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容词特征的最早说明笔者曾说明西汉毛亨《诗经沽训传》注释《诗经》中的形容词.用一个“貌”字;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中注释形容词加一个辅助成分“然”字(见《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唐代的发展》(简述).《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这些标志出了形容词的词性。如;(...  相似文献   

2.
继唐末五代之余波,词的创作在北宋兴盛起来,民间乐工“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文人士大夫在宴饮歌乐之余,也多有“聊陈薄技,用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题序》)之作,一时“繁声淫奏殆不可数”(王灼《碧鸡漫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词人层出不穷,各领风骚。作品灿若星河,灼灼生辉。尤其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下,婉约词哀婉、幽邃、深挚的特性尤为词人所关注,对人生忧乐和生命感伤的关注,使得婉约词创作异彩百呈,全面体现着词体之感染力和风雨江山之外万不得已…  相似文献   

3.
“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可“训诂”一词何时出现,还是个问题。现在一般训诂书上说,“训”“诂”二字最初单用,根据是《尔雅》有“释训”“释诂”篇名;又说二字最早连用是西汉毛亨《诗经估训传》。可《诗经诂训传》是“诂训”而...  相似文献   

4.
再谈“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本刊1994年第1期“补白”《“训话”一词的最早出现》说“训诂”最早见于东汉河休(129一182)《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近读书,发现“训诂”早在西汉未即已以固定词的形式出现。一见于刘歆《与杨雄书》:歆先君(按:指其父列向)数...  相似文献   

5.
“二义同条”是《尔雅》中一种重要的释义方式,“二义同条”的训字有的代表一个词,有的代表两个词,其训字与被训字之间的“二义”更是有着复杂的关系。以《尔雅》中的“二义同条”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王引之、郝懿行认定的“二义同条”条目为分析语料,分析训字与被训字的具体义项,考察“二义”之间的内在与外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试论《孟子章句》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广义的声训说,论述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的声训方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孟子章句》里所用声训之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其一,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音相关;其二,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义相关;其三,赵注运用声训的目的。由此也证明了“声训”的界说还是以广义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古易音训》“宋咸熙刊本”的记载作了考辨,认为宋无咸熙年号,所谓宋元熙实乃人名,仁和(今杭州)人,为清代中期藏书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8.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诸家歧见甚多,主要表现在对此诗写作年限的考定和对结构层次的分析和“赧郎”一词的理解上。本文作者在这些方面作了新的考证,发现了旧说的谬误,另有新见,可新耳目。  相似文献   

9.
邢昺《尔雅疏》在疏解经文、郭注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某某音义同”的训式,揭示各类语词之间的音义关系。这种训式中有一些揭示了古今字的音义关系,且在训诂条例上往往属于“连类广训”,这是对汉人“古声某、某同”、“某、某同”的改良和发展,也启迪后人对“音转义存”、“声义同源”、“异字同词”等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标题中之“诗”是广义的诗,包括乐府和词。王灼《碧鸡漫志》五卷,据其序称作于绍兴十九年(1149)。它是宋代一部重要词话,也是词史上第一部专门而系统的词话。五卷的内容是,卷一论歌曲起源及其递变,卷二历评唐宋(主要是北宋)词家短长,卷三至卷五论词调,追溯了29个词调的来龙去脉。本书的理论集中于前两卷,且自成体系。卷一论东体现的诗乐观是《碧鸡漫志》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王灼构筑了他的调学观,并以此观照评了唐宋诸词家的优劣得失。因此,探讨王灼的诗乐观是理解其词学观的关键。王灼认为,诗歌、音乐源于人心。他…  相似文献   

11.
训诂又叫故、故训、诂训。毛亨给《诗经》作传注,写了《毛诗诂训传》。孔颖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描述)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讲通俗点:诂是用普通话释古话、地方话,训则更推广到对字、词、句、段、篇的全面探讨。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把“训诂”当成一个概念、一个词,把“训诂学”等同于“语义学”。是黄侃先生说的“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学问”。《毛诗诂训传》是专门解释《诗经》的训诂专著。《尔雅》、《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辞源》等,是收集群书故训,分类(或依词义、或依语音、或依笔形)编排的训诂词典。 下面谈第一个例,“去”的各种词义。 去:许慎据篆形,解为“人相违也;从大,声”。段玉裁注:“人离,故从大;大人也”。《说文》去部另收“”、“”,均从“去”得义而训“去也”。考近出土甲骨、金石、盟刻,字皆上从“大”,下从“”、“”或另增笔符,没有作的;明许“声”说还值得商订。但许说“去”本义是“人相违”,即“人离去”,这却是验诸古书出例而可信,是历代训诂学家、文字学家公认不疑的定训。  相似文献   

12.
[忆君王]     
依依官柳拂宫墙。楼股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此词调名本为《忆王孙》,因谢词中有“记君王”句,故改此名。创作此词之时代背景,据《鼠璞》卷下载:“旧传靖康渊圣狩虏营,有人作《忆君王》词云:(见上)“语意悲凄,读之令人泪堕,真爱君忧国之语也。’测此词产生于靖康(1127)之后,为怀念被金国俘去的宋徽宗而作。柔软的宫中杨柳飘拂在宫墙上。作者入手先写物,睹物仿怀,以物寄情。那么这句应该是:宫中的杨柳条爬在宫墙上,好像在思念北去的君王。“依依宫柳”,活用了《诗经·小雅·采该脚的“杨柳…  相似文献   

13.
步武东坡继往开来──试论贺铸词的历史地位李维新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派。苏破虽开创豪放词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人耳己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语),但这是到了南宋才得到的公允评价,在当时,讥讽、攻汗东坡...  相似文献   

14.
“同义为训”与“同义并行复合词”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同义词在语言中的作用汉语词汇的丰富性,表现在“同义词”的丰富上。解释词义的方法,也常常以这种丰富的同义词做基础,在训诂学上形成“同义为训”的体例,即以同义词来做训释词,指明被训释词和训释词之间是同义关系。古代训诂学的专书,如《尔雅》等,首先是把同义词类集起来分列成各条,再从各条中分别采取比较普通常用的词(一般称为“基本词”)来做训释,这就是“同义为训”。郭璞《尔雅序》里所谓“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就是关于同义词的类集、  相似文献   

15.
句读商兑二则张宇恕一《曹刿论战》(见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有“夫战,勇气也”一句,所有本子都是“勇气”连读,我认为这是误逗,正确的句读应该是:“夫战,勇,气也”。理由如下:(一)先秦典籍中没有发现“勇气”一词,都是谈“勇”,新版《辞源》设“勇气”条,但除...  相似文献   

16.
《切韵》系韵书发挥了字书的作用,保存了汉魏六朝至唐大量的经传释文和训诂专书的注释材料,并有所创新。后续增补本中注重在形、音、义方面融入著者个人见解,不断补充与修订前人成果,丰富韵书的训释功能。韵书诂训材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汉语词汇在内容和形式变化上的反映:(1)早期韵书诠释词以单音词为主,《广韵》则使用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双音节词汇。(2)与《说文》作比,韵书与《说文》或韵书之间的训释差异反映了汉语词义的演变情况。(3)训释材料还反映了不同著者对时音、时义及字体正俗的判定与取舍。  相似文献   

17.
释“罷”     
“罷”(今简化为“罷”)字的形体义为用网捕熊,“罷”一词的本义为“停止”。《说文》对“罷”字的形义分析不确,而“遣有罪也”的训释则为“罷”的引申义用法而非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杜文澜是晚清著名词家,有《采香词》及词论著作《憩园词话》等,然学界对其研究甚 少。本文通过对杜氏词学活动的考索,讨论了杜文澜与吴中词派的关系、杜文澜的词学主张与创 作,并对其词史地位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两条《经》、《说》的校勘和诂释。文中,在考察前人成说并指明其正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一)校“知”条《经》的“间”字并《说》文的“闻”宇作“问”,从而根除了前人从《说》校《经》作“闻”而与“身观焉”的“亲”纠缠不清之弊.(二)释“知”条《说》文“志行”的“志”、“行”即《小取》篇“以辞抒意”的“意”和“抒”,“志行”就是意志(对事物的断定)能够表达出来,也就是思想的沟通。又校本条《经》《说》为“知、问、说、亲”和“[辞]名、实、合、为”两条。这样,就解决了前人以《经》《说》所述为七种知识的种种格。(三)训两条《说》文的“观”字为“游”,即身临其地的“游历”、“交游”,略似今语的“实践”;并纠正了历来认为下条与上条直接有关之误。  相似文献   

20.
许多词汇学著作及“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单纯词时,都指出联绵词为其 中一类,有些书还将联绵词分为双声的、叠韵的和非双声叠韵的三小类。对于大多数联绵词的归属,大家都无异议。但是有个别词,如“鸳鸯”、“匍匐”等的 归属就存在分歧。后者已有文章专门讨论过了。(见《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本文作者 只想就三个自认为值得商榷的词:“鸳鸯”、“犹豫”、“蝙蝠”,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联绵词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因此我们分析它们的时候就应该从古汉语的角度来分析 。(1)鸳鸯──邢福义、胡裕树、黄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