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学人文主义的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常说 ,儒学是人文主义的 ,或者说 ,儒学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这样说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 ,儒学的人文主义有何特征 ?究竟如何理解儒学的人文精神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在讨论儒学人文主义之前 ,首先需要了解儒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因为只有掌握了儒学基本问题之后 ,才能理解儒学人文主义的特征。儒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别的 ,就是“究天人之际”。“究天人之际”既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是儒家哲学的基本问题 ,贯穿儒学发展的始终。儒学的人文主义就是在这一基本问题的框架之内形成和发展的。“人文”一词 ,出…  相似文献   

2.
辽代儒学的发展经历了确立统治地位与发展繁荣两个时期。辽代儒家知识分子依据儒学的基本精神,建章立制,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著书立说,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使儒学成为契丹统治阶级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辽代儒学的发展,对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辽代儒学对维护契丹族的封建统治,提高契丹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缩小其与中原地区的差距,都起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通俗的方式,分六经概述、儒学与先秦诸子的融会、两汉与魏晋隋唐儒学、宋明理学四个部分简要介绍了儒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注意提揭各个时期儒学的特点,及各历史时期前后思想承接脉络。对儒学与经学、文学、史学的关系,儒学对各时代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社会思潮的影响,儒学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树立上所起的作用,儒学与佛家、道家的互相吸收、互相影响的关节点,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正> 一、儒学教学思想发展必然性的文化联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教学文化传统开始孕育或积淀着那些后来称之为深层的、潜形态的内在精神。其后纵贯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教学文化,几乎都能在先秦经籍中寻到它们的文化源头。春秋时期最有影响的是儒学和道学,战国时期又崛起了墨、法之学。各家学说虽然也有某些异中之同,但并不深刻影响它们各自保持完整清楚的思想体系。秦汉以后,儒学以其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先秦儒家的心性思想将"心"析为三义,而"性"的范畴具有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中介性质.先秦儒家心性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围绕着人的本质问题,孟子和荀子提出了迥异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其症结有三一是"性"之定义的歧义;二是应以何者作为参照标准判定人性;三是圣人与凡人之"性"有无区别.围绕着如何实现或转化人之心性的问题,孟子以"尽心知性"论,荀子以心知"道"论作为答案.孟子言道德心以及内省自反,而荀子分疏了认知之心的感知与分析综合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学不是宗教,但儒学并非没有类似西方基督教的超越性,儒学的超越性不同于西方的外在超越,而是一种道德自觉的内在超越。这种超越不寄托于人格神上帝,对人自己创造的神没有敬畏感,但是对自然之天的共生共感、交互关系的宇宙即能体现人道的天是有敬畏之心的。儒学是一种人文宗教。儒家的王道政治建立在宗法制度和同姓不婚制度之上,对家族中的人自然要讲为政以德,儒家的王道政治在理想化的想象中塑造了三代之治。天治主义与民本主义的结合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根基。人人可以成为天子的民本思想较之基督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似乎更为平等,这是后世民本主义之总根芽。本文论述了先秦儒学不是宗教胜似宗教,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以及以民为本和君权至上三个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7.
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许凌云先生在《齐鲁学刊》1996年第4期撰文认为,国家的统一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其基本观点是:从魏晋到隋唐,儒家经学曾经历了一次大的改变,其显著特点,正如清代经学家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所指出的,经学乃从分立时代进入了...  相似文献   

8.
儒学的现代存在方式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其内在根源就在于儒学的特质.儒学的特质就表现为"哲学、政治、宗教的三合一",或者"为学"、"为政"和"教化"的三合一.而儒学的现代存在方式的思考和探求,应该以拆解和超越儒学的特质,应该以"让哲学的归哲学、让政治的归政治、让宗教的归宗教"为前提和基础.从这一前提和基础出发,在儒学的现代存在方式的探求中,最为牵动我们神经的问题,就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儒学应该而又能够如何存续和发展.而在政教分离的意义上,儒教要想作为一种"宗教"而获得其现实的存在方式,它还需要使自身更为"宗教化".  相似文献   

9.
儒学是日用的"实学",它所重视的是在人伦日用的生活世界中实实在在地落实道德修养工夫,从而实现心灵的超越和生命意义的提升。对于为政者而言,儒家"实学"的表现是将德性修养落实在政治生活的行为实践中,这也就是儒家说的"为政以德"。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儒家"实学"的表现是将德性修养落实在生活日用之间,这也就是儒家以"尽心尽伦"为核心的工夫论主张。从儒学"实学"政治和生活的两个向度来看,当代儒学的发展应在"政治化"和"生活化"两个基本方向上着力。所谓儒学"政治化"是指充分发挥儒学在治国理政中的德性滋养作用,收到"美政"的效果;而"生活化"则是指当代儒学发展要面向民间、面向大众,充分发挥儒学在公民道德修养中的价值导向(教化)作用,收到"美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许凌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隋唐两代颇似秦汉。秦汉是春秋战国列国纷争之后的一次大统一,隋唐则是魏晋南北朝乱离之后的又一次统一。汉唐的昌盛同儒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说汉武帝的文化政策推进了西汉盛世的到来,那末,唐太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理论中,发展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内涵丰富,见解独到,它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方向性,发展的规律性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思想和思想的历史──兼论儒学演变的容观规定性王步贵本世纪30年代初叶。冯友兰先生与张荫鳞先生展开了一场对“理”的探讨,争论的核心是“理在事先”还是“理在事中”。这场讨论吸引了一些学者,张岱年先生也参加了进去。张岱年先生对争论的双方均有所批评,又...  相似文献   

13.
诗教被汉儒视为最新最畅的审美规范,是先秦政教文学观念承变的结果,更与汉之时代、文化思潮息息相关,极具汉代的儒学特色.本文试剖析诗教与汉之社会结构的关系,展示汉之诗学主体的表现形式,以阐明诗教的本质精神,并进一步论述了诗教的理论特征,以示其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代儒学在西力东侵的文化态势和救亡图存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主要趋势表现为向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中西会通以及日渐失落的方向转变。这既体现了儒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而它所折射出来的“中西新旧”、“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庆文 《东岳论丛》2000,21(5):108-111
儒学的历史命运昭示了儒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即儒学为人们提出了理想的生存模式和它的开放性品格。但儒学在逻辑演进中却呈现出目的理性显著而缺乏工具理性支持的缺撼 ;儒学家们把内圣外王互斥互盲的两种境界和两种视野 ,理解为逻辑递进关系 ,这些造成了儒学演进中的一次次生存困惑和危机。着眼于儒学的振兴 ,必须坚信儒学的恒常价值和普遍意义 ;正确处理儒学的目的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关系 ;弘扬儒学的开放性品格 ,丰富儒学的内容 ,使儒学自觉地融入世界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先秦诸子思想中,庄子思想是一个思维开阔、意境宽广、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思想体系。庄子思想在很多地方表述了可能是属于所有人的那种情境,所以它已不属于他个人和他的那个阶级,而是以构成其思想特质的三个方面——个人从自然、社会、自我造成的精神束缚中超脱出来的人生哲学,浪漫主义的文学,立足于经验事实上的理性思辨,加入了、影响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庄子思想的人生哲学特质及理性思辨特质,我将另文论述,本文仅就庄子思想的文学特质及其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明显的、巨大的影响,试作一点分析。一庄子思想的文学特质,首先是指它的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不是通过理论的逻辑论证来阐明的,而常是通过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示的。《庄子》一书有一百多个寓言,司马迁称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它构筑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基础上,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实践沃土中,落实于人民利益的最高标准里。  相似文献   

18.
<正> 孟子是儒家大师,其地位仅次于创始人孔子而被尊为亚圣,人们通常孔孟联称并将儒家学说概称之为孔孟之道。这似乎说明孟子与孔子一样,是我国封建意识形态的奠基者。可是,从孟子思想实际看,他主张贵民轻君,提倡对君权实行监督,并不是一个君主至上的思想家。基于这种现象与事实之间的不相符合,笔者通过对孟子思想钓进一步考察与分析,认为他不仅不是一个封建专制政治的维护者,相反,其学说却为反封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儒学异端的特点。为了说明这一观点,特撰本文。  相似文献   

19.
李波 《兰州学刊》2006,(9):33-35
王安石在庄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庄子纳入到儒家范畴,改变了后人治庄的道路,从此以后,庄学的研究带有了明显的儒学化倾向。其儒学化思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庄子矫世之弊,其用心亦圣人之徒;对庄子政治思想的儒学化改造。  相似文献   

20.
陈来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儒学界的重要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集中在对根源期和发展期的儒学研究上,他的思想集中在儒家文化观及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的创新上。《古代宗教与伦理》等书研究了儒家思想的根源,认为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生成的直接基础和源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两部经典之作,代表了当代宋明儒学研究的两重境界;《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让船山思想重归道学正统,破除了启蒙思潮说所投射的一些虚假影像。陈来的儒家儒学文化观比较丰富,是其从事儒学研究及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仁学本体论》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作,陈来由此构建了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