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市场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商品生产是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有商品生产就必然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可能实现商品交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市场。但是,并不能说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能称为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袁恩桢、顾光青同志在《社会主义商品理论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主张,从所有制出发去寻找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产生商品经济的原因。我认为,作者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卓炯的商品经济社会分工说,完全能够说清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卓炯在1985年重申了其在六十年代就提出的观点:“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生产的存亡,而所有制则决定商品生产的社会性质和特点。”可是,袁恩桢等同志的这篇文章,却曲解了卓炯的观点,说“在卓炯自己的论述中,已经涉及到一系列从社会分工到商品生产间的中间环节,如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核算制等。”他那个单一社会分工论,恐怕还难以说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作者引用了卓炯《我也谈谈社会主义的商品制度》一文中的一段话作论据。但是下面的话被漏引了,而这是卓炯的结论,原话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所述的系商业广告或经济广告。一、社会主义广告存在与发展的客观依据(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广告存在的前提条件广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没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也就没有商业广告的存在。随着原始社会的崩溃,经过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起来,作为媒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广告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知名经济学家卓炯,五十年代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此文又进一步认为,商品生产是以社会分工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产生的唯一原因;在商品生产条件下,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有价值,劳动力也是商品。这些观点,有助于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质量认证是商品、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袁杰质量认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目的各异,利益相对的买卖双方,在商品交换中卖方为推销其商品,以各种形式宣传商品,标榜其质量,有时甚至夸大其辞,带有欺骗性,以此...  相似文献   

6.
一、科技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来确定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看科技商品本身到底是否有价值,当然我们可以说当我们指称它为科技商品时,这本身就应该包含有价值属性的指称,但这不能作为我们立论的依据。商品的价值成立条件即为“一个使用价值或财物,只是因为有抽象的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质化在其中,所以有个价值。”而作为科技劳动的产品,它明显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对象化的产物,特别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劳动力成为商品、又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但传统的观点,是把劳动力的商品交换看成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因此,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也就成为区别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根本标志。劳动力成为商品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关系,是否等同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随着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设想过,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公有以后,商品、货币将自行消亡。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实践证明,那样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一方面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存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承认“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9.
迄今,我国几乎所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最发达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商品关系自身发展的顶点”(参见蒋学模,徐禾以及南方十六所大学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顶点”的提法,如果是指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发展过程的最后一种历史形式,那么社会主义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该作何解释呢?这似乎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关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形式,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都有精辟的论述。他们指出:商品生产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表现为“简单商品生产”的形式,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才“成了统治的形式”。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个别商品成为它的“经济细胞”或“元素形式”。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列宁曾在他的《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书中作了精确的概括:“根据马克思的学说看来,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有两个:(一)商品生产是生产的普遍形式。……。(二)不仅劳动产品具有商品形式,而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命题: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劳动具有商品性质。并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作者认为,马克思关于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论述是以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不是交换的对象为前提的,其结论仅仅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规定,不应当作教条不适当地应用于社会主义。对劳动本身的价值决定,作者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作了证明。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虽然不一定直接参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但必定参预商品的消费过程,必定是消费者。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愈是发达,商品的功能和品种类别愈是丰富,商品进入人们生活领域的范围就愈加广泛,对人们行为和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企业总是在一个市场体系中活动着,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灵活应变的运转机制。企业的计划,只能是商品的计划,而不是产品的计划。商品经济不仅要求经营者有自主权,同时又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主发展的经营环境。计划经济不能不要控制,但在商品经营中只能通过市场体系实行间接控制,而不是硬性直接控制。可以说,企业活力、市场体系和间接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测面。一、企业活力应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为企业扩权也已经强调多次,可以说,“权”  相似文献   

13.
段味     
正一位顾客到一家商店去买雨伞,店员说:"对不起,没有了。"老板对店员说:"不能对顾客说没有,你应该向顾客推荐其他同类商品。例如:对不起,没有雨伞,但我们这里有雨衣。"又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顾客,问:"您这里有卫生纸吗?"这个店员回答道:"对不起,没有卫生纸,但我们这里有砂纸。"  相似文献   

14.
再谈市长和市场段柄仁一市长要抓市场,本来不应当成为问题,这是市长应尽之责,题中应有之义。市场产生于商品交换,“哪里有社会分工,哪里有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列宁:《论所谓市场问题》)。据恩格斯...  相似文献   

15.
上海的《新民晚报》在市民阶层中销售量已逾180万份,其广告对市民有着很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新民晚报》中商品住房广告的调查,了解到上海商品住房的一些基本状况,笔者查阅了1997年4月至6月的24份《新民晚报》,共有178条商品住房广告,其平上海市有175条,颇能说明一些问题。上酒市商品住房的分布状况从广告中看出,商品住房在各个区、县的分布呈现不同的层次(见表1):徐汇、门行、浦东商品住房最多,所占比例均已超过10%;虹口、普陀、宝山、杨浦、闸北、长宁等六区商品住房较多,所占比例均在5%一10%之间;静安、南市、青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经济是一种“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商品经济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然而,商品生产方式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单独存在,相反,它总是与一定的所有制关系相结合形成具体的、特定的商品生产方式。商品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定也总是存在于具体的、特定的商品生产方式之中。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方式与历史曾经存在过的具体、特定的商品生产方式一样,也是一般商品生产方式的特殊历史形式。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方式绝不是游离于一般商品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断言未来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这是对马克思商品理论的一个严重误解。社会主义排斥商品生产实际上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与马克思商品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对待未来社会的一贯态度是相悖的,也是同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本不相容的。马克思历来拒绝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形式作具体构想.人们片面援引的马恩的有关论述均不能作为马恩设想社会主义否定商品生产的证据。打破所谓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说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价值不断降低律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单件商品的价值量不断降低的运动规律。它是价值规律的一个分支。价值规律有两个分支运动,一个是流通领域中的等价交换律,一个是生产领域中的价值不断降低律。人们往往重视等价交换律,而忽视价值不断降低律。价值规律表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物化劳动时间和活劳动时间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是不断缩短的,因而价值也就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水平与社会的质量意识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一、质量意识和社会监督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的目的要通过交换过程来实现,因而商品生产者必须提供一定质量的商品。这个质量是消费者所需要的而不是生产者决定的。这就是商品生产的质量意识,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消费者形成消费集团,各个消费集团的质量观念趋于一致,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买方市场日益明显,商品生产日益依赖于商品消费,由此促成生产者质量意识的不断强化。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中比较强烈的质量意识,就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长期锤炼下形成的。正如著名的国际质量管理专家、国际质量学会首任主席A·V·费根鲍姆所说:“质量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1元钱买iPhone手机、1元钱中路虎越野车……最近,不少人接到了类似的手机广告,并被推送各种"1元购"APP。什么是"1元购"?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某个1元购销售平台上,一件商品的价值是100元,平台会产生100个等额份额,参与的用户花1元钱就可以得到一个份额。待所有份额全部售出后,平台会根据游戏规则,计算出一个"幸运用户",该用户便可以1元的价格获得这件商品,以小博大,一本万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