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用工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日两国企业用工制度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我国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并以浙江万向集团为实证模型,论证了差序结构之构想的可行性。一、美日企业用工制度的特征在世界各国现存的诸种劳动用工制度中,美国和日本的模式分别属于“两极”:长期雇佣与短期雇佣。美国企业实行自由雇佣制。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规定雇佣时间、工资标准以及有关的福利待遇水平。合同期满后,如双方愿意,则可续订合同。任何一方不愿意,雇佣关系即告中止。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变换工作单位和职业,…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导致新类型劳动合同纠纷增多 ,《劳动法》对其的调整已力不从心。对于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问题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规定或者规定并不明确 ,对此 ,学术界及司法界应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终身雇佣与自由雇佣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内地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奉行的是长期用工制度,即通常所说的“铁饭碗”。目前,这种原有理论上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已被劳动与资本契约所取代,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形成雇佣契约关系。本文对终身雇佣与自由雇佣的制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劳动用工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培育机构投资者是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点,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基于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了雇佣冗余,缓解了雇佣不足和解雇过度。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两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是机构投资者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劳动密集度则对两者关系无显著影响。因而,吸引优质机构投资者、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市场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农业雇佣关系的调整主要靠大量的习惯法,即雇佣习惯法。通过对于山东地区雇佣习惯法的实证化考察,我们会发现:短工雇佣主要依托雇工劳动市场;而长工由于多为陌生人之间的雇佣,所以需要中间介绍人、试工、定金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逐利本性使得企业有动机利用政府的就业激励政策增加税收优惠,减少税收负担.文章以2006—2015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企业超额劳动雇佣与其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劳动雇佣与公司实际所得税税率显著负相关;相比国有控股公司,民营控股公司的超额劳动雇佣与税收负担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更低,但在地方控股公司和中央控股公司间并没有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2008年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后,企业利用劳动雇佣获得税收优惠的空间减少,企业超额劳动雇佣与实际税率的负相关关系降低.文章研究厘清了公司超额劳动雇佣与实际税收负担之间关系的内在逻辑,验证了税制变更和最终控制人性质差异对劳动雇佣与税收负担间关系的影响,说明政府目标和制度变更会影响公司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公司的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的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不适应当今形势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从扩大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完善仲裁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这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8.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三者关系密切。将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一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意义重大。集体合同制度是全世界劳动法中普遍认同的制度,在我国,集体合同尤其是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首选。《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9.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三者关系密切。将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一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意义重大。集体合同制度是全世界劳动法中普遍认同的制度,在我国,集体合同尤其是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首选。《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有很多地方需兽字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争议救济制度由于其本身制度设计的缺陷及法律规定的不健全,给劳动争议案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带来诸多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重新确立劳动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仲裁与诉讼、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等相互关系;明确规定劳动诉讼时效;改革裁审合一的单轨制救济模式,实行裁审分离的双轨制;赋予劳动者更多救济途径,以有效保障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