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恒 《领导文萃》2013,(6):71-75
无演讲,不政治。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当他们需要选民手里的选票时,当他们需要说服选民或者同僚推行某项政策时.当他们外交出访时……几乎任何政治活动中,都需要政治家发表演讲。甚至当他们退下政治一线后,还可以通过演讲来赚取不菲的出场费。  相似文献   

2.
正刻意打造"面子工程"迎合选民"面子工程"不一定是外貌,所有能够符合选民喜好的信息都成为西方政治人物争夺选票的重要工具。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特朗普诡异的发型和夸张的肢体语言,为大选进程贡献戏剧化元素;危地马拉喜剧演员莫拉雷斯当选总统后,其特殊身份也被媒体大书特书。相比之下,他们缺乏从政经验的事实反而不那么吸引普通选民注意。"面子工程"在选举过程中真的这么重要吗?当然,随着时代和审美观的变化,这种"选举造型"同样会发  相似文献   

3.
王方  储黎 《领导文萃》2011,(Z2):73-75
高官与一般官员考核不同在日本,"论资排辈"是选拔官员最看重的指标之一。一位熟谙日本政坛规则的记者说,"高官"多由选民的选票说话,对他们而言,选票多寡即是政绩考核的最佳证据。而当上级选拔下属时,除资历外,家庭出身、人际关系也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4.
如今,政治领袖的配偶再也不可能默默地当个什么幕后功臣。选民希望了解政客有更多的人情味,最快捷方便的做法莫过于把配偶搬到台前。特别对男性政治人物来说,让妻子公开亮相等于向世人宣示:我有能力照顾别人、爱别人、扶持别人;我既可亲又可爱;  相似文献   

5.
名刊要览     
《决策》2009,(4):8-8
面相决定一切? 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和儿童一样,通过面相来判断领导人的能力。他们似乎都在寻找领导人具有的一样重要东西:一张吸引人的脸。尽管人们还不知道究竟是面相中哪些方面准确地预示其能力,但选民对政治候选人会做出快速的判断,然后通常会坚持原定的看法而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靠传播为生的人,都知道尽量简化的必要. 比如说你要协助一位政客参加选举,在面见这位政客5分钟内,你对这位政客的了解会比普通选民未来5年对他的了解还要多. 因为你的候选人的信息很少会进入选民的心智,所以你的工作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播". 你的工作其实是筛选,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材料.阻碍信息发生作用的是传播量,只有当你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后,你才能通晓解决之道. 当你想为一位政治候选人或一项产品,甚或是你自己的优点进行传播时,你必须把问题本质找出来.  相似文献   

7.
乔新生 《决策》2005,(3):32-33
政治与立法并不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政治无非是发现舆论、引导舆论、影响舆论的过程,而立法则是将公众普遍的价值追求通过条文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国家行为。从根本上说,政治是一种经验,而立法则是一种经验的产物。任何将政治与立法神秘化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人大代表应当成为社会活动家,应当善于体察民情,并且善于将搜集的选民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人大代表不是专业化不够,而是平民化不够。今后应有更多的人大代表来自于普通民众,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当然,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他们的素质也应当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吴黎静 《领导文萃》2012,(19):20-22
在国外选举政治条件下由于选票紧紧捏在选民手中一个政党能否赢得广大选民的支持,直接关系到该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多寡以及能否上台执政。政党的领袖、议员和政府官员都把接好"地气",加强同民众的联系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9.
有人成天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教他们"18/40/60规则":当你18岁时,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当你40岁时,你会不完全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当你60岁时,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事。人们成天都在担心和思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的事情。想一想你自己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今天,你都想些什么呢?是在想其他人在干什么,还是想你自己要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人们只会关心他们自己的事,根本不会在意你的事情。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思考并且做出决定,不是父母的目标,不是朋友的目标,也不是同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1月30日,伊拉克"50年来的首 次自由选举"落下帷幕。选举结 束后4小时,美国总统布什激动地表 示,选举十分成功。伊拉克大选与其说 是伊拉克人民的需要,还不如说是布 什政府的需要。正像美国前国务卿奥 尔布赖特所说:"这次选举好像不大可 能改变需要改变的东西。它会平息逊 尼派领导的抵抗吗?它会缓和伊拉克 人对美国的态度吗?它会促使其他国 家提供更多帮助吗?对于每一个问题, 答案都不确定。"那些举着蓝色手指兴 奋地说着"这就是民主"的伊拉克选民 终究会发现,选举很难给他们的境遇 带来多大的改变。也许,在今后的很长 一段时间,还是要美国为伊拉克人民 做主,看一看颐指气使的美国占领当  相似文献   

11.
这个题目,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美国选民有多少张选票。这里只限于对政治公职的投票,不包括对其他职务(比如公司  相似文献   

12.
美国政要的嘴上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布什入主白宫前夕,整个美国都翘首以盼,想听一听这位一向不太喜欢多讲话的当选总统会在就职演讲中讲些什么.据布什的助手透露,为了有出色的表现,布什在临近就职演讲的几天内几乎每天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在顾问的指导下练习演讲.然而也有专家提醒民众,不要对布什的就职演讲抱有太高的期望.甚至有一位专门研究总统演讲的教授指出,老布什就不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他的儿子在演讲方面也缺乏天赋,因而布什的就职演讲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从公众的记忆中消失掉.不管他们的预见出于什么目的,但公众对总统就职演讲异乎寻常的关注却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梳理2005年的政治大事的 话,无疑应该包括连战、宋楚 瑜、郁慕明的大陆之行。他们此行的政 治意义自有定论,而他们在言谈举止 中流露出的深厚的国学素养更令人刮 目相看。如连战在演讲中借清代诗人 李文敏赞扬州的诗“苍官影里三州路, 涨海声中万国商”描述今天上海市的 繁华,宋楚瑜在长沙用湖南口音演讲  相似文献   

14.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14,(14):56-58
正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他们都取得农民出身将领的衷心拥护。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红军兵力超过十万,鄂豫皖苏区转移到川北苏区时,达到八万多人。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讲话极富鼓动力。毛泽东的讲话,语言直入普通将士、普通民众的心里,张国焘也是这样。刚开始,张国焘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据他回忆,自己演讲是不行的。在北大上学时,他担任讲演部部长。"五四"运动中,有一次街头演讲,一开始,听众有一百多人,张国焘和同学喊得声嘶力竭、满头大汗,只有一位老牧师站在一旁,一直耐心听到最  相似文献   

15.
庄礼伟 《领导科学》2004,(13):47-48
当或不当总理,她都书写了印度政治新的历史 印度独立以来的政治历史是颇具戏剧性的。在大部分时间里,那里上演的是一部关于一个豪门的家族历史剧,这个家族一代一代的人接连出任印度政治戏剧的主角。同时,在大部分时间里,那里上演的是一出出偶像剧。选民们像追星族一样,对政治明星的喜爱主要是由于明星们的魅力而不是实际治国能力。在一些关键的剧情中,充满了东方式的恤孤、怜悯、忠贞的伦理符号,于是,上一位主角的离场越是充满悲情和不幸,下一位主角荣登大宝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出生于意大利的索尼娅·甘地为印度政治戏剧增添了全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似乎都有一种天定命运的使命感,认为作为上帝最优秀的选民,他们自然担负着拯救世界的权利和义务,他们乐此不疲,韧性十足。然而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并非仅美国一国之力就能推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郑晋华 《经营管理者》2009,(24):359-359
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带团参观游览活动时的主要业务,讲解技能是导游的看家本领,但是,并不是每一名导游都能够讲得精彩,或者是不能讲得有声有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善于运用演讲的艺术。本文从演讲艺术的角度,探讨如何将演讲艺术应用于导游讲解中,以提高导游讲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当空洞乏味的说教激不起他们的兴趣时,当机械单调的灌输激不起他们心灵的涟漪时,不妨"让故事说话",用故事代替说教,用故事引领他们成长。故事具有无穷的魅力,"润物细无声",那些生动形象,蕴藏着人生哲理的故事会深深地吸引孩子,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或震撼,让他们受到熏陶或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故事储备自主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故事源头不枯竭,才能在需要的时刻信手拈来,点石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7,(12):86-86
俄罗斯男人普京对布莱尔说:俄罗斯男人在办公室聚在一起时,他们谈的都是女人;当他们出了办公室和女人在一起时,他们谈的都是工作。"  相似文献   

20.
只有有备而来的演讲者,才能获得成功。林肯曾说:“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因此,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就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做演讲准备,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要弄明白你的听众是谁。明白与听众之间的关系是获得演讲预期效果的关键。面对未知的、陌生的人与事,人们难免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如果你对听众一无所知,那么在你的脑海中,作为听众的“他”可能就是个充满敌意地评头论足、对你的表现会产生种种不满的家伙,而不是你所信任的伙伴。因为你不知道听众为什么来听你演讲,不知道他们的教育水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