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博纳兼容:浙东文化的恢宏品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东文化虽衍展于浙东地域,却并非是高纯度的本土文化,原因何在?文章从浙东文化的主体结构,浙东学人的知识结构与浙东学术的独特风格三个方面作了剖析,认为主要是在开放性的运作机制中形成的博纳兼容的恢宏品格驱使它多元并茂,五彩缤纷并不断走向辉煌的顶点。  相似文献   

2.
学科新书架     
《浙东思想家评传》简介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伟教授主编,海洋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浙东学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浙东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在哲学、政治、教育诸领域的思想创见,向来为海内外学术界所重视、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浙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术界对浙东学人、浙东学派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不仅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而且研究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其局面令人可喜。然而,目前介绍浙东思想家的著作基本上属学术层面,系统而又通俗地介绍浙东思想家,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读本却很少,这对普及浙东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人文传统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3.
浙东学派是中国学术史上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重要学术流派。目前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但是编年史研究工作的缺位,已经成为制约浙东学派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大瓶颈。建立在坚实文献基础之上而编纂一部《浙东学派编年史》,不仅可以从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高度完成对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建构,而且可以在一个新的学术起点上推进浙东学派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通代与区域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并为当代文化精神的重建提供丰厚的学术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开拓创新:浙东文化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学术注重人的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思维的求异性和创发性,基于创新理念而使用的创新话语内涵丰富而深刻。浙东文化的创新特点,一言以概之,就是强烈地体现了新时代精神,突出地表现为浙东学人富有关怀意识,勇于担当革新和启蒙的时代重任。文章通过考察浙东文化演变过程中的创新态型,首次提出浙东文化的最优秀之处正在于它的原创性努力。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浙东文化"这一研究课题,是着眼于鲁迅一生与故乡文化的联系来探讨他与中国民族文化及其近现代以来的发展的整体关系.近十余年的"传统文化热"(或称"国学热"),带来我们对鲁迅愈益严重的隔膜、琉离以致对立,在这种对立情绪中所从事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他的故乡文化联系的研究,是有悖于鲁迅的精神世界与民族文化在整体上特有的联系方式和内涵的.鲁迅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批判表现出对民族"固有之血脉"的追寻和发展,建立在他与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联系之上--"鲁迅与浙东文化"的研究,就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笔者梳理了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衍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鲁迅对此的体认和追寻建立在他与故乡文化的"血缘与地缘"关系之上,是在他主体意识参与下通过"复活-认同"、"深化-辩异"、"升华-消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浙东文化”这一研究课题,是着眼于鲁迅一生与故乡文化的联系来探讨他与中国民族文化及其近现代以来的发展的整体关系。近十余年的“传统文化热”(或称“国学热”),带来我们对鲁迅愈益严重的隔膜、疏离以致对立,在这种对立情绪中所从事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他的故乡文化联系的研究,是有悖于鲁迅的精神世界与民族文化在整体上特有的联系方式和内涵的。鲁迅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批判表现出对民族“固有之血脉”的追寻和发展,建立在他与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联系之上——“鲁迅与浙东文化”的研究,就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笔者梳理了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衍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鲁迅对此的体认和追寻建立在他与故乡文化的“血缘与地缘”关系之上,是在他主体意识参与下通过“复活—认同”、“深化—辨异”、“升华—消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浙东方言与海洋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方言词汇里有不少涉海、涉鱼、涉渔的内容,本文称之为浙东海洋文化词汇.浙东海洋文化词汇记录了浙东人民对海洋和海洋生物的认识,反映了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了解浙东自然、历史、经济、民俗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着重讨论了浙东方言与海洋文化的关系,探讨了浙东海洋文化词汇的历史价值和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也与证人书院关系密切。证人书院为浙东文派培养了大量稳定而交流密切的文学人才,即便是讲学活动中止后,依然如此。证人书院的学术导向和文学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浙东文派重构文学与经史之学的融通,文学思想和创作具有鲜明的“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中和特色,不仅有力地批判了明“七子”的模拟之文,而且具有强烈的经世观念和主体意识,为清代文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也因为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南宋浙东各地刻书业之间,无论刻书主体抑或所刻书籍,均颇具地域特征,并大致可分为以越州、婺州、明州为代表的三大类型。南宋浙东刻书业的地域特征,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期浙东历史发展的阶段性面貌。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检视与发掘,对当代知识分子健全文化人格的呼唤。余秋雨言说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格汲取了浙东地域文化的精神元素。讲究经世致用、追求实事实功是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的人生设计和生命选择中承袭了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对强健人格的看重和对知识分子驾驭现实人生能力的强调都具有浙东地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世致用:浙东文化的最高宗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世致用"是清代浙东学派几代宗匠从浙东文化、浙东学术的全部实践和理论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文化学术的最高宗旨,它源于先秦儒家,又异于、高于先秦儒家的治学主张;开其先河的是宋代浙东学派,而非宋代理学家。浙东学人始终高举这面大旗,终于使之成为经典性的文化学术原则。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从苦难到辉煌的重要见证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黏合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培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现实语境。因此,新时代站在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上,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就是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时代转型的起点上,重视从文化视角培育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加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苏联作家卡里姆在《漫长的童年》和《普罗米修斯,别扔掉火种》中,艺术地描写了人类的“童年”与“成人”,思索现代社会人性、人的道德情感与理性意识等问题,强调人的心灵的自我觉醒与自我铸造,他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新近报道的"灵魂转世"事件,实际是可用脑对远处信息的超常感知之理来解释的,故这并不必然证明人有不死的实体灵魂存在,心理意识仍然可理解为主观精神现象。又由于反映、意向性、自由和理性等心性均不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故它们不具备"本质"的特征;而"知"则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的、性命攸关的基本性质,所以精神心理现象的本质当是"知"(觉知)。  相似文献   

15.
方相氏"黄金四目"的训诂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巫傩中的方相氏扮相特点“狂夫四人”与“黄金四目”释解是个谜,至今无定论。从古文字学角度考略可发现,“黄金四目”的“四”字原为“吅”之误,读“xuan”,义为“惊嘑(呼)也”,由此解开了“狂夫四人”与“黄金四目”意义的疑惑。方相氏角色"黄金四目"扮相的意义在于消解死魂灵对人的威胁力量,而转化为人类战胜疾病与自然灾难的新力量去驱疫逐祟,这种原始生民灵魂的扭曲与复活形态,是传承至今的原始巫傩灵魂与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是文化的经典。文化强国战略下,大学要以新的认知担当应有的文化责任。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文化责任范畴;引领与示范是大学的文化责任定位;坚守与自觉是大学的文化责任担当。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大学应该肩负起使命,履行好职责,以坚守和自觉担当起文化强国的文化责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着眼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从认知、范畴、定位和担当几个方面对中国大学的文化责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幽玄意识的含义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关系。论文认为,幽玄意识就是世界不透明的意识,同时也是人的有限性的意识。在人的有限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自由真实的审美体验和宗教体验也就是对终极价值(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的反思。在"自由性"上,传统艺术找到了与现代艺术的对接点,实现了传统自由精神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群众观念和群众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应当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强化公仆观念 ,淡化当官意识 ;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必须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 ;必须满腔热情 ,恪尽职守 ;必须一身正气 ,疾恶如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