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房     
马木提(维吾尔族)是师司令部的翻译.他家有4口人,住在一间半土坯房子里,半间做厨房,一间做卧室.他的家乡叶城县距师机关只有60多公里路,亲戚朋友常到他家来做客.这样,他不得不在一间房子里支起大小三张床,加上家具拥塞,房子里就剩下仅能容人通过的间隙了. 师司令部领导看到马木提住房紧张,特地腾出三间半瓦房给  相似文献   

2.
出门在外的人经常盼望家信,这大概是人之常情。我这个离家十五年的人,已经一百天没收到家信了。一百天,那叫三个多月啊!因此,我成了投递员欢迎者——他一到,我就大步流星地跑时收发室看信。但是,每次都是满怀希望地进去,心里沉甸甸地出来。信,别看它是那么个简单的物件,可是有时候它的力量却不小呢!  相似文献   

3.
皇帝和肥狗吐姆尔皇帝,很喜欢打猎。可是,他却没有一只机敏善跑的猎狗。一天,他唤来阿凡提,分咐说:「阿凡提,你给我从乡间弄一条既善跑又机敏的猎狗来。」「是的,陛下,遵命照办!」阿凡提说。第二天,阿凡提给皇帝牵了一只象小牛犊一样肥大的狗来。吐姆尔皇帝一看,就不高兴,板着老脸,生气地就:「你本来是个聪明的人,这回咋变成笨蛋啦,阿凡提!你自己看看,象这样身肥头大,四腿臃肿的狗,还能打猎用吗?」  相似文献   

4.
郑茜 《中国民族》2008,(10):68-69
岜沙的苗族少年贾响马也有一个鸟巢。他的鸟巢在树上。是真的鸟巢。这个时候,全中国大概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都知道“鸟巢”从此与树没有多大关系了,与鸟也没有多大关系。走在路上,你随便问一个人“鸟巢”是什么?那人一定会说:不就是用钢铁编织起来的体育场吗?  相似文献   

5.
101岁的老寿星“我外公有100多岁啦!他是个清朝人,还留着长辫子呢。”瑶寨老人赵福才的外孙女春凤在电话里这样给我描绘他的外公。还没等我说话,她又说了,“你想听他说话啊,不行呀,他到山上割草去啦!”听后,我忍俊不禁,“清朝人”!今夕何年呀?还有清朝人啊!不过我这一去采访还真吃了一惊,可不是,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道洞村的赵福才老人家,今年都101岁了,真正是个清朝人,比宣统皇帝还大几岁哪!老人家留着一头清朝的长发。他自己说,打从记事时起就蓄长发,织条辫,挽个鬏,一直没剪过。他说“我青年时期就有人要我下发,我就是没有下。”他至今…  相似文献   

6.
论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圈是在各民族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世界上的各个集团、民族、国家相应地形成了不同于其它集团、民族和国家的民俗文化圈。在一国之内,由于民族不同,地域环境有别也形成了许多民俗文化圈。各文化圈之间自然就会产生许多偏见甚至诋毁,这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害于民族间的理解和信任。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裴艳 《中国民族》2008,(9):63-64
1960年,孔繁元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满腔热情从武汉来到银川。 1976年1月,孔繁元带领宁医附院医疗队赴海原县徐套乡。这片贫瘠的土地,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生活在这里的人非常贫困,医疗条件更是可想而知。孔繁元带着医疗队分片包干为乡亲们看病送药、宣传医疗知识,睡在公社简陋的房子里,吃着随便将就的饭莱,他并不觉得苦。“那里的人们需要我,我能发挥出作为医生的价值,这让我很有满足感。”  相似文献   

8.
在《山法了义海论》的这部分内容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大乘庄严经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入楞伽经》《大般若经》和《大涅槃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阐释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的内在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以此来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合理性和经典性。文章对笃补巴所引用的藏译佛教经论的话语与相应的汉译经论进行了比照和校勘,在此基础上分析藏汉佛教经论译文的特点,并从这些译文的思想与笃补巴对其诠释的内在互动中探究笃补巴对"他空见"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
笔者三上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巴斗山,听人们说起老兴支书(兴隆场一带人们对杨兴刚的昵称)时,听到最多的是一个"苕"字。比如:老娘叫他"苕儿"、老婆骂他"苕背时的"、兄弟管他叫"苕哥"、女儿称他"苕爹"、外甥叫他"苕舅舅"、村民也有称他"苕人"的……原来,老兴这个"苕子"用了8年时间,带领村民靠炸药、钢钎和肩挑、背驮、手刨,修通了一条长达14.2公里、通往巴斗山的"Y"字形天路,其间"苕事"不断。  相似文献   

10.
扎呷 《西藏研究》2000,(2):1-12
一、土地制度(一 )寺院的土地和牲畜寺院分为一般寺庙和政教合一的大寺庙 ,其不同处是后者设有拉让。因此 ,这里分作寺庙和拉让两个部分来叙述。1 寺庙部分 一般寺庙的土地来源有 :信徒的布施、捐献地 ;僧尼的奉献地 ;占有或受赠的死绝户的遗地 ;当地最高领主的封赐地 ;寺庙初建时 ,由藏政府拨给的部分差地 ;差巴的投靠地 ;差巴因缺种子或其他原因无力经营而租给寺庙的土地 ;差巴因欠债抵押给寺庙的土地 ;寺庙利用权势 (如利用调解纠纷 ,强占当事人的土地 )或假证据、假账等 ,霸占差巴的土地 ;寺庙自行开垦的土地等多种。以上各种情况中 ,…  相似文献   

11.
康熙五十六年,卫拉特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率军进入西藏,结束了和硕特汗庭在西藏的统治,建立起以达孜巴为第巴的西藏地方政府。以往的研究主要受著名藏族文学家策仁旺杰所著《颇罗鼐传》的影响,将达孜巴视为准噶尔人统治下的傀儡。但是《颇罗鼐传》关于达孜巴的记载并不十分可靠。相关汉文、满文、藏文及外文等不同来源的史料证明,达孜巴在藏地拥有很大的威望与权力,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准噶尔人任命的傀儡。而准噶尔人也正是由于对达孜巴信任有加,颇为倚重,才能在卫藏地区较为稳固地统治了近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蝴蝶姑娘     
前,在一个深山密林里,住着三兄弟,都是打猎的。三兄弟一个叫“里来”,一个叫“打来”,一个叫“羊来”,乡亲们统称他们做“阿里打羊”。那里还有一个叫“哈帕”的财主。有一天,哈帕对阿里打羊说:“你们住的地方是我的土地,你们打猎的山是我的山,你们三人,每天要给我交十只山羊来,少一只也不行。”“山上的野物又不是你喂的!”“这么多山羊我们哪里交得起!”凶残的哈帕不由分说,一声吼叫:“给我上夹杠紧紧地压他们!”阿里打羊三人被夹在两根木杠中,只听得几声惨叫,腰椎断了,肋骨折了,接着又听得惨叫几声,三个人都昏死了过去。阿里打羊三人的老…  相似文献   

13.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在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中,汉儒接受了服膺汉文化的异族士子,不再以"蛮夷"视之,而是以"吾党"、"吾徒"称之。蒙古、西域的饮食、服饰等物质文化,甚至八思巴蒙古字及异族音乐、医学等精神文化,都得到了汉儒的认同。可以说,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多族士子相交甚善的纽带。而文化包容,不同文化间的彼此认同是元代多族士人间友好往来的基础,这也是元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质。对此问题深入研究,亦可为今天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們油矿上,有个老工人,大家都叫他楊成群。下了班別人有說有笑,他却从来不吭一声,同志們都說他是个热水瓶。热水瓶心热外边冷,論起干活来,誰也沒有他热情。那天下班从回民食堂路过,我們偶然谈論起,有几个民族的工人在油矿工作!你說回族他說汉,还有維吾尔和哈薩克。……算来算去只有四个。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三上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巴斗山,听人们说起老兴支书(兴隆场一带人们对杨兴刚的昵称)时,听到最多的是一个"苕"字。比如:老娘叫他"苕儿"、老婆骂他"苕背时的"、兄弟管他叫"苕哥"、女儿称他"苕爹"、外甥叫他"苕舅舅"、村民也有称他"苕人"的……原来,老兴这个"苕子"用了8年时间,带领村民靠炸药、钢钎和肩挑、背驮、手刨,修通了一条长达14.2公里、通往巴斗山的"Y"字形天路,其间"苕事"不断。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优秀的演员,永远都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技术的准备,一方面就是把自己和台词联系在一起,经历台词,感受台词,拥有台词,使其完全成为自己的话。所有表现亮眼的演员,事实上都属于"第二圈能量"型的人。他们在表演中运用"第二圈能量"专注于当下和对手,与受众建立深层交流,有效地避免了刻意的表演设计和情绪处理,而呈现本能的情感释放和个人魅力。这正是所有演员都在努力追求的最自然、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7.
从前,有一个人听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堆圣火在燃烧。所以他就动身离家,前去寻找,希望能给自己的房子带回一些圣火的光亮和温暖。他边走边想:"当我得到圣火的时候,我的房子将不再阴暗潮湿,生活  相似文献   

18.
邑县有个叫刘文彩的大恶霸地主。他千多亩土地。每年光是从农民身上剥百六十多万斤,足足可以供当时三万四方土地都姓刘,千家万户血泪仇”有个专门收租的地方,叫收租院。每万的农民被迫把一年辛苦收下来的谷。刘文彩用种种恶毒的办法,惨无人吃人的旧社会,有多少阶级兄弟就这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相似文献   

20.
走近世界第三极希新华当一年一度来自青藏高原的寒风吹起的时候,藏北的牧民们知道,又到了朝拜的季节;那是一年中的第10月。而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所生长和所发生过的一切,会使你感受到这块被称作“世界第三极”的地方所展现出的独特的魅力。那曲———牛头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