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的系统工程,其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各部门和经济、社会各层面的每一个人。其中,公民参与是其他各主体参与的基础和推动力,可以说,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成功与否,与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密切相关。在我国,公民对环保的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对环保的要求度很高,但责任心不强。因此,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公民承担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而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为先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蕴含着研究环境伦理的理论诉求。当前环境伦理面临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分立的困境,在科学发展观视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和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拓展当代环境伦理视域,超越环境伦理困境,引导环境伦理由分立走向和谐,是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要的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环境友好行为的引导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6):212-217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企业环境友好行为是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经济单元参与两型社会建设所采取的亲环境的积极行动。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如何引导企业走向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环保主义者、政府、消费者,是企业环境友好行为的重要引导主体。但是,当前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缺失,环保主义者的影响力有限;企业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低,环保法规不足以威慑企业实施环境友好行为;市场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驱动企业主动进行环境技术创新;社会公众绿色消费意识低,制约企业绿色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因此,扶持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严厉惩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倡导社会公众绿色消费、重塑企业环境伦理文化等措施,是引导企业走向环境友好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田文富 《理论界》2006,(9):158-159
当代环境伦理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中国环境伦理体系,为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城市圈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对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本文从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的主要困难出发,按照“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结合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着重探讨了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制机制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当前,河北省许多城市的道路绿化建设存在无视环境与资源的需求以及忽视道路绿化景观文化设计等问题,本文对此展开分析,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提出符合“两型社会”理念的道路绿化景观塑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从长春市的实际出发,分析建设环境友好型长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论述建设环境友好型长春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经济和环境全球化的必然反映,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大矛盾使然,这就决定了社会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性转变的内在必然性。从当前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从长期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关系,从社会属性看,其本质都是社会主义,表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从发展战略目标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奋斗目标,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都具有阶段性,但小康社会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从内容构建看,三者相互交织、互相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全面小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条件,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环境友好”的涵义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说,环境友  相似文献   

12.
彭分文 《云梦学刊》2008,29(6):122-124
高校环保NGO作为特殊的民间环保社团,是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力量,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支持、培养和引导高校NGO的发展,对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友好型社会——天人和谐观的新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天人关系理论的飞跃,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创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的问题。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是社会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自然、人、社会协调发展,共生共盛共赢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公众参与激励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离不开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公众参与需要有一个参与的激励机制,因此,探讨我国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于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进行环境友好型经营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不同产业来说,环境经营的要素和课题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认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也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已经不单纯是一个逐利的时代,保护生态与环境的理念日趋被各国企业接受。比如微软公司、德国大众、新日本制铁、宝钢等均非常支持环境建设。提倡企业社会责任,其原因在于企业是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环保意识,重视环保工作,用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和社会道德责任的软约束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主动从源头上抓起,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转换到“少污染少治理”,直至进入“不污染不治理”的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此时,正值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汨 《云梦学刊》2009,30(1):79-81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的价值,必须建设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庆市政协从2008年3月开始,组织50多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大庆为课题,就充分认识建设环境友好型大庆的战略意义、辩证分析建设环境友好型大庆的现实基础、科学谋划建设环境友好型大庆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墨子,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为谋天下人之利,他在经济民生上,主张强本节用;政治民生上,提倡尚贤使能;文化民生上,强调先质后文。墨子的民生思想对我国经济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政治上逐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文化上走以人民为本,建设文化强国之路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