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子哲学思维的灵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哲学思维的特色是:由天道推及人道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玄览”、“静观”的直觉思维方式,“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蓓 《天府新论》2016,(6):154-160
西方哲人曾批判过东方类似于“幽梦”的“恍惚混冥”的艺术思维方式,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既无法触及理智,也无法消除人们在宇宙中不知所措的焦虑感。然而,中国的“幽梦”思维,消融了西方的理智求索,却在感觉(玄览)与想象(神思)交叠之间,蓦然契入了宇宙的“内在空间”。 从词语的原生意义考辨,幽梦应该是指超越现实世界之上,隐含梦者心灵幽玄之思的、恍惚混冥的意识空间。从传统艺术思维内部发掘,幽梦则是主体以内心之深藏的情感来玄览现实物,在物我共感的直觉氛围中,以神思综合所览诸象,从而直悟出“我”与道冥之新境的整体性艺术思维过程。从具体的创作过程来看,幽梦乃是创作主体在凝神观照现实世界中,本能地找到其精神生命合于自然的旋律之宇宙奥义,最终在物我冥合的新境中重新体认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超越·虚静·物化──庄子审美理论三题王守国在庄子丰富多样的审美理论中,有三个论题是最为精彩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分别是──—、超越的审美态度要达到庄子所反复倡导的自然无为的境界,就必须超越于人世的一切利害得失之上。这种超越的人生态度,从美学上看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陆机<文赋>开篇有一段著名的话,谈到作者在创作之前的准备:“但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认为作文之由,总归两途:一感于物,一本于学。下文紧接着就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干劲秋,喜柔务于劳春。心凛凛以怀霜,志沙妙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投笔,聊宣之乎斯文。此数语即是就上文“玄览”“典坟”二端分别铺陈而言的。其中“遵四时以叹逝”至“喜柔条于芳春”明显就是上文“但中区以玄览”的演绎;自“咏世德之骏烈”至“嘉丽藻之彬彬”无疑是“颐情志于典坟…  相似文献   

5.
价值、价值的属性和价值决定基础的涵义各不相同,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而,商品价值具有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二重”涵义。由于资本主义是“要素”和“资本”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西方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了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一具体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主一辅”的“二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是人道主义还是“反人道主义”之争为线索,具体分析这位结构主义思想家在人道主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结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就反历史主义和反心理主义而言,列氏的结构人类学直接反对了萨特所代表的欧洲人道主义或者说人类中心主义话语传统,并最终将人道主义定位于神话和意识形态之上;二是由于这一反对以结构人类学的神话观为背景,列氏没有否定人道主义作为神话和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和社会意义,其“反人道主义”实际上反对的是“人道主义的僭越”而不是人道主义本身。在文章的结尾,论者为列氏思想是否构成“新人道主义”的问题提供了两条理解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从“吾丧我”和“道”看庄子“齐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吾丧我”是道家大德在气功修炼中亲证的极高境界,呈现出主客合一、空虚寂静、独立自在、自身同一、无边无际等极其神奇的境状特征,由此意味“吾丧我”属于形上超越境界;道之体也是道家大德在气功修炼中亲证的与“吾丧我”相同的形上超越境界,但庄子从不同角度视其为道之体和“吾丧我”;庄子之“齐物”,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融人道之体或“吾丧我”境界,齐化为毫无差别的虚寂之“一”,可见其“齐物”与道之体和“吾丧我”都是通过气功途径达到的同一形上超越境界。  相似文献   

8.
王玄览,俗名晖,玄览是他做道士后的法号。四川绵竹普闰人。生年约武德九年(62年),卒年约神功元年(697年)。他是唐代时四川道教的一位最重要的学者。王玄览的弟子经常向其师询问经教,王玄览一一作答,每有妙义。弟子们各录所得,后经王太霄整理为定本名为《玄珠录》。该书集中反映了王玄览的道教学说。王太霄在《玄珠录序》中,论其书说:呜呼!人而云亡,道焉乎在?非经文翰;千载谁传?苏游《灵验记》虽略陈梗概,太霄以暗乏,不明慈训,有预闻见。寡于深远,谨记诸子私记,分为两卷,并为序传,匙曰《玄珠》,取其明净回流,好道…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庄子》“道”的理解不同,对《庄子》哲学属性的理解也就不同。以往学术界对《庄子》“道”助理解,许多人常常用《庄子》有内篇、外篇、杂篇的分篇法作为鉴别标准,从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有说“道”是宇宙精神,绝对的“道”是高高在上的精神实体;有说“道”是物质实体,是混饨的气,或是精细的微粒,是一切事物的存在的基础。此外还有说“道”是一个抽象“全”的,“道”的本质就是自然的,等等。本文试图打破过去习惯用脏子呐、外、杂篇中某一固定论点,某一种文章风格作为鉴别标准的方法,而把《…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关于人的本质的传统认识受到两方面冲击:一是科学中的还原论,二是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还原论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甚至思维都可以从物理,化学规律那里得到说明。非理性主义者则试图从“本能”、“意志”、“无意识”、“情感”等的角度来规定人的本性。至于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则独辟蹊径,他说:“我们应当用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究竟什么是人?如何来看待构成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伦理、道德属性?本文试图从构成人的这几个层面对人的深层本质进行揭示和阐明。  相似文献   

11.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04,17(5):64-66
根据现存方言并证之以古代语言资料,可以知道赏心之"赏",是"爽"字韵头脱落后的方言口语记音.这种语音现象具有普遍性,以之解释一些历来释有疑义的词语如"伤心"、"行唐"、"桑新妇"、"刚"、"松(月桑)"等,均可豁然明白.  相似文献   

12.
“两课”教育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教育重任 ,“知”“行”统一是“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突出特点。“行”重于“知” ,“身教”胜于“言传”在“两课”教育中尤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实践美学要在“本体论”上继续拓展,可能的方向之一,就是回归现实生活世界。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种“生活实践”的哲学,是回到生活实践的哲学。从现象学的哲学视角来看,这种“现实生活”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一,人类正是置身在“生活世界”内,并与“生活世界”互动的一种感性生成的现实存在,它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精神。由这种哲学思维范式出发,就可以将理论哲学的视角回归到人类生活实践本身,将主体与客体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质直观,将感性与理性二分的视角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本真呈现,将传统美学的视角回归到“生活美学”(PerformingLiveAesthetics)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1906到1945年日本政府向我国东北地区实施“满洲移民”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我国东北的目的,推行“大陆新娘”政策.大量日本农村青年女子在经过拓殖讲习会、拓殖训练所与开拓女塾等组织的培训后,被送往我国东北地区.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她们扮演了加害者与被害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17.
“三”是中国人喜欢使用的数字,究其根源,实滥觞于《周易》概括的天地人“三才”观。这种独特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表述世界的思维特性,在漫长的历史中已演化为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这种“崇三”的情结,《水浒传》中有太多的表现,在诸如人物叙事、器物用语、时间用语、韵语、习惯性套语等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对三和三的倍数的偏嗜。这种审美偏嗜,集中透露出作者无处不在的审美心理——一种集体无意识性质的民族审美心理,其有意无意中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而这或许就是被称为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带给我们经久不衰的审美愉悦的密码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与罪",其"与"究竟是"并列",还是"转入"?一般认为,逻辑是逻辑,罪是罪,"与"停留在陈列两端的平面上."逻辑"成为裁定"罪"的界限或尺度.但维特根斯坦又意识到,逻辑常常从外在的"并列"向内在"转入"了,即"逻辑"转入了"罪"--"逻辑罪".这是他毕生最难的划界.其他逻辑学家如罗素者流,则根本还无意识到不着边际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作品以抒情诗为主流,开拓性地运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雎》是《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汉文化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因此,翻译工作者都不遗余力地将它译介国外。许渊冲先生、韦利先生是《诗经》翻译的佼佼者,分析研究他们的译诗策略,对于总结汉语古典文学西译的经验,构建现代翻译理论,自然有着不可忽略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