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特曼关于诗歌本文结构的重复性节律原则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将诗歌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为诗学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当代汉语诗歌怎么样了,它将会何去何A47我们为何需要诗歌?诗人何为?等等,人们对此禁不住加以发问。本文认为,只要我们建立在人性人道的基础上,对汉语诗歌从观念到写作进行一次创造性的更本质更真实的革新,张扬汉语的诗性光芒,就能为华文诗歌提供一条可能的出路和走向,相信那时诗歌会以其优美、底蕴,积淀和健康而独特的表达路径,越走越远,越走越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的群众性诗歌团体,它对我国新诗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诗歌会紧密配合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反帝反封大喊大叫,它大力倡导诗歌大众化,推动新诗与群众结合,使新诗放一异彩。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与中国诗歌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是诗歌会的热情指导者和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种释义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诗歌三复义的角度,即语言复义、文化复义和美学复义,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重审其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5.
洛特曼关于诗歌本文结构的重复性节律原则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将诗歌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为诗学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誉为"五言之冠冕",除其"悲远之意"给人以深深的震撼之外,它独特的音乐般的节奏,也是其魅越千古的原因之一.从<古诗十九首>诗歌语言组织的重复与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无论重复还是变化都必须源于诗歌的内在情感的表达意图,恰如其分的情感抒发,是其形成"怊怅之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简论中学诗歌教学的误区及调控策略吴高华,陈国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为此,本文拟就中学诗歌教学的观念、方法,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当代诗歌并没有疏离时代,亦没有疏离读者,相反,当代诗歌的写作,它期待和呼唤的是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专业性读者。正是在这种创造性的阅读阐释中,作品的含义和魅力才会展示出来。当代诗歌正是通过在写作和阅读方面的现代性变革,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而建构了新型的文学“三R”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诗歌,就是借助多种媒体的参与,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诗歌。它以诗歌的文字或朗诵表达为主,以视觉和听觉媒体的参与为辅。多媒体诗歌古已有之。电脑及互联网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崭新的存在和传播方式。借助多媒体,诗歌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将会极大地改观,诗歌的魅力和影响将会得到极大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美学家洛特曼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强调了重复作为一个重要原则对诗歌的意义。而重复性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特征,不仅属于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因素,对诗歌意境的建构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古典诗歌文本中,词语(言语)在语调、语义、句法、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相等(相似)或成对的相等,激活了差异,差异转为对立,进而形成张力,使诗歌文本成为无尽的信息源。平仄、押韵、对偶、重章叠句等重复性因素对意境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其所造成的高度语义结构以及特殊浓度思想,是创造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1.
<正> 诗歌是一种非常精炼而感人的文学形式,它是诗人呕心沥血、千锤百炼制作出来的。它结构严谨,用词凝练、感情充沛。有时用词清新、细致、优美、柔情脉脉、趣意绵绵。象春泉浣浣流淌,富有旋律、耐人寻味,真是“一字一画,一景一情”。欣赏它时,会点燃起你的心灵之火,甚至在呼吸时也会散发出诗的芳香。所以诗歌的语言是区别诗歌与非诗歌的重要标志。而诗歌的措辞用语又是诗歌  相似文献   

12.
何其芳与卞之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指出,现代诗与古典诗歌及民歌格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收尾:前者以二字顿收尾占优势,倾向于说话型调子;后者以三字顿收尾占优势,倾向于哼唱型调子。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现代诗中叠音词收尾现象的考察可以明确,收尾是用来判断诗歌调子十分可行的标准,但它只是决定一首诗倾向于说话型还是哼唱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诗歌的整体节奏可能是影响诗歌调子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另外,押韵、词汇、语法等因素也会对诗歌的调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复(repetition)在艾略特诗歌中涉及多方面,呈现多样化。显性重复包括诗节、句子的重复和叠句等,隐性重复往往掩藏在多义词,隐喻或象征的背后。《情歌》一诗的显性重复直接涉及该诗的语篇结构、段落话题和深层语义;人名重复暗示着诗歌的深邃主题;隐喻背后的多义词则产生了幽灵般的张力。重复在艾略特的诗歌中随处可见,显性重复具有强化、诅咒、暗示、讽刺、批判等多重功能。存在于词语背后、文本之间和文本与语境之间的隐性重复更具警示性、哲理性和宗教感、历史感。艾略特诗歌晦涩难懂,对其解读不应泛泛而论,要用"重复"精神力求解读缜密,领会其中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4.
文中哈萨克诗歌进行了探讨,对诗歌中的“我”进行了科学定义,论述了在诗歌中正确用“我”会对诗歌读者产生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诗歌在其全集中的数量虽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鲁迅一生光辉实践及心路历程的艺术结晶。鲁迅的诗歌研究文章有近百篇之多,鲁迅诗歌作为鲁迅研究中较薄弱的环节,以前很少被人们关注,但是新世纪以来,它越来越被研究界关注,新世纪鲁迅诗歌研究将会取得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新诗写作中,诗歌中的平衡被过分关注。一旦诗歌中的平衡寄身于对诸多诗歌元素的综合把握,它就成为写作的焦虑的最显著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说,王敖诗歌中的综合能力则表现在他对想象力的不平衡的出色而又凌厉的驾御能力上。就当代诗歌的地理特征而言,这种不平衡标示着一种新的诗学的赫然登场。也可以这样认为,这种不平衡源于作者对诗歌力量的独特的把握。这种新型的诗歌力量最独异的地方就在于,它全然漠视流行的诗歌趣味,径直为当代诗歌建构了一种面貌卓然的诗歌记忆。  相似文献   

17.
与生活不同,艺术作品从来不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它往往被看作是与其先驱和前辈相对立的东西,大师的幽灵尤其会在诗歌中显现,因为他们的词语比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更少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兴是一个历史范畴。为了认识它的意义和价值,有必要把它放到历史过程中去。我们只要把兴产生前后的诗歌在表现方式上的不同特征加以对比,那么,它的产生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意义和影响自然就会清楚了。  相似文献   

19.
诗性隐喻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外衣,没有诗性隐喻,诗歌就会失去它独有的韵味和美感,更失去了作者所寄予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所以理解诗歌中的隐喻非常重要.通过对隐喻和诗性隐喻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分析,对中英文诗歌中隐喻和诗歌翻译的分析,旨在挖掘诗歌深层的隐喻概念和思想,并从跨文化和认知能力的角度去研究隐喻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诗歌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貌似简单,实则蕴意深刻,内涵丰富。在《修墙》一诗中,他采用匠心独运的结构安排以及平行、重复、象征等写作技巧,仅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就淋漓尽致、生动地表现了现代西方文明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