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那个暑假,我两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都没有回来。我兴奋地将我考上大学的消息在电话里告诉他们,他们先是祝贺一番,然后无一例外地让父亲接电话。我听见父亲压低声音说:“学费的事,你们不用操心。”在家里倍受娇宠的我,第一次意识到,家里可能没有足够的钱供我上大学。我的心往下  相似文献   

2.
千千吉 《老年世界》2006,(18):27-27
父亲工薪微薄,母亲没有工作、他们靠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持家度日,把我抚育成人。我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我觉得父母应该享享清福了。我想请他们去旅游.他们说从电视里可以尽览天下美景.何必花钱买累:我想请他们去吃饭喝茶.他们说饭店的饭菜没有家里的卫生可口:我买的新衣服他们不穿,我只好不在买:家里的水仍是循环利用……总之,  相似文献   

3.
陈土送、蒋凤艳,湘南江永县城一对贫困的夫妇。他们在湘潭大学的儿子陈厚安常说:“如果没有父亲拄着双拐为我讨来8000多元学费,我不可能跨入大学校园。我要刻苦学习回报我的父亲,回报为我奉献爱心的人们。是父亲的双拐托起了我的大学梦,即使前方布满荆棘,我也有勇气从容踏过。”  相似文献   

4.
尧树 《女性天地》2010,(3):11-13
一 我的二哥梁晓声与共和国同龄,比大哥梁绍先小6岁。1957年,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大哥一边读书,一边帮母亲操持家务。1964年夏,大哥考上唐山铁道学院,父亲却来信叫他不要再念书了,早点找工作帮家里维持生活。大哥无奈之下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二哥却说:“大哥,你考上大学不容易,去报到吧,家里有我呢。”因为二哥的支持,大哥这才圆了大学梦。  相似文献   

5.
张志松 《老年世界》2008,(10):24-24
母亲出院后,隔三差五地还要上医院去检查。好在离医院不远。父亲就买了一辆轮椅推着母亲去。 那天,我在父亲家里吃过饭,父亲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我明天想买辆三轮车,是那种小小的、红色的三轮车,你看怎么样?”我一愣,问:“您买三轮车干什么?”  相似文献   

6.
父亲没有上过大学。大学只是他的一个梦。 父亲出生于1945年。小时候家里穷,该上学了没学费。爷爷狠狠心,从唯一盛麦的瓦缸里挖出一小布兜麦子,扯着他到大街上卖了两块钱,送他上学。  相似文献   

7.
李平 《老年人》2008,(6):34-34
为供养我上大学,憨厚老实的父亲一直在镇办企业石雕场打工——扛石头,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干,父亲的双肩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靠着父亲挣的血汗钱供养,我毕业后终于离开了那个贫瘠的山村,在城里找到了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可就在那一年,父亲却累倒了,再也没有爬起来。我呼天抡地也没唤回父亲。父亲的猝然离世,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8.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家里没人,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相似文献   

9.
父亲三戒酒     
王嵩 《老人世界》2020,(3):14-14
父亲是教师,饮酒是他的嗜好。几十年来,父亲喝酒并未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可他的三次戒酒却时常让我感慨不已。儿时,母亲种地,父亲在一所乡办中学执教,他们起早贪黑地忙,可日子依然过得拮据。那时,喝酒是父亲在困顿艰难岁月里的唯一享受,虽然只是8角钱一斤的散白干。1983年,我考取了市立重点中学,可是家里却没有一丝喜庆气氛。因为我们姐弟仨读书,家里经济已十分紧张,而我到城里读书开销会更大。  相似文献   

10.
我和哥哥相继成家后,家里只剩下父亲母亲朝夕相处。父亲吹葫芦丝的时间更多了,微眯着眼,侧歪着头,一副酣醉的神态,母亲则在一旁听得入神……见他们每天过得都这么快意舒畅,便向父亲讨教快乐的秘诀。父亲沉吟半天,一脸诡秘地说: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种了一株仙人草!  相似文献   

11.
大三那年,一次意外的车祸差点夺去父亲的性命,家里一直瞒着我,但我还是从家信的字里行间看出了灾难。当我赶回家时,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父亲刚刚脱离危险期。一看见我,这个我二十多年生命中从未见过流泪的汉子竞紧紧抓住我的手,泣不成声地说:“我差点见不上你。”我们父子两人相拥而泣。  相似文献   

12.
父亲退休后,上了县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开办了很多课程,诸如太极拳班、微机班、书法班等,却唯独没有传授延年益寿知识的老年保健班。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缺少讲课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经常向我父亲咨询一些常见老年病的防治方法。父亲翻出家里多年订阅的《老人世界》现学现卖,没想到治好了很多老友的病。消息传开,老年大学的校长找到父亲,当众宣布:  相似文献   

13.
父亲与酒     
杨家建 《老年世界》2011,(17):20-20
父亲是个酿酒的行家,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酿的酒酣醇清甜。我是闻着酒香味长大的。乡亲们都说父亲酿的酒十里八乡无人能比,每天都有人来家里打酒,逢年过节更是踏破了门坎。看着乡亲们来打酒,父亲总是热情地接待。每逢来客,不论是谁,只要一喝到父亲的酒,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14.
李宗盛有一首歌《阿宗三件事》,坦然地自述身世:“我是一家瓦斯行老板之子,在还没正式学会赚钱的本事以前,我的父亲,要我在家里帮忙送瓦斯。我必须在生意清淡的牛后,在西门阿的电线杆上贴广告,我必须扛着瓦斯,穿过臭水四溢的街……”呵,人已成名酒已醉,但那些记忆永不磨灭。迷们地,在街巷,热辣的阳光、沉重的瓦斯罐之间,梦想像沙漠里的雨,没有落地便已经蒸干。在某一人生阶段,往往连自己也没有把握:到底有没有携天赋而生,上帝是否有其他的安排?这样的感觉,我想我明白。总觉得我也可以写一首《倾城三件事》:“我是一个大…  相似文献   

15.
罗宜元 《老年人》2008,(9):30-30
1953年,我的母亲年纪轻轻的就过早地去世了。那时,我还不满8岁,哥哥12岁,弟弟3岁不到。家里唯一的女人走了,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艰难地撑起一个四口之家。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按理说,我们的童年应该是不幸的。其实不然。因为有父亲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能吃饱饭,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冬天到了,我们还能穿上父亲给我们做的新布鞋。  相似文献   

16.
周楠 《炎黄世界》2009,(2):14-17
温总理说:“我对教师很有感情,我的爷爷、父亲、母亲都是教师。那时家里很小,夜里我睡醒了,还看到他们在备课,我很敬重教师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和老公用上手机后,家里的电话就很少响,响的原因绝大多数来自两个人:我的父亲和母亲。 他们打电话常常没有任何事,或者只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照我们的常规,这件事压根就不需要打电话。  相似文献   

18.
郝金红 《职业》2013,(22):80-80
莉莉·格鲁伯尔只有高中学历,曾经是电台的一名送水工,给那些播音员和节目录制人员们送水、拿快餐,或是在他们忙的时候打打下手,后来却意外成为红极一时的意大利著名美女主播。莉莉出生于意大利米兰一个叫蒙扎卡地的小镇。4岁那年,她被父亲送到一个洗衣妇家里寄养。她还记得父亲对她的养母卡琳娜说:“如果她很懂事,你就让她做你一辈子的女儿!”临走前,父亲送给她一个旧收音机,后来就再也没有来过。  相似文献   

19.
亲情通道     
〔亲情通道〕翻翻孩子的作文簿文/果然图/林荣文陈薇小孩子大都不会讲假话,这种情况在他们写作文时体现得更为充分。现在已上小学四年级的麦麦,历来对任何事情都极为认真。在家里,她从没对我这个做父亲的提过什么意见,使我常常沾沾自喜,盲目地认为自己在家中、在孩...  相似文献   

20.
卖瓜的父亲     
何如平 《老年人》2005,(10):25-25
父亲年过花甲,身体大不如往年。本来,像他这把年纪的人,在城里早该享福了,可他还在日夜地操劳。因为他是农民,没有退休金,也就没有固定的收入,只能自食其力。何况,我还在读大学,他只得勤扒苦作,艰难地供我读书。学校放了暑假,我回到了家里。夏天骄阳似火,父亲为我下学期的学费发愁,心如汤煮。他想来想去,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在镇上的街边摆个西瓜摊。为了降低进货成本,父亲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拉着板车去很远的地方拖西瓜。然后,守着瓜摊,不停地叫卖。可是,从早忙到晚,他晒得脸黑人瘦,也挣不了几个钱。一天,我们高中时的几个同学聚会,地点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