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60年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现代化发展所必需的有效政府这个政治前提.毛泽东时代在低起点上通过国家动员发展体制进行了艰难的现代化创业,虽然发展绩效不如人意,但还是取得了不俗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为邓小平时代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为首的新现代化领导集体,进行了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创新,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60年的现代化发展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一个有效政府,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观念和制度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生命的最后20年,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位世纪伟人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经济由此从濒于崩溃转为持续高速发展,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20年,被称为邓小平时代。杨继绳先生所著的《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20年纪实》一书对这个时代秉笔直书,做了富有意义的记述、思考与探索,很值得认真一读。该书共12章,近50万字,分上下两卷。这部书从毛泽东逝世写到邓小平逝世,在20世纪世界社会变革进程大背景下,完整地展现了这…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独立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从观念上、体制上突破了苏联模式,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4.
王蒙  张弘 《社会科学论坛》2012,(12):117-127
2012年6月王蒙的新书《中国天机》(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在银川书博会上举行了首发。该书共分五辑二十八章,从旧中国的死亡一直写到今天。作者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亲历了很多共和国大事,有其独到的政治见解。在书中,作者以史带论,夹述夹议,有理有据,直言耿耿,善心拳拳,机锋处处,具非常政治性和非常文学性,对研究中国现当代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是中国革命、中国历史的追求者、参与者与书写者。中国天机到底是什么?王蒙说,这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从人性和生活,从世界大势发展的角度解读20世纪中国的文明史,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变化的相关问题,这就是天机。前不久,《新京报》记者兼本刊特约记者张弘与作家王蒙就此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史为鉴,既可以知兴衰,也可以知成败。这是中国的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社会的各类矛盾。在中国,实际上写一部现代中国历史是相当困难的;那么,如果写一部“文化大革命”历史,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7.
尼克松政府在"上海公报"中对"一个中国"作出了简略而模糊的表态。但此前基辛格与尼克松在访华之行中,其"一个中国"表述却包含了内容广泛的表态与承诺。它包括两层意涵:其一,美方承诺不再提"台湾地位未定",并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承认"一个中国"。其二,美方承诺不倡导"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也不鼓励、不支持"台独"。这是从中国内政的角度承认"一个中国"。可以说,美方的有关表述初步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但在政策层面却呈现出模糊性的特点,说明美方对"一个中国"有相当保留。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邓小平对社会发展建构的探索始终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上,始终贯穿在他们毕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但由于两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哲学思想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两人在处理社会基本矛盾的方式、方法,建构社会发展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炯  吴敏 《河北学刊》2013,33(1):87-91
一、周扬与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吴敏:张炯老师,您好!我正在做《周扬与中国现代文化关系研究》的工作。周扬1958年两次到北京大学作讲座,您是北大中文系1955级学生,您对周扬的讲话还有印象吗?张炯:周扬1958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过一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讲文艺如何为政治服务。但他把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得比较宽泛,反对那种过于狭隘的理解,并不是要求文艺对政治的直接服务。  相似文献   

10.
牟德刚 《东岳论丛》2002,23(2):129-131
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而言 ,如何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始终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如果说毛泽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文化基础上 ,奠定了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那么 ,邓小平、江泽民在改革开放和国内外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 ,把握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奎松的新作《忍不住的关怀》于2013年5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了三个个案,对知识分子1949年前后的遭遇进行研究: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杨奎松希望,以自己的研究,解释和理解他们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的探讨密切关联.基于意识形态视角的历史分析是探讨中国道路的合宜视角.中国人在中国梦的探索中,最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有了里程碑式的成果,这使中国道路的意识形态困境得以突破.对中国道路的历史进行分析,就会对中国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更清醒的体认;而在未来中国道路的探索中,中国梦的畅想应该有新转型.中国梦不仅仅是“求崇高”,更需要“知冷暖、有尊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分别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始创于毛泽东 ,形成于邓小平 ,深化于江泽民。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15.
张旭东,1965年生于北京,在上海接受中小学教育。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研室、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东亚语文系。现为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教授,东亚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同时也给我们送来了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良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 ,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特色鲜明、相互贯通、体系完整、适应不同时代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的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为了把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就民族问题阐述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全面的概括、理论的抽象 ,以更好地指导解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进行了深刻阐释,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似锦前程。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刘建国 《中州学刊》2006,2(6):158-161
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探讨与争论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以及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外的民粹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已为中国学术界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对于建国以后民粹主义思想存在与否及其影响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否“染上民粹主义色彩的问题”,争论就十分尖锐激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学术范围,掺杂了许多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9.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30-34
毛泽东同志作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革命和建设之路,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提供了重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