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催生了法治、竞争等新观念,更新了对自由、平等、人权、以人为本等观念的认识。这些观念的重塑和确立,唤醒了人们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了人们通过政治参与等方式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而当前大学生法治观念存在法治理念缺乏、权利意识淡薄、大局观念较弱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法治观念存在育人目标一致性、内容属性关联性、方法方式互补性,可通过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三步曲"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3.
余绪鹏 《兰州学刊》2013,(6):150-154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也是公民意识的逐步觉醒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相比于经济的快速改革,文化转型却显得缓慢而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依旧带有浓厚的封建传统。作为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公民意识生长深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王权观念压制民主思想,臣民文化阻碍权利意识,人治思想排斥法治精神。构建现代公民意识任重而道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在基础结构上积极推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主动扬弃传统政治文化,弘扬民主精神,养成权利意识,培育法治理性,也是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前,大学生在法治理念、权利意识、大局观念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较为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抓手”,与法治观念培育有育人目标、内容属性与方式方法上的内在关联,可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管理”、“载体”三维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有效化、常态化和动态化。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权利、法治意识和自由、平等观念不断增强,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意识不断高涨,利益失衡导致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不断加剧。而城市法治精神是城市人们对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主观把握、对法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完善的城市法治精神能有效引导人们自发、自觉地向民主、人权、平等、正义、秩序等法治方向发展,能妥善协调和消解社会矛盾,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要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必须努力构建城市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6.
权利意识是构建法治国家的观念基础,普遍的公民权利意识是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权利意识逐步觉醒.但从整体上看,公民权利意识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公民权利意识水平和层次较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代色彩,同时又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和传统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现状呈现出过渡性、多维性、变动性及矛盾性的复杂特点.要提高公民权利意识,应致力于现代法治观念的培养,推动我国公民权利观念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杜秀娟  李玢 《理论界》2002,(6):11-12
2000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我党首次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从国际与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提出了四个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对人们经济思想的影响,如物质利益观念、生产力观念、所有制观念、分配观念、消费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等;对人们政治思想的影响,如人们的政治信仰、政治参与意识、政治监督意识等;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影响,如道德认知、道德  相似文献   

8.
论权利意识与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  吕世伦 《北方论丛》2004,1(1):120-123
法治的核心是实现公民的权利,国家权力必须认真对待权利.公民是否普遍具有权利意识,执法人员是否普遍具有权利意识和能否文明执法,对法治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公民必须具有权利意识才能实现和捍卫自己的权利,现代法治社会的执法者必须具有权利意识才能为公民的权利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定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从人治思想向法治思想转变,从权力崇拜意识向权利本位观念转变,从子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从依附意识向独立自主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10.
王炜 《阴山学刊》2012,(6):112-115
公民意识是在现代民主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是民众在宪政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我国民主化进程中大学生还存在着公民意识相对薄弱而臣民意识浓厚,权力意识浓厚而权利意识淡薄,法治意识薄弱而人治观念较浓,独立的主体意识薄弱而对政府的依附意识强烈等问题。要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通过培育和完善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丰厚的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创设文化环境;通过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激发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中,还是在思维方式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务实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权利意识、公共服务意识、消费意识等,成了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主导意识。人们的精神表现出奋发昂扬、进取拼博、独立自主、紧张高效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税收上的认识程度将很大地制约着税收的实现,而人们对其自身法律地位的关注又影响着对税收的认识。因此,税收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状况,直接影响税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的发挥。作者针对我国公民税收权利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从实际出发、切实有效解决目前税收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培育公民正确税收权利意识、促进税收法治早日实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文化和谐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处在基本和谐的状态,但也存在着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公民意识薄弱,臣民意识浓重;等级观念深厚,平等意识贫乏;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特权思想严重,民主、公平意识缺乏;平均主义思想影响甚广;德治传统历史悠久,法治进程举步维难;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有待强化;管治意识过强,服务精神不足;政治理想淡漠、政治信仰模糊等不和谐现象。导致当前中国政治文化仍然不够和谐的深层次原因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惯性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强势渗透以及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而引发的现实政治文化的不断嬗变等多重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法治与大学生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法治要求大学的管理者在处理大学各项事务中必须体现法治精神,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把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由于观念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缺陷,大学生在受教育权、名誉权、隐私权、财产权、申诉权等方面还不同程度的受到一定侵犯.因此,作为管理者的大学还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法治意识,健全程序法治,推进民主建设,完善申诉机制,落实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5.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省政法系统的法治理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结果表明:权利意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实中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实施;从对政法各机关的职业评价看到了这些机关职业化、专业化的趋势;同时发现了权力寻租、司法腐败、政法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力、律师法定权利需要保障等问题.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自发的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社会宏观变迁,它的剧烈变动最终都体现和反射到农村政治机制和农民政治生活之中.日趋活跃的市场经济推动着农村社会主体的分化、利益的多元化、结构的分层化,利益成为人们关注、追求和维护的重点,而正是对利益的愈加认清和重视,就愈加需要对利益的表达渠道和机制进行调整和规范,特别是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农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政治制度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利益是人们一切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有效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人类创立了政治文明 ,也由此推动了政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演进。政治文明的历史演进表明 ,只有民主和法治 ,才能有效地保障和实现人的利益 (权利 )。人权、民主、法治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建设民主政治、法治政治 ,保障和实现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文化是伴随着社会-国家二元结构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样态,与民主政治的治理架构相伴而生.在当代社会实践中,集中体现为一种以权利为本 住的、开放的、民主参与的、多元统一的理性文化.公民文化对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公民身份、国家认同以及权利意识都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伴随着社会性"活法"(全球法)秩序的自发扩展,发展中国家人们刚刚熟悉并努力建构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后法治时代的诸多挑战,其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