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邱惠林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距今约25400年前,他们从西伯利亚经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遍布整个北美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①。他们属于蒙古人种美洲支系。长期以来,这支民族命途多舛。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新大陆及...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八千年前,有一支迁徙大军越过冰封的白令海峡,从亚洲进入美洲,他们准备向美洲腹地挺进。这时候,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已经非常强大,印第安人不允许这支外来的大军南进,对他们围追堵截,见到就杀。这支迁徙大军无力跟印第安人抗衡,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不得不往北退却,一直退到北极圈内。当时正是寒冬,进入北极地区无异于走向死亡,印第安人以为这些残兵败将一定会被冻死,就不再追杀他们。可是万万料不到,这些人不但没有被冻死,还在北极落地生根,成了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民族,这就是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是印第安人对他们的轻蔑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他们则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是西班牙对美洲进行大规模殖民征服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西班牙人不仅对印第安人强制推行他们所谓的征服权和宗主权,粗暴地剥夺印第安人的生存权,而且还以法律的形式将他们攫取的这些权利固定下来,强制印第安人服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社会的法和国家一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统治者赖以稳定统治、保障自己权利的主要工具。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立法当然也是如此。但是,它的有关美洲印第安人生存权的立法,却在西属美洲殖民地的严酷现实面前异化成彻底剥夺印第安人  相似文献   

4.
拉美是美洲三大印第安文明的故乡 ,在哥伦布到达之前 ,曾有着美洲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欧洲殖民者到来后 ,无力进行种族灭绝 ,而是被迫采取了种族混血和文化调和的政策 ,由于大量的印第安人活了下来 ,美洲的本土环境又基本没有改变 ,所以使印第安人的一些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的遗产得以保留 ,这些遗产的积极面对拉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再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其消极面却对拉美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秘鲁是美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克丘亚族、阿伊马拉族和莫奇卡族等部落很早就散居于安第斯高原,他们先后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文明,特别是克丘亚族的印加人的文化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在宗教上,他们已从原始宗教过渡到多神教,对他们的宗教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多神教发生和发展的理解,正如摩尔根所说:“美洲印第安人诸部落的历史及经验,或多或少地代表处于与代们相应状态的我们远祖的历史及经验.构成人类记录之一部分的美洲印第安人的制度、技术、发明以及实际上的经验,实具有超越印第安人种族本身界限的一种特殊的高超价值”.  相似文献   

6.
远古时期,世居亚洲的蒙古人种越海迁徙至北美洲。东晋时期高僧法显东渡大洋彼岸"扶桑国"的传闻,以及美洲玛雅地区汉文字出土、萨满教艺术流行等文化现象,均在证实华夏民族与印第安人神秘交流的历史;彰显日趋形成的太平洋汉文化圈在亚洲与美洲传统文学艺术融通过程中所显示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印第安人是最早来到北美大陆的民族之一,他们在当今的政治觉醒中也自称为“第一民族”。他们的人口虽然在加拿大所占比例很小(约近4%),但由于他们具有很大的政治能量,在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方面都有特殊的影响,所以在加拿大国内,从政府到民间对印第安人问题都是比较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印第安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他们已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和语言文字,并有自己传统的教育方式。欧洲殖民者入侵后,将其教育体系强加于印第安人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后果。最近二十年来,印第安人不断觉醒,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努力,并在民族教育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了解这些情况,对于认识加拿大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教育的政策,是有意义的。 1 印第安人的传统教育方式。印第安人的家庭和部落都承担教育子女的任务。印第安人的家庭在教育后代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家庭中的年长成员都有义务教育孩子。印第安人的这种教育方式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和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之一。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内涵,是在农业文明时期,通过畜牧业生产方式而体现的蒙古族牧民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外延,包括种类上的“五畜”和时空上的界定。时间自蒙古民族形成到清朝末期,空间以蒙古高原为轴心地区。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蒙古民族的起源12 0 6年春 ,在今蒙古国东北部的鄂嫩河源地方 ,召开了蒙古高原游牧部族代表者们的大集会 (库列儿台 )。出身于蒙古部族一位氏族首领之子的铁木真 ,在这次大会上由降于其军门之下的游牧部族首领们推举为最高统治者。铁木真的义兄弟巫师 (萨满 )选中了“成吉思汗”这个名称 ,并授予了他。这就是蒙古帝国的建立和蒙古民族的诞生。“蒙古”这一部族名最初出现在历史上 ,是在距此事件 5 0 0年前的 7世纪。然而公元7世纪的蒙古还既不是民族也不是国家。7世纪初的北亚处于突厥游牧帝国的统治之下。在中国 ,618年隋朝灭亡 ,出身于游…  相似文献   

11.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军队西征后,有大批西域人以各种途径移居蒙古草原。他们以后对元朝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巨大。经元朝百年的磨和,他们不仅有很多人融入中原文化中而"华化",同时由于元代蒙古贵族政治地位的影响和蒙古文化的强势存在,尚有许多西域人接受蒙古文化,认同蒙古民族共同体,终化为蒙古人之一部分。至北元时期,在蒙古各部中仍有很多西域部族名称存在,但实质上已作为地道的蒙古人出现,并积极参与北元政治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2.
山崇拜是蒙古民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之一,它与蒙古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息息相关。科尔沁山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蒙古民族的山崇拜文化传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蒙古民族"以山为中心"的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狩猎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生殖崇拜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独目巨人山神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解读蒙古族草原文化及其典籍,都离不开其忠诚的伙伴--马。因此对马给予重视,对其进行独立研究甚为必要。文章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参考语义学义素分析方法,提出意象要素分析方法,研究了蒙古族文史巨著《蒙古秘史》及其乌尔贡格·奥侬英译本(此后简称奥译本)中体现出的蒙古语马意象的英译问题。实践分析证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翻译研究具有借鉴价值,意象要素分析方法也可为其他语言文化的意象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话语。她们文风迥异,但或公开或隐晦地揭露种族歧视与偏见,宽泛关注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问题,期盼建立一个没有种族差别的"一家人"的理想世界。她们以女权主义者的敏感性触及和批判了中西文化中封建父权观念和物质至上的男性中心意识对两性的精神荼毒。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整体现代化视野下强调蒙古族聚居区实现现代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现代化理论为导航,对蒙古族本身所携带的各种正反因素进行合理化评判的同时,试图阐释蒙古族走进主流社会的基本轨道,其中合理把握民族情感和“文化自觉”视作他们成功实现“社会化”关键要素的同时,进而把主体民族的认可和接纳意识确认为蒙古族顺利走进民族城镇且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6.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录早期蒙古史的编年体史学文献,在这本记载成吉思汗家族以及早期蒙古社会发展进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蕴含其中的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它体现在“孝道”、“忠诚信义”、“男尊女卑”、“团结自强”等诸多方面。这些思想渗透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之中,积淀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发生多大变化,只要具有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这个民族就会生存、延续并发展起来。聚居于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蒙古族是南宋末年远征云南后留居该地区的部分蒙古大军的后裔,虽然他们长期远离蒙古族主体聚居区、成为杂居于其他民族中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而且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时至今日,他们对蒙古族仍保持着强烈的心理认同。实地调查和研究表明,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是一条牢固维系着通海蒙古族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8.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同时又是中国境内的蒙古族和中国境外的蒙古族的共同祖先,是历史上蒙古民族的缔造者.当时的蒙古汗国并非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的一个国家,而是位于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政权.成吉思汗是最伟大的军事实践家,同时又是打破东西方壁垒的千年伟人.  相似文献   

19.
成吉思汗是早期蒙古国家的建立者,他完成了蒙古高原上的统一大业,在13世纪带领蒙古人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年代。他提倡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风气,并且以强有力的法制措施作为保障,他把"以礼治民"与"依法治国"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了一个安定团结、和谐强大的蒙古国家。  相似文献   

20.
海南黎族何时迁入海南以及他们是从哪一支民族中分化出来的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分别有骆越、西瓯、吴越诸说.在迁入时间上,远的认为是在一万年前,近的认为是三四千年前.综合各个方面的证据,笔者认为,黎族应该是从南越、西瓯一系中迁出,时间上限是6000年,下限是4000年,最大的可能性在距今5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