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研究高句丽归属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句丽归属问题 ,其理论原则必须放之四海而皆准。确定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归属 ,主要应依据两点 :一是看它主要分布在哪一个国家的传统疆界之内 ;一是看它主要隶属于哪一国家的中央政权。据此应该肯定 ,高句丽长期以来主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是中国的地方政权。应当承认中朝两国人民对高句丽双向继承的事实 ,但高句丽主要由中国所继承 ,不容否认。“一史两用”不可避免 ,但前提是必须辨明历史上归属的真相 ,而不应因此就把在别国疆域内本属别国的民族和政权说成是原属本国。如果再据此提出今天的领土要求 ,当属严重的政治问题 ,中朝两国人民都应坚决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2.
一、“南北国时代论”的形成和发展 渤海国是粟末靺褐人大祚荣在被唐朝封为渤海郡王的基础上在我国东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王国。新罗国是在辰韩、卞韩的基础上建立的王国,以后又占有百济全部和高句丽的部分领土,统一了朝鲜半岛南部。从7世纪末到10世纪20年代,渤海和新罗同时存在,同是唐朝的藩国,但它们无论从民族、疆域、历史传统上讲都是各自存在不相联属的两个国家,史书上从来也都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六月初,在参加东北疆域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座谈会期间,读到了会议赠送的马大正、杨保隆等五位先生合著的《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以下简称《丛论》)一书。该《丛论》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刊发的《边疆史地丛书》之一。五位作者通力协作,各展才华,紧紧抓住当前中外高句丽历史研究中的焦点问题,逐一溯本追源,辨析真伪,阐释归纳,以成证论,将高句丽历史的来龙去脉,以及中外学界分歧的由来与发展等,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现将识力所及,缕析数端,简述如下,略作评介。 其一,立题新颖,独领风骚。《丛论》五位作者,在…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出局部统一、整体分裂的态势 ,在纷乱、复杂的斗争形势下 ,整个社会也孕育着大一统的因素。这种形势使得作为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高句丽王国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内外政策 ,而这些政策的贯彻实施也对高句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简史》,韩国三省出版社出版,反映最近中国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该书是朝文汉文两种文字合刊本。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高句丽”和“高丽”不能混为一谈。高句丽原是中国东北境内古老民族貊族的一支。高句丽的历史是中国东北史以及朝鲜半岛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句丽简史》填补了史学领域的一个空白。尽管《高句丽简史》中立场、观点不同,但是作为学术问题,做到了各抒已见,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6.
确定各国历史研究范围的标准只能以这个国家今天的疆域为准 ,而不能以历史的疆界不同为依据 ,任意扩大或缩小一国历史的研究范围 ;确定历史上的政权、民族归属的理论标准 ,只能依据该政权和民族当时和哪一国中央政权建立政治上的隶属关系来确定。  相似文献   

7.
中外学者关于互联网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的研究涉及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等方面,并存在着悲观论与乐观论的分歧.实际上,互联网绝不是一个脱离真实世界而构建的全新王国,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掌握技术和用于什么目的.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否定夏、商、周三代国家广大疆域的存在,认为早期中国只是邑的聚合体,其疆域是不连贯的,尚未形成“面”的疆域观念。这种看法缺乏坚实的证据。夏王国应已大体确立了广域国家的疆域形态,商周时期又拓展而充实之。商王不只关注具体的邑,也关注邑间成片的领土。周王将土地和民众赐予贵族并根据需要对侯伯进行册封或徙封,均显示了周代疆域之广大。早期国家疆域的边界虽具有模糊性,但并非不存在。商代“内服”“外服”均是王廷设官以治理的区域,而周人对何处属其领域、何处非其领域亦有相对清晰的认知。夏商周三代与秦汉在疆域形态与观念方面并无本质不同,只是统治方式与强度有别。相较不连贯性,早期中国“疆”“略”有别的特征更具代表性。“疆”是王国设官征赋、实施稳定统治之区;“略”则是王国影响所及之区,其地通常不置常设机构,暂不属王国疆域,不过却属于其势力范围,也是其疆域的盈缩区。  相似文献   

9.
从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在东北亚地区相继发生高句丽、渤海"结援"日本的历史事件.日本则趁机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武装干涉,造成东北亚的动荡,妄图改变东北亚政治格局.高句丽引狼入室,未能挽救自身灭亡.渤海初期与唐王朝发生矛盾,曾"结援"日本,但在唐玄宗的政治对话之下,很快得到化解.终渤海之世,渤海与日本一直存在"国书之争"--日本把高句丽、渤海视为朝贡国,渤海始终不接受,不承认.高句丽、渤海"结援"日本和日本趁机称霸东北亚,给予我们很多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疆域沿革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割据政权 ,它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而它的疆域的扩展自然也有一个变迁过程 ,因此 ,对高句丽疆域的沿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 ,对深入了解高句丽历史来说是颇为重要的。一、高句丽五部疆域的形成学界有一种说法 ,认为在朱蒙建国前曾有过“句丽国” ,这个“句丽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时就曾“居住过五个血缘集团 (五族 )” ,而“随着他们进入阶级社会便被强大的涓那部统一 ,编成为五个地方行政单位 (五部 )” ,“高句丽是继承句丽的国家” ,因此所谓“句丽国”的领域也就在初期高句丽的领域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在文艺创作领域,由于作者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和艺术表现能力的不一致,写出来的作品就有正确、谬误之分,艺术高下之别,和风格上的差异。在文艺批评领域,情况也大致相仿:对于同一部作品,评论者之间的看法不一定完全相同,评论者同作者之间也往往在见解上存在分歧。这些分歧可能有正确与谬误的分野,或彼此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或评论者之间的方法、态度不对头,或评论者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不够熟悉,等等,所以在文艺评论中出现一些不同意见是毫不奇怪的。至于文艺见解上的不同看法,则必须展开充分  相似文献   

12.
高句丽史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史的归属问题,史学界见仁见智,意见不一。从历史事实看来,应“一史两用”,即:高句丽史首先属于中国史,但它又属于朝鲜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仅在大革命时期举世瞩目,而且一直是党内外激烈争论的焦点。迄今为止,中外学者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依然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笔者认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尽管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是,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他和共产国际却是站在“左”右两个不同的立场,始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  相似文献   

14.
超越正义的正义论:反思“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学术界,马克思与正义理论之间关系的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争论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1)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为非正义,换言之,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剥削批判理论是否依赖正义概念?(2)马克思的革命和解放是建立在历史必然性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正义的要求和原则基础上,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可以理解为分配正义原则吗?在这两个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存在着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立场.这里首先考察它们之间争论的核心分歧;其次,在考察当代平等主义正义论基础上,笔者把马克思的立场概括为"超越正义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有秽貊说、夫余说、殷商说、炎帝说、高夷说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混淆族源、族属、族称等概念,往往将民族起源和民族融合混为一谈,需要进一步澄清。笔者认为,传统的秽貊说、夫余说颇有疑义,许多新的证据表明,在高句丽民族起源问题上殷商说似乎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老庄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作为共同组成与儒家、墨家相对立的道家思想阵营的老子思想和庄子思想,其相同一致之处自然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再深一点涉入即可发现,老、庄之间实际上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老、庄异同是许多老、庄思想研究者都探索过的问题,并且从不同的学术理论立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不满意这些结论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再讨论一下,因为从科学的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看,这毕竟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源头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个人化叙事是一种新的公共性表意模式。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公共意义模式,它主要指涉个人与公共历史的互动关系。在性质归属上,它是一种以审美形式呈现的个体性的意识形态。在比较语境中,它表征着女性主义话语的伦理立场。在主题选择上,它言说着日常生活的公共历史意义。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学公共性的无意识存在。  相似文献   

18.
对于渤海与高句丽的相互关系,中外学者观点分歧很大。根据中外史书的记载,渤海的建国者与渤海国的统治民族为粟末,属于肃慎族系,而高句丽则属于秽貊族系。渤海族与高句丽族属不同。同时,渤海族在生产方式上亦与高句丽不同,前者以农为主,兼营家畜饲养、渔猎,后者则农业与渔猎并重。这进一步导致二者在饮食、服饰、居室与城池建造、婚丧、习俗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并无沿袭之处。这些再次证明渤海国并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立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的生态美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中,在价值立场上存在着“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的根本分歧。然而这两种价值立场未必是根本对立的。对“人类中心论”应当进行历史的反思与辩证的分析,绝对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论”都是不可取的;对“生态中心论”同样有必要加以辨析,绝对化的“生态中心主义”立场也是不可思议的。也许还是需要回到马克思的立场上来,即寻求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有机统一。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或实践活动的基本价值立场,也应当是当今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0.
处理和确定高句丽的历史定位,应该在实事求是、尊重现实、尊重历史的原则指导下,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确定高句丽在现在国别史中的位置,即以现今国界为基本框架,在中国历史和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中都要写入高句丽史,但所写地区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有区别。以此定位,就中国而言,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高句丽政权是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就朝鲜半岛而言,高句丽族又是半岛民族的重要来源和组成之一,高句丽政权是半岛北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第二步是确定高句丽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的位置。汉唐时期历代中原政权对高句丽的管辖、册封,所包含的主要是政治地位的主从关系和心理方面的相互认同,体现的则是历史上的羁縻、藩属体制。以此定位,高句丽政权则是中原政权的属国,因此在将高句丽历史分别写入中国历史和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中时,都应该把这种羁縻、藩属体制和属国地位如实地写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