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观的现代形态——自组织生态自然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新的形态和内容 ,2 0世纪以来 ,自组织性成为科学地理解有机体的基础 ,生态性成为理解自然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一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整体论的世界观 ,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2.
<正>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球生态危机的严峻情势日益催迫着人们深切地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合理地对待自然。生态自然观由是发展成为20世纪西方自然观的主要范式之一。 一、存在一种生态范式的自然观吗? 范式(Paradigm)是T·库恩用以阐释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它移植过来说明现代人类自然观的重大转变是非常合适的。对于自然观而言,范式即是用来理解自然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图式”,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待自然  相似文献   

3.
生态美学的视域融合与当代美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和谐美与近现代崇高美体现了审美的双重视域--整体性视域和主体性视域.生态美学在生态文化自组织演化的世界观基础上实现双重视域的融合,它从系统自身的自组织演化、系统之间的交互性自组织演化以及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性自组织演化理论出发考察生态美的内涵和特性,将生态美理解为和谐美与崇高美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伴随着近现代美学向生态美学的转型,当代美学思潮呈现出两种美学思潮交汇的趋势,一是实践美学(主体性美学)经由后实践美学(主体间性美学)向整体性美学发展,二是整体性美学力图形成新的理论维度,容纳主体性美学的内涵.两种思潮交相融汇,体现了整体性美学与主体性美学视域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红兵  亦辛 《东岳论丛》2006,27(2):175-178
古代文化世界观是一种建在直观体悟认识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活力论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主要包含文化价值的自然取向和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取向两方面;现代文化世界观是建立在近代物理学和数学基础上的机械论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主要是一种主体性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是对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的辩证发展,其世界观是建立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发展基础上的自组织演化的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是对古代整体性文化价值取向和现代主体性文化价值的整合,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三十年代前后,随着生物学中机体概念的出现和对活的有机体的研究,系统论应运而生,其直接思想来源于机体论。系统论将一切考察的对象体视为一个整体或“系统”,运用完整性、集中性、等级结构、终极性、逻辑同构等概念,研究适用于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力图对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定量描述。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性、定量化、最优化、有序化、自组织化等特征。系统论作为一种方法论近几十年来不仅在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工程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强有力地向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渗透、扩张。在哲学中,系统论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哲学的表达形式;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分析视整个国家经济为若干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6.
自然哲学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鲜有人问津这方面内容,代之而起的只是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的研究,由于种种因素,这种自然观的研究更多的只是流于一种科普式地介绍自然科学一些成果。在我国学术界自然哲学遭受了相当长时间冷遇,其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恩格斯一段话的理解,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后,任何使自然哲学复活的企图不仅是多余的,而是一种退步。直到80年代这种情况才逐渐得到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禁区的解…  相似文献   

7.
还原论、生态整体论与未来科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还原论是与近现代科学相应的认识思维方式,是一种主体性思维、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实体性思维。生态整体论是对古代直观整体论和近现代还原论的辩证发展,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有机性思维、关系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还原论对应的是机械论世界观,生态整体论对应的是生态自组织演化的世界观。还原论是与现代人本主义价值观相应的,而生态整体论所预期的文化价值取向则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还原论对科学发展已日益显现出消极阻碍影响。生态整体论注重分析和综合的结合,注重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学科的发展,注重从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考察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强调自然、社会整体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制约,因而对未来科学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6 0年代以来 ,西方科学观经历了由现代科学观向后现代科学观的转向 ,这一转向是由科学哲学家库恩、费耶阿本德 ,文化哲学家海德格尔、罗蒂等实现的。本文试图立足于当今科学发展现实 ,在对现代科学观与后现代科学观进行双重反思与扬弃的基础上 ,建构一种新的科学观。   一、对现代科学观、后现代科学观的双重反思  文艺复兴之后 ,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使人们对于科学的看法发生了新的变化 ,认为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无条件地渗透于人文文化领域 ,去分析、解释各种人文文化现象 ,从而形成了现代科学观的萌芽。 19世纪中…  相似文献   

9.
世界观及其互补对科学认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屹东 《齐鲁学刊》2004,20(2):64-69
从科学解释学的视角看,世界观是描述、解释、说明和预测世界所有现象包括自然和社会的有组织的方式,它具有根本性、似真性、公理性、隐喻性、独立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了四种不同的世界观,即神秘诗意世界观、有机论世界观、机械论世界观和语境论世界观,这些世界观表面上看是对立的,而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彼此可以整合为新的世界观,其中互补性是描述不同世界观之间整合的最佳概念框架,并且它的对科学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名著《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著作,是我们准确理解和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理论宝库。这一名著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辩证法,反映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学成就及其哲学概括。人们在学习这部原著时往往要遇到许多在学习其他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科学研究已经远远突破了以往科学所涉及的领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从各种层次、各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导致了今天可以称之为“全科学”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使“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与此相应的是,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武器的应用,也成为必需和必然。系统论就是诸种新武器之一。系统论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又必将大大促进现代科学的新发展。本文拟就系统论与历史科学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系统主义:当代辩证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看来 ,辩证法可以划分为经典辩证法和现代辩证法两种形态。前者的核心是对立统一或辩证否定 ,所以称为矛盾辩证法 ,而后者因系统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它的核心是系统或系统层次的自组织 ,所以叫做系统辩证法 ,它是辩证法的一种现代形态。(一 )我们认为 ,系统观念成为当代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核心是2 0世纪的和走向 2 1世纪的科学思潮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趋势。 ( 1 )从本体论思潮来看 ,在本世纪以前 ,尽管存在着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 ,但整个科学思潮从根本上说都是从属于机械论的。自然界被看作是一部大机器 ,它的最基本的单…  相似文献   

13.
略論系统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论述:系统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炼新的哲学范畴提供了素材,系统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论为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验工具;系统论为辩证法的具体化和精确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系统论作为一门新兴的横向学科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无疑对哲学的现代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关于如何评价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所带来的影响,学术界还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本文仅就系统论对自然观的丰富和深化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曾经被一些科学家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机械自然观”的世纪。因为,正是在19世纪里,不但那些从事研究的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对于机械论深信不疑;而且在19世纪的科学中,特别是在物理学和化学中的那些最伟大的成就,也几乎都是在机械论自然观的指导下取得的。而且,也正是在19世纪里,机械论自然观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世界观。尽管从某些重要的方面看,机械论在19世纪的遭遇,不象它在18世纪那样美妙。因为在18世纪时,牛顿纲领①曾一帆风顺地发展,不曾遭受到任何严重的威胁和挑战,科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发现都成了牛顿科学纲领的一个新的证据;因而在科学家中间,也不曾出现任何重要的机械论的反对派。而在19世纪却不同,当时科学中一系列重大的发现已经构成了对机械论命运的威胁和挑战,在重要的科学家中间也已出现了机械论的反对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创立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时,深刻地论述了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作用,哲学的发展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推动作用。 从恩格斯逝世至今的九十年间,自然科学的发展,如奔腾不息的江河,迅猛地向前推进。继二十世纪初的量子论和相对论之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人工智能、遗传工程等自然科学的新领域,新理论不断涌现。如果我们离开了自然科学中的最新成果,哲学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而离开了正确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自然科学也可能在新的成果面前无所  相似文献   

17.
赵芃 《齐鲁学刊》2004,(4):128-130
道教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自然观,二是建立在生态自然观之上的生态保护思想。道教生态观是道教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对于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性的后现代的一支理论劲旅,它将现代性的思想基础即机械自然观、单一性的男性精神、经济主义意义观等视为现代性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省。在深入发掘这些作为现代性的深层思想基础的各种理念、因素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它倡导有机自然观、恢复女性的文化象征,标举后现代的生态世界观,提倡后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其目的,是想探寻恢复生态、救赎人类的理想之路。这无疑是一种既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又有深度理论价值的探索。生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本体论和崭新的生态世界观,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是建设性的后现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是本着致力于环境主义实践的精神进行的文学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它本着关联性和整体性等生态基本原则,借鉴环境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环境史学等新的社会科学理论以及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既注重文本的环境语境,也考虑其文化语境,在文本解读中探求人与自然如何建立深层关系,引导读者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自 2 0世纪初叶以来 ,作为一种舶来品 ,科学主义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东渐 ,也进入中国。2 0世纪下半叶以来 ,中国在高扬科学大旗向自然大举征伐的历史进程中 ,一方面取得了现代化的辉煌成就 ,另一方面 ,其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 ,科学主义的幽灵日渐向社会及学术各领域渗透 ,且具张扬之势 ,甚嚣尘上。科学主义以崇拜自然科学、夸大科学的认识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为特征 ,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范围无边界 ,现实世界不存在科学不能研究的事物和现象 ;(2 )科学知识最精确、完备、可靠 ,是一切知识的典范 ,拥有对这个世界的独家解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