

3.
梧州,这座风景绚丽、历史悠久、在近代有着“小广州”、“小香港”之称的城市,曾与“北伐”二字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1921年孙中山取道广西的北伐,或者是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都与梧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反映了梧州和广西曾有过的光辉历史,体现了梧州和广西人民对孙中山和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政府北伐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一、1921年孙中山取道广西北伐与梧州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并出兵广西打败陆荣廷旧桂系后,为了打倒北洋军阀、削平内乱、统一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即乘战…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进行北伐。就在北伐正式出师的前两天,即1926年7月7日,中共机关刊物《向导》上刊出了陈独秀的一篇文章《论国民政府之北伐》①。此文一出,各界哗然,国共两党内部更掀起了轩然大波。国民党中央主席张静江书面指责共产党是破坏北伐,蒋介石在公众集会上对共产党进行恶毒攻击,声言一定要制裁中共,并禁止购买《向导》报,所以这篇文章在当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史学的研究领域,台湾学者认为陈独秀作为中共的总书记是反对北伐的,其文章挑拨人民与国民政府间的感情,破坏国民革命。国内史学界也以此…  相似文献   

5.
街亭位置考辨王文杰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三国时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具体在今何处?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休,成为今天地方史志编纂中的一个难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近年...  相似文献   

6.
1924年秋的韶关北伐,是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孙中山亲自督师的一次“讨直”军事斗争。由于这次北伐行动是与“皖段”、“奉张”等军阀一致动作等方面的原因,至今未见专文论述。现笔者拟对韶关北伐的动因、性质及此间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之关系等问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北伐目的论析李兴斌,温玉川北伐曹魏是诸葛亮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军事活动之一。然而,关于北伐的动机与目的,却迄无定论。传统的观点认为,诸葛亮所以连年动众,屡伐曹魏,其真正的目的是"以攻为守"。近年,有的学者又提出,北伐的目的乃是"蚕食雍凉,广拓境土"...  相似文献   

8.
朝鲜实学以实学思想表现出的特色大体分经世致用派、利用厚生派、实事求是派.经世致用学派指以李ED6A为思想主流的星湖学派;利用厚生学派指以燕行使为队伍的北学派;实事求是学派指金正喜等后期的学斋实学派.北学派是在朝鲜封建社会濒临崩溃,社会内部萌生近代文化因素的18世纪后期出现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朝鲜诸实学流派中,就启蒙、指向近代的意义讲,北学派思想最具先觉者之特色.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等为代表的北学派,通过出访清朝,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他们冲破了朝鲜排清自大的狭隘民族主义,对儒家传统的尊华攘夷的华夷观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华夷一也、北学中国的进步主张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利用厚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建中国式的解释学逐渐成为国内和海外汉语哲学界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近 2 0年来 ,学者们提出了“创造的诠释学”、“本体诠释学”、“经典诠释学”、“中国解释学”等构想 ,对创建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途径与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 ,中国解释学问题的提出首先面临的是中国解释学的合法性问题 ,它本质上折射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问题。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学科门类的“中国解释学”是中西文化交流后的产物 ,今天所谓“中国解释学” ,乃是人们以某种取自西方解释学理论与方法解读中国历史上非解释学的文本创造出来的。在此意义上 ,要厘清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解释学”和“解释学在中国”、“解释学中国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文炳赞 《理论界》2010,(8):130-131
金正喜是朝鲜李朝时期著名的经学家、书画家,也是中朝两国学术交往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本文对金正喜的生平著述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他的经学考证思想作了约略的探讨。认为金正喜的考证学思想是对阮元等清代经学家考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北伐战争与华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二六年夏至一九二七年初,国共合作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北伐战争。在这场革命战争中,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的千百万华侨,坚决地支持北伐战争,写下了爱国主义新的一页。华侨是北伐战争坚决的支援者和拥护者。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在北伐前,就“纷纷电请中央出师北伐,函欲早日推翻帝国主义的工具,除去列强在华势力。”①一九二六年三月,古巴、印度孟买和暹京等地华侨团体,就发回函电,敦促国民政府北伐。②四月十八日,东京华侨隆重集会,追悼北京“三一八”殉难烈士,到会华侨一致呼吁,请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孙中山韶关北伐问题的研究,学界发表了众多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若于有争议的问题,如孙中山弃桂择韶改道北伐原因、北伐时机、北伐性质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三部分:1.几个背景因素:提出北伐时政治军事方面主要的区分与当时中外舆论关注的重点,是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对立,而不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也不是国共之争。北伐时中国局势与列强对华政策都以混乱多变为特征。2.在列强竞争中美国向南方的逐渐倾斜:论述美国国务院在强大的国内压力和主要列强争相在中国树立一个“开明形象”这一竞争形势下修改对华政策的进程,指出正是一向坚持与列强合作的驻华公使马慕瑞首先提出了美国在华独立行动并对南北双方采取更灵活的政策。3.南京事件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强调主要是1927年3月发生的南京事件,而不是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及其后的“清党”,造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概念的兴起源于“北京共识”的提出。2004年5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伯·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种发展模式称为“北京共识”。“北京共识”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从不同角度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5.
1921-1922年间,孙中山领导了一场旨在推翻北洋直系军阀、谋求国家共和统一的北伐军事行动。《申报》作为当时最具影响的中文报刊之一,对北伐相当关注。一方面,《申报》报道了北伐的进程及遭遇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申报》评论文章中又显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北伐”立场。《申报》北伐报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伐遭遇的舆论困境,从中亦可窥见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度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其作为革命者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战与日本的南进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的总的战略企图,分为侵占中国、“南进”和“北进”三个组成部分。实现这个战略企图的次序则是“先中国,后世界”,首先进攻和独占中国,实行“中间突破”,然后实行“南进”或“北进”,或者“南北并进”。中国抗战粉碎了日本的“中间突破”计划,困住了日军的主力,箝制了日军“北进”计划的实施,延缓了其“南进”的步伐。在中日战争长期化、日美矛盾尖锐化和德国侵略战争扩大化的世界战略态势之下,日本终于铤而走险,实施“南进”政策,经过从“良机南进”到“有限南进”和“南北并进,优先南进”以及从“优先南进”到“专事南进”三部曲,走上了发动太平洋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17.
《四川社科界》2006,(9):43-44
近来,看到北京不少街道上竖起了“人道就是力量”的招贴。“人道”这个词常见于学者们的论文,但把它同“力量”联系起来,却似乎具有特殊的内涵:它仿佛是一种声音在呼吁、号召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消除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人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徐勇  张贞 《云梦学刊》2006,27(1):F0002-F0002
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报》理论部和《云梦学刊》共同组织的“文学批评现状”座谈 会,于近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来自北京、湖北、湖南等地高校的学者和报刊编辑王先 霈、张玉能、胡亚敏、余三定、熊元义、孙文宪、刘川鄂、毛正天、天艳、鲍风、彭公亮、彭松乔 等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王先霈教授主持。 熊元义首先提出了“如何看待文学消费贵族化倾向”、“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 化产品”、“文学批评怎样对应当前文化现状”以及“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如何贯彻科学的文化发展 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理论与操作———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1997年度年会简述李凤亮80年代以来,北京上海一批中青年学者提出要“重写文学史”。近一两年内这一问题又被重新提出。北京、上海两地众多学者参与讨论,推波助澜,使这一实践问题同时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学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学发展研讨会”综述林珏不久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与《上海证券报》联合举办“中国经济学发展”研讨会。与会者除上海部分高校、科研单位知名学者外,还有来自北京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董辅奶、樊纲等。会议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问题,但由于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