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些年来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经济发展较快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 ,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的年轻夫妇 ,在到达或超过规定生育间隔年限后 ,主动放弃或推迟二孩生育现象1,2 ,3 ,这种现象是育龄夫妇在尚有政策生育空间情况下的自发、主动选择 ,是生育意愿和生育动机变化驱动的结果。这一特殊群体呈相当规模的出现 ,使得这一现象具有社会学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 ,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深层次经济、社会原因。1 调查对象、方式与资料来源宜昌市位于湖北省中…  相似文献   

2.
超计划生育是本世纪末我国人口控制目标的直接威胁。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有计划外生育960万,其中多孩300万。1988年上半年,全国计划生育率58.18%,农村仅52.27%。这表明,近年来农村每年新生人口中近50%是计划外出生的。因此,控制农村计划外生育是实现本世纪末人口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0年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主要统计数据——人口增长指标 年末总人口(万人)127627 2001年 国家统计局 出生人数历人)1702 2001年 国家统计局 出生率(。)13.38 2001年 国家统计局 死亡人数历人)818 2001年 国家统计局 死亡率(% 6.43 2001年 国家统计局生育节育指标 计划生育率(%)80左右20()年 国家计生委 出生婴儿孩次构成: 一孩率(%)62.7 1996-2000年20()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 H孩率(%)29.5 1996—2000年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 多孩率(%)7.8 1996—20O0年22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  相似文献   

4.
石扇区是梅县地区和梅县市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较好、出生率和多胎率较低的一个先进单位。修正后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公布后(以下简称《条例》)、区党委和区公所针对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执行《条例》中,抓住五个环节,全面落实《条例》。实施半年多来,取得明显效果。1986年全区出生231人,出生率为11.2‰;计划生育率为93.94%。计划外生育14人,计划外生育率为6.06%,其中多孩出生2人,多孩率为0.87%。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早婚早育是一个禁而不止的难题,它不仅影响着育龄人群规模、生育期的长短、生育的世代间隔,而且对计划生育质量、人口计划的实现等度量指标有很大影响,已制约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本文从钟祥市47个村的调查情况看,解决早婚早育日趋严重的问题已迫在眉睫。1现状分析此次抽样调查47个村,共74972人,占钟祥市总人口7.54%,1993年出生979人,人口出生率13.06‰,47个村,出生一孩654人,其中计划外生育148人,占一孩数的22.6%;出生二孩318人,其中计划外生育122人,占二孩数的38.4%;计划外多孩7人。计划内出生仅只占702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孩次生育概率影响因素的多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2年生育率抽样调查有关育龄妇女生育数据和村级社区资料,收集被调查县经济和省的生育政策数据,运用多层次Logit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社区、县级和省级四个层次研究影响农村育龄妇女个体生育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除年龄因素外,农村育龄妇女不同孩次生育概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别。低孩次生育概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孩次的增加,社会经济对孩次生育概率的作用逐渐减小,并且在县级和社区级的误差项逐渐增大,这说明育龄妇女高孩次生育概率的影响因素并不能简单地用计划生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来解释。随着育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的降低,高孩次生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应主要从文化因素上去考虑。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人口政策的要求和多年计划生育工作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考核计划生育工作的指标以计算总分为宜。公式如下:总分=(计划生育率+1孩率-10×多孩率)×100 如果一个单位的计划生育率为95%,一孩率为80%,多孩率为2%,则该单位的计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为了更全面的掌握独生子女夫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影响,我们调查了建湖县高作乡2,386对一孩夫妇,现首先将情况介绍如下: 建湖县高作乡共有44,86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6%。育龄妇女7,563人至1985年8月底,共有2,386对一孩夫妇,占已婚育龄妇女的31.6%,接近全省抽样调查的平均水平。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了解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对农民生育意愿的影响,我们对天津市农村郊区、县近千个一孩专业户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 天津市农村人口413万人,共88.2万户。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一批勤劳致富的专业户。据1984年下半年统计,全市农村已有专业户18  相似文献   

10.
上海郊县群众生育意愿的调查与生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1986年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当照顾农村有困难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精神,为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对上海郊县拟照顾生育二孩的十五种对象的生育意愿作  相似文献   

11.
以2014年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包括“单独”、“双独”方面的数据为基础,描述了生育政策调整下被压抑的生育潜能释放的规律性和用孩次递进比的方法预测“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初期的生育行为,与意愿分析方法相互比照,丰富了当下生育政策下生育行为预测研究。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假定2016年“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湖北省第一年内会新增二孩出生量52621人,占湖北省2014年总出生量的7?41%;三年内最低会新增139262人的二孩生育量。城乡对比发现,农村新增二孩生育占到将近六成,且由抢生而导致的堆积主要集中在农村,40岁后的高龄抢生情况不严重。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凤云 《人口研究》2006,30(6):89-92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近30年来,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一直较快,人口自增率、出生率、多孩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除西部地区生育政策较为宽松外,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低下的因素不容忽视。未来10年,西部各省将普遍进入又一个生育高  相似文献   

13.
南海县桂城镇从今年以来,在全镇开展农村一孩夫妇“两前教育”,即对农村每对生育了第一个孩子的夫妇,在上环前后(简称上环前)和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取环前,进行两次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通过“两前教育”,使一孩夫妇掌握有关基础知识,明确政策要求,逐步树立新的生育意愿,自觉计划生育,生了一孩要上环,不抢生,不超生;有计划、按指标、够间隔生育第二个孩子后要结扎。这样的教育针对性强,使教育与生育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对桂城镇开展农村一孩夫妇的“两前教育”很感兴趣,多次到现场参加教育实践,对该镇“两前教育”的形成、做法和效果作了较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山西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政策实施效果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中国人口数量、尤其是农村人口数量,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70年代起,不少中外学者就提出了较为“宽松”的两孩生育政策,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项政策在人口数量控制上的可行性。在这样的背景下,80年代中期,山西省翼城县试点实行了“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两孩政策。实践的效果如何呢?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四普资料数据把翼城县和本省及全国的农村地区做了对比分析。结论是:翼城县的控制效果是显著的。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翼城县经验模式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村万户计划生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已30年,首批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员已经陆续退出劳动年龄,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生活现状如何,能不能使他们真正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在生活上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为准确掌握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生活现状,做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工作,我们开展了农村万户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入户调查,其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文化生活不断的发展,新的婚姻生育思想也随之改变,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普遍开展,使群众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新思想已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最近我们对济南市区600名自愿不生二胎育龄妇女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70%以上是一孩妇女 济南市区现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131,149人,其中一孩妇女94,231人, 占71.85%。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之前,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有一个孩子的只占15%左右,而且这些人多处于过渡阶段,刚生过一孩,尚未来得及生第二个,那时终身只生一个孩子的人极少。现在已有70%以上的人坚持只要一个孩子,这说明群众的思想有很大变化。尽管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并非完全自愿只要一个孩子,但出于为实现四化顾全大局,能响应号召坚持只要一个孩子,也说明了广大群众的思想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1985年,经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山西省临汾市的翼城县开始实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孩生育政策试点.这一政策规定当地农村居民在晚婚晚育和延长一、二孩生育间隔的基础上普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显然,这是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所实行的"一孩半"政策不同的一种生育政策实践,目的是探索一条"合情合理、群众拥护、干部好做工作的中国式计划生育道路".迄今,这一试点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22年.  相似文献   

18.
1基层人口计划的编制 编制基层人口计划主要是调查、核实和估算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并预计在计划期内结婚、生育的人数。编制人口计划一般是在每年的2、3月份进行,不仅要了解管辖区域内的人口状况、育龄妇女状况,还要对符合结婚、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进行登记造册。结合本地区未婚青年和已婚育龄夫妇结婚、生育的规律,测算出计划年的人口出生数。从目前的生育政策来看,基层人口计划主要是掌握要生育一孩妇女的状况,二孩及以上照顾生育是经基层按生育政策举荐,由县(区)以上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落实。2当前基层人口计划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16年全国6省12市生育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家庭已婚已育一孩妇女的生育偏好与生育计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24.4%的人计划生育二孩并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有5.1%的人计划生育二孩但没有时间安排.生育偏好受个体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跟公婆居住、有兄弟姐妹的女性更可能有二孩偏好,但这些因素并不对生育计划产生影响;现实两大限制因素——经济成本和照料压力影响生育二孩的计划,但并不对生育偏好产生影响;男孩偏好是一种现实促进因素,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女性更可能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计划;生育计划和生育偏好之间的偏离也主要受到现实因素(年龄、家庭收入、照料可获得性、性别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孩次递进与生育间隔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计划生育已推行了20多年,如何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与分析中国妇女生育率,尤其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及其变动趋势,正确估价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指导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以进一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排除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结构与孩次结构影响,因而比妇女一般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妇女实际生育水平,同时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联系最为密切的孩次递进比指标,对近20年来中国妇女生育率变动趋势与生育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作一粗浅的分析。文中分析所使用资料为1988年中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