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摘要]节能减排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仅仅依靠能源开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高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建设低碳城市,引导市民低碳消费、节能减排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气候安全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当前我国命令控制型能源消费管理政策工具主要针对企业,针对城市居民的相关政策非常少;经济激励性政策工具运用不足,收效甚微;公众参与型政策影响力弱。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城市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几乎所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都依赖进口。为此,日本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节约能源,并通过立法促使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日本早在1972年就设立了日本热能源技术协会,并于1978年成立了“节能中心”,全面协调和指导国民和企业的节能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1979年,日本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下称《节能法》),又分别于1998年和2002年对《节能法》进行了修改。 《节能法》根据能源消耗多少对能源使用单位进行分  相似文献   

3.
日本节约能源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有着从高耗能产业向节能型产业发展演变的过程,他们节能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尽快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从节能入手思考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的对策: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加大节能经费投入及节能技术研究推广体系的建设;细化节能法规,完善相应的金融、财税奖惩制度;强化全民节约意识,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能源税收政策的分析,阐述了中国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节能方面存的不足。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的原则要求,提出了运用税收政策调整能源价格、完善现有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现有税种的能源保护功能以及开征有利于节约能源的限制性税种等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可耗竭能源存量有限和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对能源节约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矛盾使得各国均将能源可持续发展列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之一。本文研究了提高电力能效和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探究了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以提高社会福利的政策根据。  相似文献   

6.
节能是可持续消费的具体体现,是应对能源短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合理有效的能源消费行为。节能既要充分发挥在自然规律所决定的限度内能源利用的潜力(包括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也要对其行为本身作出合理的经济评价。对节能行为采取经济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是节能技术的适应性。在高校水电节能技术的评估、引进、使用过程中,应从投资、运行费用、节能效益、整体效益四方面来进行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7.
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社会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节能环保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出台了各种支持节能环保的财税政策,以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国应借鉴其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绿色税收体系,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依据1980-2011年我国GNP和资金、劳动力、能源投入的数据,基于扩展的C-D函数模型定量描述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构造了不同能源、不同程度供应短缺下所导致的国民经济损失模型。据此模型对我国煤炭、石油及核能、水电等能源分别在能源供应短缺1、3、6个月的情景下国民经济的损失进行了测算,该结果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与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日本能源政策与能源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控国家能源政策的同时,日本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对能源产业、能源供需制度进行调节和监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能源立法体系。尽管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日本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上仍存在一定问题,说明了能源立法在执行上的特点,值得我国能源立法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是北京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北京市能源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北京市能源发展存在的风险。最后结合国外各国先进节能经验,从经济发展模式、从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结构布局等方面来探讨降低北京市能源强度的路径选择策略和节能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能源教育发展方兴未艾。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消费转型,中国的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加强能源节约,需要借鉴国际社会应对能源问题的经验,大力加强能源教育。中国的能源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能源教育深入发展既缺乏立法保障,又缺乏平台支撑。中国能源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需要加强能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尽快构建中国能源教育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政策网络行动者、政策网络结构和政策网络互动三个方面对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网络进行了分析.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网络行动者表现为政策社群、生产者网络、专业网络和议题网络四种关系形态,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网络中行动者的自主性偏低,行动者间的整合性较弱,且互动不充分,是一种从属型政策网络.构建导向型政策网络是推进我国建筑节能政策有效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双碳”目标所需的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要求差距大。因此,亟需完善现有政策体系来进一步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新的发展。在梳理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演变路径及现有政策体系构架的基础上,厘清了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双碳”目标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比较中国与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现有政策实施效果,发现中国现行政策体系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碳”目标下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的完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福建省福州市470份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低碳政策对城市居民节能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列低碳政策不仅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节能行为,而且还会因为受到部分控制变量的调节作用,使得影响力度有所下降;价值观、从众心理、年龄、月均收入、行为便利性等5个控制变量会与一系列低碳政策共同对城市居民节能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可适时对一系列低碳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增强低碳政策对城市居民节能行为的引导与调控作用;认知并调节对低碳政策实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营造更加有利于实施节能行为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不同城市居民节能行为意愿的引导要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未来减缓CO_2排放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地评价了我国目前能源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 GDP能源强度极高的原因和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节能的效果 ;定量分析了能源效率提高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对 GDP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 ,对未来到 2 0 2 0年左右我国能源效率提高、GDP能源强度降低、减缓 CO2 排放的效果 ,以及进一步限控 CO2 排放的成本和代价进行了定量的预测和分析 ;并对正确评价我国未来减缓 CO2 排放潜力与成本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开展企业层面的节能行为研究,以重庆市重点用能企业为例,对17家重点用能企业进行面访调查,基于制定行为引导政策模型和面访调查数据,分析重庆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为的诱发因子、实现因子和强化因子,帮助管理部门认识现阶段重庆企业节能行为的有效干预手段,为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企业的长期节能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能源的现状和目前节能减排工作非常必要和紧迫。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在税收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应该借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税收手段,利用税收政策,破解节能减排难题。  相似文献   

18.
电价设计与电力产业节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产业作为能源加工转换的产业,在能源行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电力产业作为能源的重要消费者同时又是能源的生产者,电力产业能效严重影响着整个能源行业的效率,而电价是引导电力产业节能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电价链的分解入手,建立了电价与电力产业节能的系统结构模型,寻求电价与节能的关系,以促进我国电力产业节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大幅上升,能源进口依存度攀升使得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寻求海外能源资源、保障能源安全,成为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性问题.从地缘政治学视角看,中国能源外交存在与邻国竞争关系、受到大国遏制、与周边能源供应国合作不稳定等问题.因此,中国应采取包括建立全局性的能源规划分析、注重能源外交的地区平衡、提升能源企业外交意识等对策,保障自身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建筑节能政策措施的主要差别,提出了国外建筑节能政策措施对中国的启示:经济刺激是现阶段各国提升住宅建筑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国在这方面还严重不足。要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中国需要积极的政府干预和引导,应在调整能源价格、加大制定和贯彻执行建筑业节能标准和法规、建立有效财税措施、加强建筑节能宣传力度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