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熹训导门人读书,曾总结出一整套方法。演绎朱熹教导,可得出入、通读、参读、复读、计量、购读六法。出入法讲究虚心接纳与批判性阅读的结合;通读法讲究字求其训,句求其旨,未得其前不求乎后,未通乎此不志乎彼;参读法强调文本与语境的关系,讲究参照阅读,忌孤立看一种书;复读法强调选择一种或数种书,反复读,终生读,将书中知识据为己有;计量法讲究海量阅读,以强化读书训练效果;购读法虽非严格意义的读书方法,但与读书密切相关,讲究读书人为自己建构书斋,以储备知识信息。此六法均与朱熹教导神髓相通,对年轻学子读书学习,尤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毛姆  刘文荣译 《社区》2011,(14):4-4
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相似文献   

3.
偷偷读书     
于艾香 《社区》2012,(23):5-5
每个人的读书都与自己的独特经历有关。我读书就有令我自己都不解的特殊情结。我喜欢偷着读书。越是偷着读,我的兴趣越高。何谓偷着读?简言之,背着人读。不让人知道,悄悄地读,装作是没有读书地偷着读。这个偷字.真是涵盖了我读书的全部心态。为什么要偷着读呢?追溯起来.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4.
略论鲁迅先生的读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对指导青少年学生的读书很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议.他认为读书是青少年学生广泛地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手段;他强调青少年学生读书的内容一定要广泛,除了要读好自己的专业书籍外,还要尽量扩展读书的内容,多读一些杂书,使自己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启迪;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如何读好书的建议,要求青少年学生读书要认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真思考,要用功刻苦,并应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有用.  相似文献   

5.
胡克正 《社区》2013,(32):52-5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的前一句作过不同的解释。其中,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举有三说:一日“胸罗万卷,放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日“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  相似文献   

6.
诵读法是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书声琅琅,“口舌成疮”.反映了古人读书的认真,刻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然后知音,观千剑然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古人早就懂得多读熟读的意义.也道出了诵读文章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回忆     
陈从周 《社区》2014,(11):13-13
我是五岁破蒙,读的是私塾,又名蒙馆,人数不过七八人,从早到晚就是读书背书,中午后习字,隔三天要学造句。没有暑假、寒假、星期天,只有节日是休息的,到年终要背年书,就是将一年所读的书全部背出来方可放年学。当时的生活是枯寂的,塾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强的,真是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9.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10.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3月31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数字电视的25项行业标准,有人认为该“标准”高了,比国外标准都高;也有人认为该“标准”低了,大部分厂家都能达到。在2006年优秀青春读物评选活动中,著名学者周国平对当代青年读书的建议是: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只读那些最好的书。他还说,青年人读励志类图书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现在品质较差的书里面就有一些励志类图书。请以“标准的高与低”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指导在“标准的高与低”这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儿童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12.
我的阅读观就是: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与教育无关的书。 谈阅读观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很多专家疾呼:当前中小学老师缺乏阅读习惯,很多老师甚至不读书。但是转过来一想似乎又不对:那些老师真的就不读书吗?其实他们至少还是会读课本和教参教辅的,只不过这些书不被人们认为是读书罢了。  相似文献   

13.
陈全忠 《社区》2013,(20):4-4
有人说。读书最好的年龄是十五六岁,那时记忆力好。但那时我没有书读。我生活的村庄离书店有几十公里,再说家里也没有钱。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人问我:你从一个仅读两年初中的人变成著文写作的学者型教师,其间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一本好书是一位好老师".小时候我并不爱看书,一放学就和伙伴摸鱼捉鸟,打野仗,捉迷藏.记得在三年级的一个星期天,全家人都不在了,我躲进阁楼偷翻箱子--里面一定藏有集邮本,没想是哥哥的藏书.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9,(2):6-6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三为—培根认为读书之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员职业读书,对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书是图书馆员的职业需要,是提高图书馆价值服务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因此,图书馆员除了要读专业书外,还要读经典名著,读某一学科的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用“心”读书,把读书贯穿在服务中。  相似文献   

17.
读闲书     
雷颐 《社区》2010,(20):4-4
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不论读书多少,每人都有自己的偏爱,无法强求一律。我最喜欢的,则是读“闲书”。但什么是闲书,却难以界定。我认为,凡是读对自己没有用的书,就是读“闲书”。  相似文献   

18.
一、“五式”课堂导学指要 (一)读导式 “读导式”中的“读”主要是指读书、同时也包括听录音,看电视录相,看实验操作(有人已称作“读实验”),看教师或学生的示范等。“读导式”就是以“读”为主,组合“议、讲、练、结”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掌握读书方法,学会读书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操作过程是: 讲——读——议——练——结。  相似文献   

19.
杨葵 《社区》2010,(17):4-4
谈读书话题,首先想到闲读书、读闲书这六个字。这是我一直向往的读书生活。说向往,是因为难做到。以前难做到,往后呢,估计相当长一段日子仍然难做到。  相似文献   

20.
纳兰泽芸 《社区》2010,(35):19-19
朋友笑我是“书痴”,我一笑置之。我爱读书,这已成为我的习惯。虽然刚到上海那几年,实在是两手空空.不得已要奋力工作来改变现状。读书与写字于我是一种奢侈。待一切基本安定之后,回望,我痛惜流逝的光阴,好在,还年轻,书仍可以读,字仍可以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