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万岁通天年间(696)至开元年间(741),营州都督府二度侨治。《旧唐书》、《新唐书》对此均有记载,但不尽相同。从史籍中的不同记述考证,武则天时期契丹的叛乱,直接影响了营州都督府的管理,导致了营州都督府的第一次侨治,其完成侨治时间最迟在神龙元年。开元五年营州都督府由渔阳迁回柳城。营州都督府的复治一方面是唐玄宗"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幽州的压力。仅仅三年之后,营州都督府又迁到渔阳,再次侨治。  相似文献   

2.
眉山县汉武阳县南境,晋末被僚族占据,南齐为齐通左郡。《隋志》云:“旧置齐通郡及青州。西魏改曰眉州。开皇初郡废,改齐通曰广通。仁寿元年,改为通义。大业初,州废”,是说大业二年废州,为眉山郡也。唐武德二年(619),分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这时的南安县在夹江千佛崖西之木城坝)。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眉州。宋太平兴国初(976)改通义县为眉山县。元以眉州属嘉定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眉县。十三年,复升为眉州,领彭山、青神、丹棱三县。清因之。民国二年废府州,仍为眉山县。因隋唐眉山郡旧  相似文献   

3.
刘知儿,生于公元661年(唐高宗龙朔元年),死于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唐代的著名史学家,在唐朝任史官近三十年。他以一生的精力写成《史通》。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史论,是研究刘知儿思想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兰州,原名金城,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天水郡的榆中、金城,陇西郡的枹罕、允吾,武威郡的令居、枝阳共六县始置金城郡。郡治允吾。东汉末年迁至榆中,魏晋因之。十六国前凉张寔时,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县同治于一城。西秦时,金城曾一度为乞伏乾归的国都。隋开皇元年(另说三年)废金城郡,始置兰州,取城南之皋兰山以为名。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金城郡。唐武德二年,又复为兰州并沿革至今。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两汉魏晋时的金城故址在今何处?  相似文献   

5.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3页,卷二七《附考·进士科》增补陈希望为及第时间无考之进士,考云:《汇编》[天宝018]天宝元年(742)十月十六日《唐故处士颍川郡陈府君(懿)夫人渔阳郡宁氏墓志铭并序》(北京图书馆藏拓片)云:“君讳懿,颍川人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由于作者本身世界观和当时社会的局限,以及唐玄宗本身历史功过给人留下的印象,造成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复杂性,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这篇长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行径,揭露了中唐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只是稍有同情态度.人们大多认为这是一篇讽刺之作,但笔者却认为:这是一曲回旋曲折、宛转动人、哀怨缠绵的恋歌.  相似文献   

7.
茂州州叙 :“隋汶山郡。武德元年 ,改为会川 ,领汶山、北山、汶川、左封、通化、翼针、交川、翼水八县 (原文作“九县” ,据“校勘记”改 )。其年 ,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 ,以交川属松州。……贞观八年 ,改为茂州 ,以郡界茂湿山为名。仍置石泉县。……旧领县四。”(《旧唐书》卷四一、16 88页 )这段叙文 ,三处有误。第一 ,武德元年所领之八县中有“北山” ,误。武德元年所领八县 ,皆为隋县 ,据《隋书》卷二九、82 3页 ,汶山郡领县中有“北川”而无“北山” ;《新唐书》卷四二、10 84页亦载茂州曾有“北川” ,显然 ,叙文中的“北山”…  相似文献   

8.
唐代中期的刘晏,是一个卓越的地主阶级理财家。他对于安史之乱后“民物耗弊,天下用度不足”的局面(《文献通考》卷十五),采取了一系列理财措施,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刘晏的经济思想是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今河南东明县东南),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卒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这段时间,正是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于所入,于  相似文献   

9.
皇甫氏籍地朝那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家族原籍朝那县,在今彭阳县古城镇,有大量历史文献可资稽考,至今遗址尚存,还有出土的朝那鼎为铁证。有人认为:东汉中后期安定郡南迁,朝那县也随之南迁了。但查遍史籍,只有安定郡南迁的记载,绝无朝那县在此时南迁的任何记载,同隶安定郡的高平、三水、乌氏县也未南迁。魏、晋、十六国时,朝那县仍在古城镇,西魏大统元年(535)才迁至今甘肃灵台县境。  相似文献   

10.
唐朝在东北民族地区设置的府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我国历史疆域最宏阔时期之一。自李渊建立唐朝政权之后,就开始在全国各民族地区设置州县。至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全国的行政区划,贞观元年(627年),将全国分为十道,自上而下地实行道、府、州、县四级中央集权统治。除了在内地设置了三百五十八个州府外,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已先后在四境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府州。分别册封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并充任所设府州的都督或刺史,保持与内地的经常联系,替  相似文献   

11.
顷读(后晋)刘等撰《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 ,发现讹误不少,除脱漏、衍文、传抄笔误外,其州县设置时间、州县领属及其变化,前后矛盾,相互抵牾,均非个别。今就见闻所及,揭示一条,以就教于高明。1.资州州叙:“隋资阳郡。武德元年,改为资州,领盘石、内江、安岳、普慈、安居、隆康、资阳、大牢、威远。其年,割大牢、威远属荣州。二年,分安居、隆康、普慈、安岳四县属普州。贞观四年,置丹山县……旧领县八。”(卷4 1第16 77页)这里,记资州武德元年仅领9县,有脱漏。第一,依前所记,资州武德元年领9县,其后,两次割6县分属荣州、…  相似文献   

12.
一、高邮地方志高邮,淮东一古邑。夏商时扬州之域。春秋后期为吴国邗沟之地,越灭吴后属越。战国之际,楚灭越后属楚。秦属东海郡,因曾在此建筑高台,设立邮亭,此后始有“秦邮”之称。西汉置高邮县属广陵国,东汉及三国之际属广陵郡。晋代属临淮郡,隶徐州。刘宋时复属广陵郡,隶南兖州。其间,分析出临泽县,属海陵郡。齐仍宋制。萧梁时由高邮县又析置出竹塘、三归二县,设广业郡,寻改为神农郡。北齐以高邮、竹塘、三归三县属神农郡。后沿袭。隋初废郡,并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入高邮,属扬州。后属江都郡,隶徐州。唐代,高邮县属广陵郡,隶淮南道。五代杨吴时属江都府。宋初置  相似文献   

13.
隋唐五代时期,又回复到秦汉的郡、县两级制。 隋文帝为改变州、郡、县三级体制过于分散的状况,于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裁并郡县,取消郡一级建制。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又改州为郡,恢复郡统县的两级制。郡的长官仍称太守,另设司隶和刺史分部巡察,主掌监察。这一时期,甘肃境设十六郡、七十六县。 安定郡,治安定(故治在今泾川县北),统七县:安定、鹑觚(今灵台县)、阴盘(故治在今平凉市今东)、朝那(故治在今平凉市西北)、良原(故治在今灵台县西北)、临泾(今镇原县)、华亭(今华亭县)。 北地郡(北魏置豳州,西魏改宁州),统六县:定安(郡治,今宁县)、罗川(隋开皇初改阳周为罗川今正宁县)、彭原(故治在今镇原县东)、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三水(故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北)。  相似文献   

14.
翼州州叙 :“隋汶山郡之翼针县。武德元年 ,分置翼州。六年 ,自左封移州治于翼针。咸亨三年 ,置都督府 ,移就悉州城内……旧领县三……天宝领县二。”(卷四一第 16 89页 )这段叙文 ,有几处脱漏。第一 ,“分置翼州” ,语义不明。分何州何县置翼州不明确。若仅是分翼针县置翼州 ,则紧接下文“六年 ,自左封移州治于翼针”就不可理解。左封何来 ?本卷 16 88页茂州州叙 :“其年 (武德元年 )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 ,据此 ,则“分置翼州”当为“分茂州之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第二 ,依州叙 ,翼州领县当有左封 ,然本卷下文记翼州…  相似文献   

15.
六祖惠能在世期间,新兴县称新州县。该县秦朝时属象郡,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将临允县分为新兴、单牒两县,属新宁郡;自南朝元嘉年间(424-453年)到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约590年,曾先后称新城县、新洲县、  相似文献   

16.
<正> 山东地区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和重点活动地区.隋时的山东,并不是单指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大致包括今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全省.本文仅就今山东地区(即隋代山东地区的一部分,约包括隋时武阳郡八县、渤海郡六县、清河郡十县、平原郡六县、北海郡十县、高密郡七县、东莱郡九县、齐郡十县、济北郡八县、东平郡六县、济阳郡七县、鲁郡十县、琅琊郡七县,再加上东郡的离狐,彭城郡的滕县、兰陵,方与、下邳郡的郯城,共109县)的农民起义情况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唐诗中有一首“西鄙人”(西部边地的无名氏)所作的《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唐玄宗天宝年间,唐军与吐蕃常在今青海省东部一带发生战争。边将哥舒翰屡次获胜,累功至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大为玄宗所亲任。这首诗就是颂扬哥舒翰武功的作品。它的前两句用了民歌中习见的起兴手法,描写哥舒翰的勇武形象。后两句是说吐蕃丧胆,不敢侵入临洮以东。(唐代和政郡溢乐县旧名临洮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其地当今甘肃省岷县。又唐代有临洮郡,其治所当今甘肃临潭县。洮河流域曾是唐与  相似文献   

18.
披阅明弘治、清乾隆、光绪三部《句容县志》的续纂经过,对编修新志有所启发,特记叙,供参考。句容,从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党为句容侯(公元前129年)至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侯甍,遂置县,属丹阳郡(今安徽宣城),至今已二千一百一十一年。但县志始修于何代、先后共有几部?尚待进一步考证。据《弘治句容县志·序》(以下简称《弘治志》)说:“……句容之地,密迩南畿,自吴至陈,世历六朝,其间或华夷竞起,或南北对立……”,“句容虽旧有志,誊本差讹,载事简略,观者憾然”。由此可  相似文献   

19.
永年县史略     
永年位于河北南部,与拥有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的武安县毗邻。从永年西部台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看,它们与著名的“磁山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出土的殷代铜器和陶器说明,这里在当时是商统治的地区,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晋、赵境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行郡县制。在现在县境东部设广平县,属钜鹿郡:西部设易阳县,属邯郸郡。这是此地置县的开始。西汉时,东部仍为广平县,西部为广年县,属文平国。东汉时这两个县均属钜鹿郡。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张角领导的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就发生在这个郡内。到隋朝时,因避炀帝杨广讳,东部广平县改称永年县,永年的名称自此开始。西部为临洺县。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广西最早的县在哪里?这是研究广西郡县沿革的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按一般常识,谈论广西郡县沿革之始,都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今广西的大部分属桂林郡,小部分属象郡。但是这些文献略而不详,郡下辖哪些县,无从推考。《汉书·地理志》较之《史记》显然详细得多,郡下都注出了所辖县名和郡县设置的年代。据统计,今广西属当时的苍梧、郁林、合浦等郡,桂北部分县属零陵郡,桂西边区属群牁郡。但《汉书·地理志》所反映的只是西汉晚期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郡县情况,在广西各郡下虽都注明“武帝元鼎六年开”,如可信,也只能上推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仍无法与秦时郡县比较。经过对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墓出土的漆器铭文“布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