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4,13(3):154-162
鲁迅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几近八年,他与日本之关系千丝万缕,他所体验、感受和理性认识的日本是怎样一幅图景,原本是一个颇能激发人们了解和想像欲望之话题.但相关资料、尤其是直接资料的匮乏,造成了探究这一课题的难度.本文利用笔者多年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些便利条件,对基础资料进行调查梳理,试图还原"鲁迅的日本".其中特别提出,鲁迅始终是在民族的自我反省和批判的框架中,作为参照系来叙说日本;这决定他主要是以正面视线观照日本;他所指出的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层面的相互理解的艰难性,至今依然有效;今天仍可看到的对鲁迅日本观的误读,既与中日两国宿命般的历史因缘相关,更证实着鲁迅当年的判断和忧虑.  相似文献   

2.
鲁迅文学道路的特点之一在于,他不仅是专门从事创作活动的伟大作家,而且同时又是杰出的文艺思想家。只不过他的文艺思想,并非象通常那样是通过撰写系统的理论专著来表述和表现的,而是散见于他的一系列对具体的文艺作品的评论文章以及杂感和书信之中。作为一个杰出的文艺思想家,鲁迅的理论实际上同样也是系统而完整的。从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文艺思想研究的论著来看,人们所归纳的鲁迅文艺思想至少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文艺的起源及其性质;(二)文艺的阶级性;(三)文艺同政治的关系;(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五)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六)文艺同生活的关系;(七)文艺的典型问题;(八)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九)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十)文艺批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文艺创作、文艺批评和文艺领导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文艺工作走着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对此有过许多精辟而全面的见解。重温这些见解,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无疑是很有教益的。文艺不能脱离政治鲁迅的文艺思想,是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向认为文艺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活动与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联系起来。早在一九○三年,当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救亡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人习惯于把有无理想作为区别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要标志,因此,一提鲁迅小说的理想,就会觉得诧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错,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革命者,作为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一贯反对瞒和骗的文学,反对以乌托邦的空想去麻痹人。他敢于直面现实,向黑暗挑战,他是旧思想、旧习惯、旧制度的死敌。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现实,他的笔触始终对准那个罪恶的社会,无情地揭开它的种种毒瘤脓疮。因此,鲁迅的小说,至今还是最好的现实主义典范。但这些,决不意味着鲁迅没有理想。问题恰恰相反,鲁迅是带着自己的社会理想投身于文学事业的,也正是进步的理想,才使他的现实主义描绘显得分外深刻。他自己曾经明确地表白过,他弃医从文,是想以文艺为武器改造国民性,而他揭露病态社会,也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既透露了鲁迅的社会理想,也透露了鲁迅的美学理想,而且都付诸小说创作的实践,即在对黑暗社会的现实主义描绘中,透露出理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对鲁迅的介绍和研究一直比较重视.无论是从事研究的人数之多,还是取得的研究成果之大,在国外的鲁迅研究中,都以日本为最.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推增田涉和竹内好二人.几十年来,在增田涉和竹内好周围,各自聚集了一批中国文学爱好者,在翻译、出版鲁迅著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鲁迅的主要著作现在都已经有了日译本.但如果把增田涉和竹内好加以对比,二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增田涉以他和鲁迅深切的  相似文献   

6.
独到的见地深切的会心--厨川白村为何会得到鲁迅的赞赏和肯定贵州省黔东南教育学院袁荻涌在鲁迅评论过的日本作家中,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1880~1923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位。早在1924年,鲁迅就将厨川白村的文艺论著《苦闷的象征》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季刊《亚洲评论》1976年第4期,发表了早稻田大学文学系讲师细野浩二题为《鲁迅的境界——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的文章.作者认为,在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中,弘文学院时代是其传记中最薄弱的部分.作者阅读了讲道馆所藏的有关材料,有了一些新的发现:鲁迅作为"境界人"在弘文学院发现了生活在清朝体制下的矛盾;他产生了"寂寞的思想",经过医学发展到文学,他的这一思想发展过程明确了;鲁迅是站在境界之上的"精神界之战士",最能正确理解他的是毛主席.现将全文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艺术奋斗了一生的艺术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文彬于2001年逝世,走完了他的艺术人生.今年是他的逝世12周年. 王文彬1928年生于青岛,可能受身为民间艺人的外公(老人还能刻木版年画)的影响,从小就爱画画,小学五年级时,也即在他十岁时就喜欢写生,爱画襁褓中的小孩,而且能画出他的形神. 1941年,那时他才13岁,当时在青岛市中读书,是学生文艺社团"星火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好友纪福和也是当时"星火"的骨干.他把鲁迅有关文艺的使命当作自己写作的动力,对他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那时他们虽然幼稚,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写批判杂文,以手抄本的形式定期出版《星火》,秘密在同学中传阅,这在日本占领下的学校中产生了影响,一年后被校方发现痛加训斥,下令"解散".  相似文献   

9.
“立人”是鲁迅思想的一个中心。正是在人的问题上,鲁迅和尼采有过共鸣。本文以鲁迅“立人”思想为线索,论证了鲁迅早年倾心于尼采哲学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他在各个时期对尼采学说的择取与扬弃。在鲁迅与尼采的关系上,过去有人说:鲁迅之所以受到尼采影响,是由于前期“思想有弱点”;更为流行的观点是认为鲁迅后期对尼采“无一赞辞”、“彻底否定”。本文从鲁迅和尼采著作的实出发,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文艺的本质,是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毛泽东在他的有关文艺问题的讲话、书信和文章中,曾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些阐述和说明,尤其是在他的《在延安文艺座淡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尤为深刻,他从文学艺术的源泉谈起,进而深入到文艺特征、文艺创作、作品构成、文艺创作主体意识等领域,对文艺的本质进行探讨,从而全面深入地对  相似文献   

11.
由于痛感帝国主义的侵略、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民性的愚弱,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人们的精神。他便于一九○六年决定放弃学医,从事文艺活动。但是,就在此时,鲁迅又写了好几篇有关自然科学的论文。对这种仿佛变化无常的做法,可从鲁迅《科学史教篇》结尾处的一段论述找到解释。在这篇论文里,鲁迅从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出发,探讨了科学、实业、宗教、文艺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最后深刻地总结说:为了人类的文明得到全面的发展,既需要  相似文献   

12.
试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西欧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波及日本,形成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迎来了近代日本文学的历史转折时期。 日本自然主义形成一种文学思潮,是有其历史、社会和文学上的原因的。 就其历史、社会原因来说,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并没有因此从王统国家制度和家族制度的羁绊中完全解放出来,获得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相反地,在政治上逐步建立和维持天皇制极权主义,在思想上极权主义限制了个人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艺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这对我们认识文艺的社会本质与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认真学习。文艺起源于劳动,从劳动时发生 一九三○年五月,鲁迅在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以后,曾在译本序言里热情肯定了该书作者在“有用对象的生产(劳动),先于艺术生产这一个唯物史观的根本底命题”上,“用丰富的实证和严整的论理”,“给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放下了基础”。认为普列汉诺夫写于一九○三年以前的这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著作.有力地批判了德国毕海尔等人关于文艺“源于游戏本能”的论点,攻克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启蒙运动思想史上,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都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由早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在于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人们只是在“五四”时期才能具有的那种思想和见解。他的启蒙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远远地跑到了他同辈们的前头。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他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始终是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他是新文化运动最伟大最英勇…  相似文献   

15.
傅玉娟 《日本研究》2013,(1):114-120
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时代,面对如何定位日本文明身份的问题,一些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客观的考察,形成了理性认识.木下杢太郎(1885-1945)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中国时期(1916-1920)则是他形成对日本文明的认识的重要时期.本文旨在通过对木下杢郎的中国时期进行考察,探明木下杢太郎是如何在和过哲郎等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试图强调日本不同于亚洲诸国的优越性,或是强调日本与欧洲的亲缘性之时,以佛像艺术为线索重新确认日本作为东亚文化共同体一员的身份的.  相似文献   

16.
(一)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他在短短十二年的创作生活中,写出了百多篇脍炙人口、为人传诵的好作品。他长于写短篇小说,能在容量有限的篇幅内,刻划出有声有色的人物。 我国读者对芥川龙之介并不陌生。鲁迅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把他的作品介绍到我国。龙之介本人也曾到我国游历,并写出了《中国游记》。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被推崇为“大正文学的象征”,甚至把他的传奇般的自杀仅为大正文学乃至日本近代文学的终结。 《罗生门》发表于1915年,是他的早期代表作。那时他还是东京帝大英文科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跨国公司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其各时期不同的发展、变化运动,匀勒了它战后发展的轨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剖析。一、摇篮时期(1951——1965年) 这一时期,正值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之际,经济恢复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国内还未形成较大规模的“过剩资本”,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还处于摇篮期。主要表现为规模小,对外直接投资额少,投资的部门结构技术水平低,日本跨国公司的主体是综合商社。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思想发展的讨论中,对鲁迅历史观的转变,还有着一些含糊不清的提法,我认为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现就鲁迅思想发展的这一个侧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关于鲁迅早期的世界观,不少同志都用战斗的唯物主义来概括,有些同志并由此推论开去,认为鲁迅早期的历史观也是唯物主义的,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鲁迅早期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而其历史观则是唯心主义的。鲁迅很早就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目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黑暗,抱着救国救民的愿望,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寻求新的思想武器。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写了一系列论文,这些文章的中心内容是鼓吹革命,反对改良,强调进步,批判守旧,宣扬科学,抨击迷信。从认识论和自然观来看是唯物的,从历史观来看,也是进步的。鲁迅当时对历史总的看法是:社会是不断  相似文献   

19.
他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在日本婚庆行业堪称领军人物,他的婚礼策划常被同行抄袭;他是池田大作的弟子,受导师的影响,对中国无比热爱,视中国为日本的大恩之国;他连续四年捐助了平度旧店镇的七家小学,这次来青岛主要是向在捐助中帮助过他的青岛朋友表示感谢。在约会日本友人丸山实之前,我们对他充满了好奇,不知道这位中日友好的使者为何会对中国有这么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的创作思想,是鲁迅关于写“新人”的文学主张的集中表现。对人生抱着真诚态度的鲁迅,始终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鲁迅的这种冷峻而执着的现实主义,从一开始就在他的文学思想中勾留出了鲜明的轨迹。但,影印在这轨迹中的决不仅仅是冷峻和执着,还有希望的火花和新人的胎动。早在《狂人日记》问世之前,鲁迅就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