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淑妃革命     
在静园,26岁时的溥仪还经历了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那位13岁入宫、先圈为皇后、后被降为淑妃的文绣,突然在1931年夏秋离家出走。文绣在成功出逃后让妹妹文珊带给夫君一封函件,提出离婚。离婚手续在律师的多次斡旋下终于办妥,极度矛盾之中的溥仪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但是为了他的所谓"威严",溥仪还是像煞有介事  相似文献   

2.
1932年春,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经苏区中央局批准,到瑞金的东华山休养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他名为"休养",却把休养地变成了革命大课堂、人民来访接待处、思谋军国大计的运筹所,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对党、对革命、对人民的坚定信念和忠贞品格。  相似文献   

3.
王淑芳  石言 《新天地》2011,(10):32-33
我的丈夫王钦宇是个"的哥",他有个怪癖,爱收养流浪猫狗。18年来,他共收养过四百多只猫狗,我们的家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浪狗之家"。为了这,我跟他闹到上法院离婚的地步……1992年7月的一天,丈夫收车回家,却没像往常那样把赚到的钱交给我。我问钱呢,他说修车了。可第二天、第三天他仍没拿回  相似文献   

4.
被大家尊称的"国舅"爷、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老先生,已驾鹤西去10年了(2007年6月6日),我仅以此小文敬献给我崇敬的郭老. 大家知道,清朝最后一帝溥仪(宣统)有位美丽的皇后叫郭布罗·婉容.她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叫郭布罗·润麒.从婉容这儿论,润麒可称为清朝宣统皇帝的国舅,若从溥仪的三妹韫颖(润麒的夫人)这儿论,润麒可称为大清王朝的驸马.当然因为大家众所周知的原因,润麒作为溥仪亲信住过抚顺的战犯管理所.润麒与溥杰一起在日本学习过军事,1936年回国以后,一直追随溥仪左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润麒作为溥仪的侍从武官,和溥仪一起成了阶下囚.然而润麒仅仅是个教官,身边没有一兵一卒,想效忠于溥仪而不得,也正因为如此,使他免于战犯的罪名和审判.解放以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免遭批斗、抄家的厄运.文革以后,润麒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并出任过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法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正提到"技术派",我想起学校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专业一个非常牛的学生,他有一个很"萌"的名字——李萌。他有多牛呢?如今二年级的他入校以来,拿过上海市的奖学金,获得过2014年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2014年松江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学校里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2013,(9):46-46
7月26日,南京交管部门在建邺路和中山南路路口碰到了一个"神回复"。主角是个大学生,他闯红灯被交警训斥后称"大学里没学过"。"大学里没学过"被封为"神回复",可以达成共识的逻辑是闯红灯的违法行为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大学生如果连这都不知道,的确有些难以想象。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大学生的回复才得以"封神"。不过在我看来,这名大学生的话语,固然有其不妥当的一面,却也道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一一大学里的确没有关于红绿灯的常识学习,甚至于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这样的常识。换言之,这名大学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活到99岁,总有些造化,或者说总有些过人之处。"中国和尚活到99岁就算功德圆满。结果我却又出院了。出乎意料。看来还有进一步的功德要积。这一次没有过去,大概还有几年。"周有光这样说。他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连续生了两场大病:肺炎和非传染性黄疸肝炎,住院两个多月,在医院里过了99岁生日,那天医院送了一个蛋糕,从此人们都知道这个病房住着一个"99岁的老家伙",经过时总要从窗子外面往里窥视。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对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总是深恶痛绝,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教育界出现的一种怪论,说工农兵学员是什么"粗瓷茶碗雕不成细花",就是其中一例.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只不过是从孔老二的古纸堆里拣来的破烂而已.《论语》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孔老二在课堂上起劲地给弟子们讲"经"论"道"时,一个名叫宰予的学生睡了觉.这一举动冒犯了孔老二的"尊严",他借口宰予"昼寝",破口大骂他"朽木不可雕也"."朽木"、"粗瓷茶碗"之类,无疑是不能用作雕刻的材料的.以此来比喻学生不堪造就,没有培养前途.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鬼子占领中国期间,非常善于"以奸制华",除了大量汉奸,尚有英奸、法奸、印奸等各类附敌者供其使用,香港战前便曾有英国海军和陆军士兵被钞票和美色收买,向鬼子提供情报,重赏之下,必有奸徒,日本人最懂这道理。若把历史坐标移往北方,更能发现日本鬼子的奸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东北,成立"满洲国",把溥仪和他的身边老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东北当时住了十多万名俄国人,亦  相似文献   

10.
"带头大哥"案仍在调查中,证券交易的互联网监管漏洞也曝于天下"好难过,这不是我要的那种结果,你说过……"7月4日凌晨,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带头大哥",马上就看到了王秀杰排名第一的博客。点开,看到博主7月1日16点49  相似文献   

11.
落魄的皇家子弟毓恩,在伪满皇宫陪伴末代皇帝惊惶度日。陪伴溥仪的日子,辛苦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溥仪"蛮横、狂妄、暴虐和喜怒无常"。这是他一生之中永不能忘却的惊魂记忆。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17日是清逊帝溥仪辞世40周年的日子,此前5天,溥仪安葬地华龙皇家陵园的"溥仪纪念馆"正式接待游人。他的《我的前半生》在问世43年间一版再版,并因作者溥仪及合作者李文达辞世,而被它的第一家出版机构群众出版社申请为无主财产。  相似文献   

13.
诗人李季一九四三年到陕北三边工作以后,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员、县地委机关干部.在这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并在搜集整理陕北民歌"顺天游"的基础上,创作了长诗嗽王真与李香香》。此外,李季还搜集整理过民间故事,这却不大为人所知。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解放日报》文艺版刊载的民间故事《救命墙-三边民间传说沙,署名"里计",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前曾有过一段投身"乱党"的日子.他参加过反清志士的秘密团体"暗杀团",发起并领导过反清斗争的革命组织"岳王会".但许多相关历史真迹已湮没不闻,或语未能详.寻索陈独秀早年政治活动的心理轨迹,清理其投身革命的思维逻辑,诠释其斗争风格的形成契机,这对于陈独秀后来的革命事业无疑也是一种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1885年7月,父亲鲍里斯·伊里奇·兹巴尔斯基出生于几乎位于俄国和澳地利—匈牙利边界上的卡缅涅茨一波多利斯基市。他的父亲是保险公司代理人,在鲍里斯·伊里奇6岁时去世。培养他和他的两个兄弟的是母亲。很早,还是个中学生时,他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将文献运过边界。领导这种活动的是社会革命党人的政党。1901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开除出中学,并失去了在俄罗斯帝国的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7,(8)
真诚相爱溥仪有一次与外宾谈话时情不自禁地说:"1962年五一节,我和李淑贤建立了我们温暖的家,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家。"这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7.
在阴森的《龙华集》里,有一篇反革命的奇文,名叫《关于杂文》.这是反党集团"四人帮"中的狗头军师张春桥于一九五八年炮制成功的"大作",洋洋万余言,又臭又长,但却是一篇绝好的反面教材.只要我们稍加剖析,就可以扒下他"正人君子"的画皮,还他以假革命的反革命的真面目.全盘否定鲁迅的杂文  相似文献   

18.
在2004年7月出版的<人口研究>上,杜鹏曾经主持过一期"人口与发展论坛",题目是"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1].此后,我们一直在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的进展.应当说这方面的文章在不断增多,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却难得一见;因此,当看到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和贺聪志的新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时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9.
正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清朝皇家园林的总称,通常认为主要包括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过去,"三山五园"只是一种俗称,也称"五园三山",历史上,早在150多年以前就有这个称呼了。直到2012年6月,才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里正式写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层面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以"三山五园"取代了以往"西郊清代皇家园林"等称呼,这是人们对三山五园认识不断深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1921年7月至1922年7月)这一时段,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革命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判断中国特殊二元社会是制定革命战略的客观依据和出发点.中共“一大”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东方革命理论指导下,通过革命的实践,逐渐剖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般特征:二是由此确定中国革命分二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实行民主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共对中国社会、革命的认识产生飞跃有三个路径: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东方革命理论的指导是理论路径;二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路径.三是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勇于实践是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