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西诗派中有十多人存有词作,其中有几位如黄庭坚、晁汁之、吕本中、陈与义等人还享有词名.江西诗派的词作,虽然不像他们的诗歌那样有明确的宗主、比较明确的审美标准以及大体一致的创作特色,但是也有一些共同倾向:他们都有以情韵见长的婉约词,这些词弥补了他们诗歌偏重于骨力而产生的缺憾;他们都有糅合情韵与骨力的清刚词,这类词是他们将江西诗风与传统词风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其间透漏出南宋后期姜夔词风的一点消息.虽然江西诗派并没有发展成为江西词派,但是他们的这些共同倾向,却是"西江一派"从南唐晏欧风韵向姜夔清空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陈霆不仅是成就突出的词论家,也是明代优秀的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或清楚流丽、绮靡蕴藉,或绮罗富丽、婉转绸缪,或豪迈旷放、清空冷峭,但都不离他的词论主张--即以"宋人风致"为词之极致.他的词作,可以说是其词学观念的实践标本,在"艳情"泛滥的明代,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以诗为词”可以说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但它并非始于苏轼。北宋初中期,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入手,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作法,为苏轼“以诗为词”的成熟运用作了充分的准备。“以诗为词”创作倾向在北宋初中期的产生,除了词人在主体创作实践方面的努力外,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诸如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体之间的学习与渗透、时代风尚与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家群体身分的特殊性、作家观念的改变、作家创作的相互影响等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词史上名副其实的经典词家,他以清刚、疏朗、清空、骚雅等美学风神别开生面,影响深远,艺术成就颇高,确可称一代巨匠。他流传至今的50余首作品中,《暗香》是一首颇具影响力的经典名篇。《暗香》能穿越时空,成为词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的原因是很复杂  相似文献   

5.
姜夔词创造性地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融合在一起,以其清刚雅正、冲澹秀洁的风格,一洗流行一时的纤盩靡丽风气,为雅词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开拓了词史上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同时,也对其后的词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词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羁客思归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经常表现的主题。本文分析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三词人描写羁旅的代表作各一首 ,并比较探讨片玉词、白石词、梦窗词不同的风格特色。周邦彦生活在歌舞升平的时代 ,因而 ,片玉词讲究辞章音律 ,绵密浑厚 ,更显“唯美”色彩。姜夔、吴文英都是生活在南宋的布衣词人 ,更多身世飘零之感 ,全词弥漫着伤感与凄凉的情调。白石词以“清空”见长 ,词意淡远空灵。梦窗词则更显意象的密集浓艳 ,显得有些晦涩  相似文献   

7.
"以意为主"、"信笔挥洒"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写照,更是他自觉追求的艺术风格."率意为文"不是草率随意、散漫轻易的写作状态,而是指以一种平淡自如的笔墨抒写率真之"意"的创作现象,其中蕴含着生存论根基处的人生感悟与艺术体验,并非天才论所能遮蔽.苏轼以创作与理论的非凡实绩,深化、充实了"以意为主"的诗学见解,使其成为"光辉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8.
南宋江湖词人姜夔的词风以清空骚雅、幽韵冷香著称。关于此种风貌的成因,历来有不少学者予以阐释,可以说各有所得。然而感官意象的大量运用与表达是其词风与众不同、有自树立的内部原因之一,这一点较少有人论及。姜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感官意象传达其清幽的精神意旨,对幽韵冷香词风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姜夔对感官意象的选择与其人狷介的品格有着必然联系。感官意象为其词结体干虚的造境艺术增加了重要元素。明晓此机关,对姜夔词风的再认识与纠正传统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欢喜  亚琴 《阴山学刊》2005,18(1):33-36
苏轼"和陶诗"问世以来,诗评家对其艺术成就褒贬不一。其实,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并未脱离现实生活,是作者在特殊境遇下,借陶渊明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是借鉴古人成功的艺术形式来抒发自我对现实的强烈感受,并在学习陶诗的艺术风格中,融入自我独特的风格。"和陶诗"体现了苏轼晚年的艺术追求倾向,与早年那些生机勃然的诗歌相比,"和陶诗"呈现一种跳动的闲淡、一种朴茂之美,诗风平淡自然,感情真笃充沛;超然淡泊,意与境合;托物言志,意在言外;写景传神,时见佳句。苏轼的"和陶诗"没有等同陶诗,而是自具本色。  相似文献   

10.
李冬红 《江淮论坛》2002,(2):104-109
稼轩词与白石词历来是大家所公认的"气"韵"结合的佳作.然而,由于二人的胸怀襟抱、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造成了词中所表现的"气"的性质和力量的差异;又由于二人创作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不同,又造成了词中所形成的"韵"的范围和深度的差异.因此,虽然他们都讲究"气"韵"结合,然着重点不同,稼轩词主"气",故雄伟刚健,豪放横肆,正所谓"寄劲于婉";白石词主"韵",故清空骚雅,古雅峭拔,正所谓"以健笔写柔情".  相似文献   

11.
作为柳宗元诗的"第一读者",苏轼的意义与其说是对柳诗风格之审美阐释和历史地位的评判,不如说是关于陶柳同流、韦柳并提这一接受方向的开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历宋元明清数百年的柳诗接受主流,一方面突破了苏轼设定的框架,而呈纵深掘进的态势以清淡许柳诗,突出其峭的个性风格;以本色论柳诗,突出其精工的语言特色;以创作论为核心,着力探寻柳诗风格的成因,从而使得柳诗通过代复一代的接受,不断丰富和完形.另一方面,苏轼开启的解读方向及其对柳诗"清淡"风格的总体定位,在被发展、补充的同时仍然得到了顽强的传承,从而形成并强化着柳诗接受史的主流.这种从后世阅读活动尤其是接受主流来反观"第一读者"、判断其突出贡献的做法,应是理解"第一读者"之地位和作用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郑文焯是晚清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在晚清梦窗词转移一代风会的情况下,他的梦窗词研究独具特色。他不满以"晦涩"评梦窗,也不满学梦窗"晦涩",他认为"晦涩"只是梦窗词的表象,其高处正在"空灵"。郑文焯以"空灵"、"清空"为标准来选评梦窗词,突破了张炎以来的对梦窗词的传统认识,赋予了"七宝楼台"新的内涵。他的这种认识,也体现了"清空"这一重要词学范畴的内涵在晚清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轼谪黄,在黄州经历了人生的蜕变。这在他的诗词中,有着清晰的表现。为研究他对庄子的接受情况,本文采用文献比对研究法,将苏轼黄州创作的诗和词,与《庄子》一书进行比对。由此,统计出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词,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4%;在黄州创作的诗,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0%。通过释读这些诗、词,发现苏轼接受《庄子》有三个特点:其一,苏轼黄州词接受《庄子》,侧重于消解人生痛苦;其二,苏轼黄州诗接受《庄子》侧重于自新,并以此完成人生的升华与蜕变;其三,苏轼接受《庄子》思想,往往儒释道相结合,尤其是释道相融为一,如盐入水,彼此难分。苏轼对传统思想文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4.
韦庄是唐末五代一位声名卓著的伟大词人.清词丽句是韦庄词的主要审美特质.他的清丽词风主要体现在白描手法、清空善转的结构、清新疏朗的意象和清丽平易的语言等几个方面.韦庄清词丽句的审美风格和特质也体现了他在唐宋词吏上的重要成就和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5.
全国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8日至13日在湖北黄冈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八十多位苏轼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会上收到论文九十四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苏词的风格和苏轼“以诗为词”关于苏词的艺术风格,会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苏词的风格主要还是豪放,他们不同意下述观点:苏轼早期的词还是婉约风格,后来形成豪放风格,其间存在着一个由婉约向豪放的转变过程。他们指出,苏轼在青年时代奋力向上,期于建功立业,对都市生活习染不深,还未掌握词这一艺术形式。他在中年受到打击外任杭州之后,才着手学习填词。苏轼作词的最初两年——熙宁五年和六年的尝试之作(《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和《行香子·过七里濑》),就不是婉约词,而是豪放词。熙宁八年他在密州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已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赋","以赋为文",从而使"旧体"别开生面,"新体"更加成熟,使同一部文学作品众体兼备,使不同的文学体裁在句式和风格上相互借鉴和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大象无定形,大道无定名,大文无定体,好诗无定法.苏轼的这些学说和实践,对中国诗学史上的重要学说--"活法说"的完善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综合考论,苏轼实为"活法"说的完善者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7.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都处于不断地外放与贬谪之中.作为政客的他无疑是失败且落魄的,但同时,任谁也不能忽视他在文坛上"浑视百代"的光华.身兼政客、文人双重身份的苏轼,其文学创作不能不说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在宦海沉浮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词常常流露一种"天涯倦客"式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也是整个宋代文学的代表。无论在诗歌还是散文创作上都有除旧布新之功,而对宋词的贡献尤其突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虽然倡导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但涉及面只限于诗文领域,其词创作主要是继承五代冯延巳的风格,主要内容不外乎男女情爱与离别相思,虽然其后期词风格有所变化,但主导风格还是婉约秀丽的花间路数。宋初晏殊、晏几道、张先等词家总体上也不出花间南唐风格。苏轼登上文坛之际,正是柳永清丽柔婉之词风靡之时,李清照虽对柳词的语言通俗浅近提出批评,但仍视其为词之…  相似文献   

19.
况周颐词的创作流变与近代词坛风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周颐传世有《蕙风词》等词总集3种、别集12种,现存词作460余首。他一生的词创作及风格凡三变:初无师友研讨,为词囿于小我,抒发性灵,轻倩纤艳;中岁得益于王鹏运规诫,融入主流词坛并成为词坛主流,所作依“重拙大”,寄寓身世家国之感,柔厚沉郁;晚年与朱祖谋切磋,回归自我,词抒遗民哀思,声律与体格并重,凄艳浑成。况氏主要取法周邦彦、吴文英、姜夔、史达祖,融合南北宋词之长,将浙西、常州词派合一,体现了传统词学在近代的发展流变与最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南宋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继承了周邦彦格律精严的传统,但又有新的创造,黄升评价姜白石说:“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白石的高处在于有创造性,在词的风格上,他能突破婉约和豪放风格之囿,另外创造出一种朦胧的风格,其主要特征是:境界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寓意有泛指性、多义性。下面就白石词的上述风格特点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