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更好地关爱、教育留守孩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孩子的问题,不仅是文化教育问题,还有安全问题、习惯养成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等等。教育留守孩子,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莫莫 《职业》2004,(5):17-18
赵钊卿教授来京参加"两岸三地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研讨会的报告主题是<工作与家庭的失衡--企业"家庭友善"政策的问题>.面对激烈竞争和经济转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企业制定的用人政策多不考虑员工的家庭需要.使得人们的生活普遍向工作倾斜.过大的工作压力已经对香港员工的家庭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并滋生很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育观不仅仅是人们想生多少的问题,对子女数量的期望只是生育观的一个方面。我们认为,生育观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人们对于生育的目的和意义的观念,即“为什么要生”的问题。一般说,在经济发达条件下,人们往往看重孩子的精神价值,希望从孩子身上获取精神乐趣;而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人们往往看重孩子的经济价值,把孩子同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传媒对"孩奴"热词的炒作,具有加剧年轻人经济焦虑和生育恐惧、推助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以及忽略和屏蔽了生育价值和父母责任等负面后果,并对传媒所渲染的"孩奴"现象和被夸大的孩子经济成本加以实证拨正。作者强调,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虽走高,但不同家庭的个体差异较大,而经济成本的投入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们可通过成本结构的优化,即减少那些可多可少的经济成本,增加时间成本、感情成本的投入,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同时,孩子对父母心理满足和成长促进的积极效用也不容忽视。传播媒介应更多地承担正确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社会也应为缓解市民的家庭压力提供政策和文化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做好父母     
<正>不知道如何做未婚妈妈我是一个即将生子的未婚妈妈,不畏惧一个人带孩子的辛苦,但对于如何照顾生活在残缺家庭里的孩子,我的确有些畏惧。因为我不打算结婚,想一辈子一个人带孩子。现在,我应该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哪些心理准备呢?你有没有问过你自己:要孩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因为被伤害了,想生下孩子给伤害你的人以报复和惩罚?还是根本不想结婚,但却需要一个孩子陪伴自己?如果是前  相似文献   

6.
论“过日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作者在自杀研究中的理论思考。作者在对自杀的田野研究中,发现中国的自杀现象与西方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有极大的不同,其根源在于,西方的自杀学范式建立在基督教文明中的一套人性观和生命观之上。为了找到能解释中国自杀问题的理论框架,笔者使用了中国的日常语言"过日子"一词。按照"过日子"的概念,人的生活状态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其中每个重要环节都发生在家庭中。因此,家庭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处境,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人生的幸福取决于家庭生活,而家庭的基本构成是人、财产、礼仪。那么,人的基本生活过程,就是如何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自杀往往是家庭生活中的权力平衡导致的不公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爱的结晶,是家庭的希望。当您憧憬着孕育健康聪明的宝宝时,不妨先拟订您的孕前计划,使妊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迎接新生命创造最好的起点。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生命的诞生不再听天由命、任其自然。现代人有能力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和控制生育,从而避免生育的盲目性和危险性。给您建议:至少在准备怀孕前半年,开始学习和了解优生保健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生育计划,在生理、心理、家庭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孕前需要进行健康体检吗?准备怀孕的夫妻进行健康体检可以确定目前夫妇的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并接受指导,减少或…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和子女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谐应是气氛融洽、轻松愉快的.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的机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也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必备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独生子女正步入上大学的高峰期,这也就造就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新"空巢"家庭。据统计,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超过全部家庭总数的20%,独生子女数量约8000万人。这些独生子女离家去读大学,也带给了他们父母长辈深深的困感。孩子们已经在开始逐渐适应大学生活了.可是很多大学新生的家长却还在适应孩子离家后的"空巢"困惑……  相似文献   

10.
刘波 《现代交际》2012,(8):208-209
现如今,人们在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意识到家庭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生活场所,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知识水平、逻辑结构水平以及家庭中教育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子女的身心健康以及处世的态度,尤其是对子女个体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统称为家庭因素,这些因素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徐炯权 《老年人》2014,(2):8-11
20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道出了一对农村夫妇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多生孩子而到处流浪、自讨苦吃的辛酸。20多年过去,人口老龄化问题让我国政府对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微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于提倡和实施了30多年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顺应时代要求和民心之举。我国为什么要在当前放开“单独两孩”政策?新政策出台后,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是否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落实这一顺应民众期望的生育政策,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妇女的生育保障不仅是一个家庭生存延续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自我国对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十多年以来,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妇女生活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以农村偏远地区为例,其自然和历史原因导致农村妇女生育保障问题不完善。本文从农村地区妇女生育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农村地区妇女生育保障需求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我认为最引入注目的亮点是对计划生育家庭老人作出特殊立法设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30多年来,其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任何政策都难免有利有弊,计生政策也不例外.一方面,有些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人到中老年,精神孤寂和养老难题一同袭来,于是,"失独"问题近年来浮出水面,凸显在人们面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双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由于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需要供养4个老人,而等他们年老之后,他们的一个子女可能要供养6个老人,实为不堪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载体,因此家庭问题也成为社会工作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震后孤儿安置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团队,在介入震后孤儿亲属监护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育率随着社会发展而降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而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5到3.3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显然,将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怎样做一个好父母便成了首要的问题。我们通过持续跟踪的社会调查将有关的问题归纳整理成这份问卷。这份问卷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时空跨度较大,从孩子出生、进入青春期、到长大成人……通过答卷,你不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属哪种类型的父母,而且还将学会怎样去做称职的好父母。本问卷适合所有的母亲和父亲。但每个人都必须诚实作答。(A.1分B.2分C.3分D.4分)一、在你的孩子降生后的头6个月中,你抚育他的重点是什么?A.让他在安静、轻松的气氛下生活,并经常抱…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新时期以来,婚姻家庭的变化是较为显著的一种.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是为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咨询服务的人员.婚姻家庭生活仍然是国人生活的主要模式,婚姻家庭心理咨询需要很迫切.  相似文献   

18.
当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所遭遇的边缘化和差别化对待已成社会事实,女性群体,特别是青年女性俨然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之一.了解青年女职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及其遭遇和面临的从业困境对于分析我国职场性别歧视问题,乃至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意义重大.青年女职工的从业困境主要表现为入职门槛、性别隔离、玻璃天花板、孕妇骚扰和议价力量薄弱等五种类型.而青年女职工"家庭—工作"双重角色的身份互嵌与溢出和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国家缺位与责任下沉是造成青年女职工从业困境的内在生成机制.建议从优化国家生育保险政策、加强女职工就业培训和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等几个层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张小平 《女性天地》2011,(10):50-50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人,现代著名学者,著作等身,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先生认为“生活的目的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他从不把写作当作生活的全部,家庭生活因为他的机智和幽默而显得异常温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同样是一个智者。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对其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对"善恩园"的孩子家庭教育调查为基础,试图阐述家庭缺失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使缺陷家庭的孩子得到完整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