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纳.韦勒克所从事的参照并融会了诸多学科之成果的文学研究实践涉及诸多学科维度,其中对于文学研究中的哲学维度的剖析与阐述尤为精到与透彻。首先,他对哲学与诗歌的关系问题予以了客观的分析。其次,在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之中,他恪守了自己一贯所倡导的辩证原则,对于关涉到哲学的诸种问题予以了详尽而精辟的阐释。最后,对于某些批评实践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哲学观念的运用失当等倾向,他也给予了纠偏正误的分析。就韦勒克与利维斯之辩而言,韦勒克对利维斯的评价可以说是较为恰切的。 相似文献
2.
雷纳·韦勒克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综观其就比较文学学科本体所进行的研究,他既关注学科理论建构、力求夯实其根基,又注重对于学科研究的诸种方法论及其存在模式等问题予以深度透视,从而针对构成该学科的诸种本体要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于学术环境、发展趋势等客观原因及其自身理论视野的局限,雷纳.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存在一些偏颇与不完善之处。这种缺憾具体体现在研究视野的遮蔽之处及对于研究对象的矫枉过正上。 相似文献
4.
就雷纳.韦勒克所追求的文学史境界而言,他反对仅仅限于文学话语系统内部的传统与秩序,而回避向社会、历史与文化系统的扩展与延伸。韦勒克不但对文学史的他律论模式进行了透彻的论述,而且还在明辨的基础上予以了纠偏正误的悉心阐述。尽管韦勒克对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派等诸种批评流派的撰史观念都有所继承,但是,他的文学史观又的确存在着诸种特质。韦勒克无论是对于文本的分析,还是对于现象的把握,都表现出视野开阔、立意高远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以美国比较文学协会的三份报告及伯明翰学派的命运为切入点来反观雷纳.韦勒克的比较文学思想可知,雷纳·韦勒克所构建的学术思想体系,在当下的理论思潮中仍然彰显着其自身难以言说的独特学术魅力。同时,他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也为当下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双重启示。 相似文献
6.
雷纳.韦勒克凭借其非凡的学识与才高知深的资质以及学者的敏锐既成为了驰名寰宇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文学史研究领域的渊博学者。他所从事的参照并融会了诸多学科之成果的文学研究实践涉及诸多学科维度,其中对于文学研究的历史维度的剖析与阐述尤为精到与透彻。 相似文献
7.
雷纳·韦勒克凭借其非凡的学识与才高知深的资质以及学者的敏锐既成为了驰名寰宇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文学史研究领域的渊博学者。可以说.长于实践是韦勒克治学的优势之所在,他凭借其所积甚勤、所蓄甚厚的知识储备及其精到的阐释昭示了文学研究的诸种策略与路径。作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法”的倡导者.他分别就文学研究者、文学思潮与流派以及国别文学研究史等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比照研究。具体而言,对于韦勒克就莎士比亚评论史所进行的研究予以较为系统而深刻的考察与论述,无疑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纳.韦勒克凭借其对于诸种批评理论的丰赡学识,在比较文学领域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就诸种批评理论对于他的比较文学思想所产生的多元影响而言,首当其冲者实非现象学、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以及英、美新批评派莫属。韦勒克正是以上述几种文论的多元而有机的结合为依托,实现了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真正会通。鉴于此,文章将以上述文论为支点,就其对于韦勒克比较文学思想之形成过程所产生的影响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艺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成为国内文艺学学科反思的热点.当下西方文论界发生的从"理论"向"后理论"的转向提供了重审学科的新契机.对现代学术体系内学科层级关系的考察有助于看清文化研究崛起的真相,知识生产力的大扩张以及加剧的创新压力更是其动因.然而,文艺学原有专业课题不仅其创新潜力并未用完,而且由于文化研究所造成的忽视更凸显了其呼唤创新的急迫性.在"后理论"时期,重返学科本位和文学焦点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12.
比较文学的跨界视野,不足以构成学科存在的理由。比较文学能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仅仅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文学对话意识。但由于它缺少特定的研究对象,所以仅仅方法论上的区别不能构成独立的学科。中国的比较文学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既不能理解为比较文学学科,也不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并列的学科,而是世界文学学科,它意味着,要总结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与本质,必须要有跨界视野与文学对话意识。 相似文献
13.
阳玉平(以下简称阳):赵老师,我们知道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成果颇丰,为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您当初是怎么选择民族文学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呢?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的缘故?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研究.您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世纪,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尽管依然存在并不断发展,但在过去百年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完全可能在新的条件下衍为比较文学的更大危机,所以必须对在比较文学发展历程中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等存在的重要问题逐一回顾,以作为未来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藉新时期以降云南少数民族作家对梅里美、肖洛霍夫、艾特玛托夫、马尔克斯等作家作品不无独特的接受取向,揭示了接受者的少数民族立场、审美趣味,并阐释了接受主体与客体间潜在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6.
论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乔以钢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04-111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学科意识的萌发到学科理念的形成 ,经历了近 2 0年的实践过程。现阶段积极推进学科化进程 ,不仅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争取在尽可能高的程度上实现女性文学研究的人文价值。当前学科建设的途径和标志包括 :明确本学科研究的基本范畴 ,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 ;确立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运作方式 ;具有比较充分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影响 ;拥有一批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承认 ;不断扩大学科内外部的学术联系等。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长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学科合并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学科范围的纷争。本文引入释义学视角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对比较文学学科方法与研究程式进行探讨。哲学释义学认为一切阐释都是从前结构出发,是基于前结构的创造活动。本文指出由于传统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并不一定就是文化交流,这构成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分野的基础。在面对他者本文时,调动他者文化对他者本文进行阐释属于外国文学研究;而充分调动前结构中的传统文化阐释他者本文,从而跨入阐释学的横向地带,在问答逻辑中达到视域融合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社会的教育,以科举考试为人才选拔方式,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的,以儒学经典为核心内容,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培养行政管理人才。而针对普通民众的社会教育则因缺乏体制与经费的支撑十分不发达,更多的是通过乡绅等民间办学、官学和书院的途径,普及文化和进行道德传播,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在观念上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以儿童为主体”的儿童文学创新意识推动了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创作、编辑和出版。相对而言,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亦存在种种困惑和不足。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一方面受到当代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语境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参与当代文化和意识形态建构。因此,在文学话语内部批评儿童文学,是确保儿童文学既保持其独立性及特点又融汇于文学话语之中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在与外界的不断交流中保存自己,并且形成一个不断变化又相对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