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洁瑕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115-119
《六祖坛经》中的副词共5类81个,其中时间副词9种36个,范围副词5种16个,程度副词2种4个,语气副词4种13个,情状方式副词9种12个。其使用特点有三:一是体现出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三个不同的时间层次;二是单音节副词占优势;三是合成副词有双音组合副词和附加式复合副词两大类,并以双音组合副词成词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福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Z1)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重要宗派之一禅宗的根本经典,是禅宗南宗祖师慧能一生说法的记录,也是其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六祖坛经》对善恶问题的论述非常完备,既论述了善恶的标准、具体的善恶行为、善恶的主体问题,又论述了超越善恶、人性与佛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六度集经》和《六祖坛经》中的判断句形式多样,变异复杂,既对上古汉语的判断句有所继承,又对中古及近代判断句有所启发。《六度集经》属于早期汉泽佛经,其判断句受到梵文句式的一定影响,而《六祖坛经》属于近代禅宗语录,与《六度集经》相比,非“是”字式判断句的使用已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更加广泛使用的是“是”字式判断句,尤其是“……不是……”这种否定判断句的大量使用,更加说明“是”字判断句进入唐代后已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4.
《古贤集》现存九个抄本,是敦煌遗书中一部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也是唐五代民间流行的有关历史知识的蒙书之一。该作品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典故,其中疑似出自《史记》者约15处。本文对这15处典故作了考论,求证了其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姜伯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49-55
我们可以把敦煌社会史料中与科举制相关的资源分为两大组。一组是直接记载了科举制度及其风俗的史料,如S.4473等写卷。另一组则是科举教育史料或进士文学史料,如P.2617号、P.2488号等写本。故察证明,敦煌所出的一些儒学经书实际上是科举教育用书,一些诗赋文章是启发士子准备科举考试的进士文学。我们看到,对敦煌文书在中古沙州社会中功能的探索,对于研究敦煌社会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取向上对《坛经》所体现的慧能禅法与神秀的佛法思想作了比较;通过《坛经》禅法思想对后世中国佛教禅宗的影响分析,提出解读《坛经》不仅是理解禅宗文化基本精神的需要,还将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微。 相似文献
7.
李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38-141
敦煌写本《春秋经传集解》 (残卷 )较阮元本更接近于《左传》及杜注原貌 ,是校正阮本的重要版本 ;残卷中保存的许多古文、异体字、异文是研究上古文化、汉字构形、汉语词义和语法的宝贵材料 ,在儒学学术史的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显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3):39-42
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大智度论》写本为对校本,以南宋《资福藏》本、元代《普宁藏》本、明代《永乐北藏》本、日本石山寺本和日本正仓院圣语藏本五种为参校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讹误之处,凸显了敦煌写本的校勘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海本《坛经》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11-118
法海本《坛经》的基本佛学思想之一,是佛性说而非般若义。以"空"为执、追摄佛性圆成或倡言"空空"、无所执着,是佛性说与般若义在"终极"问题上的一大基本分野。"无念",作为《坛经》美学意蕴的中心"话题",在世间即出世间的人生领悟中,即指佛性,它是被颠倒、夸大的完美人性。将佛降格为人,等于将人与人性提高到佛与佛性的高度,这是《坛经》审美理想的曲折体现。"见性成佛"、"即心是佛"、自救"自度"、"自心"顿悟、"本性"回归,实际是以佛禅方式所表述的人的一种精神性解放。而"自度"("真度")说,不啻宣告"他佛"的"死亡",这在中国佛教史、思想史与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坛经》所主张的无生无死、无染无净、无悲无喜的禅悟(顿悟)境界,有如王维禅诗的禅悟与诗悟同一,是一种"元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0.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5-82
敦煌写本P 2492+Дx.3865《唐诗文丛钞》是中唐民间诗歌抄本。通过对此抄本的外部形制、内容和特点,结集意图与抄录底本和蓝武关的关系,以及传播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此抄本之底本大致是元和十三年左右,流传在蓝武关商山驿道的题壁上,以元白往还诗的意图结集抄录,由路过此处的商旅、迁客抄录后,在吐蕃占领时期传入敦煌。此写本中具体而微地体现了中唐时期,民间在政治、文化、审美以及现实生活上的种种诉求,是敦煌诗文写本中非常宝贵的善本。 相似文献
1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5-73
《妙法莲华经》是在中亚、东亚、东北亚广泛流传的大乘佛教经典。在中国汉传佛教史上,主要有三个译本,即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和阇那崛多、达摩笈多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其中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是经过南北朝隋直到唐高宗时期的不断修订而成,所以没有署名具体的翻译者,在唐高宗咸亨仪凤年间(671-679),由皇家书手抄写,流通全国,成为其后所有抄本和北宋以来署名鸠摩罗什翻译的官私刻本的祖本。 相似文献
12.
李大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王重民、闻一多、周祖谟、姜亮夫诸先生对敦煌写本《楚辞音》残卷的作者及其文献价值,多有高论,但对其文字的释读,仍有一些疏失。本文依据残卷影印本,参以有关文献,对诸家释读之误作了商讨。 相似文献
13.
郭洪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50-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敦煌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观点各异。其中对敦煌俗字的研究主要是从俗字考辨、俗字类型之划分、俗字审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俗字发展的受限因素、俗字与其他学科之关系等几方面展开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及取用的材料较为广泛,且研究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在诸如俗字的分类、俗字传播的受限因素等问题上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歧,研究视野也不够开阔,在材料的选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4.
金双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8-81
利用敦煌遗书,校对《中华大藏经》中收录的《四分律》,断定其中的“果”是“男”的讹误,“方人”是“力人”的讹误,“家”为“冢”的讹误,“减”为“灭”的讹误,“勉”为“免”俗写、“不勉”当为“不免”,“调愧”当作“掉悔”。 相似文献
15.
李倩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1):28-31
P.3719《尔雅》白文写卷至今未见详尽校理,我们将写卷与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尔雅》进行对校,校得近百处异文。本文对其中一些条目进行疏证,以见写本的特点,进而较为全面地评判写本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60-67
敦煌佛经写本中因抄写有误而被废弃的兑废稿,对于研究敦煌写本制度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本文运用系统缀合的方法,通过内容先后相承、残字相互契合、行款格式相同、书风书迹相似等方面的综合判断,对七例用同一纸抄写的兑废稿加以缀合,并对这些敦煌残卷和残片的定名、断代、写本形制、报废原因进行研究,通过具体例证,发掘古代佛经写本抄写和校勘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敦煌写本《金刚经颂》校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良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2)
敦煌写本《金刚经颂》校诂褚良才佛学名典《金刚经》(梵文VajracchdiKaprajnaparamitasurtra),其全称为《金刚般苦波罗蜜经》,属经藏般若部,一般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19世纪末于敦煌千佛洞藏经室发现其木刻本,卷首有释说法图,... 相似文献
18.
张新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0獠"究竟应当如何解释?《中国文化》先后刊发潘重规与蒙默先生两篇研究论文。o潘先生以为"应当是"猎"的俗字,獠是夷蛮之人,多以渔猎为生。"獠"意为田猎渔捕之獠人,田猎鱼捕与学佛道路背道而驰,因此才引出五祖弘忍和尚那关键性的一问:"汝是岭南人,又是 獠,若为堪作佛?"蒙先生则认为僚人迟至晚唐五代尚无打猎习俗,"猎獠"当为"仡佬"的异写,不当读为"猎獠","噶"字只借其音葛而已。僚人于唐宋之世最为人贱,"獠若为堪作佛",乃溅鄙视同禽兽之署语也。笔者以为《坛经》讨论"獠"能不能成佛,犹如讨论断绝… 相似文献
19.
姚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7-79,83
传世的敦煌《汉书》唐写本有十一件,它们有着较高的辑佚、校勘、文字学、音韵学、版本学等方面的学术价值。敦煌《汉书》唐写本的校勘价值远非吐鲁番《汉书》唐写本所能媲美。利用敦煌《汉书》唐写本,可校中华本《汉书》中存在的讹脱衍倒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金娥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12
《孔子备问书》是敦煌所出通俗类蒙书之一.根据写卷内容可知,这部蒙书融儒、佛、道思想于一体,既表现出与唐代官学教育的一致性,又极具敦煌地域特色.此蒙书后世不传,历代史志亦不见著录,因而更加显其珍贵.然研究者极少涉足,截至目前,唯有台湾的郑阿财先生校录过该文献.今通过复核各写卷,我们发现郑阿财先生的录文尚有可商榷之处.我们通过复核P.2579、P.2581、P.2594、P.3756等写卷,对郑先生《孔子备问书》录文进行了十四则校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