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语文课程形态是指语文课程的表现形式。研究语文课程形态主要研究语文课程设计的工作,包括语文课程具体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研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新课标的颁布,语文课程形态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多元化;语文课程结构构成的多元化;语文课程目标实现的多元化;语文教学形态的多元化;语文教材形态的多元化和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与学科的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必须从语文课程目标出发,改变教学模式,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百年来语文课程名称、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演变,我们发现,语文课程存在多元取向、多种形态与核心追求,即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是多元的,它的外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或核心追求却是始终如一的,这就是培养学生以读、写、说为主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核心追求是语文课程的“纲”,抓住了这个纲,语文课程的其他任务也就容易落实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改革的代价,是指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超付出"、牺牲、消极后果、负面效应,即优先去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价值目标,却不得不牺牲或舍弃若干对自身有益的价值追求;积极追求和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价值目标,却不得不承受改革目标自身带来的消极后果、不良影响;改革过程发生的主观错误、失误,造成的消耗、牺牲、损失等。语文课程改革代价的控制,要采取有层次、有步骤、渐次地实现从有限减轻到部分避免、再到几近完全避免代价的系统思维与方案。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有一重大突破,即将口语交际列入了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学历来是语文课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语文课程一直挣扎在传统的人文类综合课程和现代语言文字的分科课程之间。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面向精神世界的理想追求与面向现实的应用型设计思路。具体表现为对于"文学"以及"文学精神"的不同态度。"新时期"以来,由于对"工具性"的强调,文学成了语文"工具分析"的材料,基本上丧失了其本身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文学不仅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语文课程目的之一。文学性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发展变化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语文课程改革了,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教材有了新变化,语文教学方法随之变革。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方法显示出综合性、活动性、随机性、现代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语文课程的总纲领,对语文教学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界定。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提升。阅读教学正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架”。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不是文本唯一的解读者。学生有自主选择文本的权利,也有选择怎样阅读的权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正在和已经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教学改革要取得成效,当务之急就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目标达成的前提和关键,散文诗教学内容的确定取决于“散文诗”这一独特的文体、课程目标及具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如何更好地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是学习运用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的语文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理念,这也是由语文课的性质所决定的;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1.
1950年以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出引领国语、国文课程向大众化、实用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由于战乱频繁,使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了课程实践史上未能产生效能的一大遗憾。1950年以后,以粉碎"四人帮"为分界岭,此前语文课程标准(大纲)主要体现出培养目标政治化、教学过程程式化等特点;此后语文课程理念出现了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逐渐回归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被确定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内容目标第一次退出课程标准。香港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设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但它在教育理念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在解释理论术语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清晰性,在教学设计(案例)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操作性,已经显示出了很高的境界。台湾语文课程标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一贯性、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性等方面的建树,也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发展铺垫着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对近代中国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近代中国教育的学制更替为基石,对其中的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从制定者、制定目的、资料来源、价值取向、形式取向、具体要求等多个维度,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探索其本身的特点和内在的规律。另外,提出制定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应当坚持制定者遴选的多领域性、制定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内容的均衡性、形式的多样性、具体要求的兼顾性、价值取向的包容性等,以期为确立我国当代教师教育更为适当的课程目标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课程范式问题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课程研究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揭示课程价值与中国教育结构之间的联系。而所谓“课程研究中国化”是指外来课程的合理因素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倡课程研究在中国教育中的具体范式与具体运用,确立中国课程研究的主体性,建立中国的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风格。为了推动课程研究中国化的进程,应强化课程研究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学术规范意识、学科共同体意识、中国问题意识、流派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改革是语文教学界的一场革命,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作为从事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重点研讨课标,提高课改理论层次;突出重点难点,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解析正反案例,掌握语文教学策略;研讨课改问题,培养教学实践能力;研究新的教学内容,整合知识能力体系;研究评价改革,适应语文课改需要。  相似文献   

15.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应根植于现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体现丰富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展开过程就是语文课程的生成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个体经验的创生。本文运用后现代教育观点,对语文教育中被冷落的“虚无语文课程”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文化的本土化包含"从外到内"和"从内到外"两个维度。在课程理论"全球意识"的观照下,以汉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依托,以本国的语文课程为基础,移植外域的先进理论,借鉴外国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话语体系、开展对话交流、注重实验实践、着力开掘创生等策略,生成具有汉民族母语特色的、原生性的课程文化,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生命。这是让语文课程文化在母语学科方面的文化基质通过交流和融通得到凸显和锤炼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8.
香港正在实验的中国语文科课程强调课程统整和领域课程的发展 ,以培养实用的语文能力为主导课程取向 ,重新厘定了课程理念、设计了新的课程结构、确立了新的课程目标、编写了新的教材 ,其教学发生了重大的范型转移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作为高师中文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通过反思当前高师中文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有效的建议,改革和完善高师中文专业的课程结构,促进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融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极强的特殊学科。语文课程的改革受社会实际、历史传统、课程内容、思想方法、教师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必须关注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