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冰雪崇拜是地球北部诸民族共同的文化现象.满族萨满教雪祭以物化的形式、隆重的礼仪展示了满族及其先世对冰雪的崇拜观念,具有浓郁的北方文化特色.满族雪祭既是对冰雪这一大自然景观的礼赞,也是对人类世代积累的识雪、用雪、娱雪的经验、智慧的颂扬.它反映了满族先世开拓、繁衍于北疆的艰难历程,记录了人类适应、利用、驾驭自然的伟大功绩.从中不仅可以管窥往昔满族萨满教原始祝祭大典的历史面貌,对于认识原始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理解北方先民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方式,揭示原始萨满教的功能与作用也不无裨益.雪祭是满族萨满教古老的祭祀大典之一,在世代珍藏的满族先世黑水女真部古老的萨满  相似文献   

2.
在琳琅满目的满学研究论著中,《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一部集中论述满族文化的内容全面、阐述深刻、言之有据、满族特点突出的佳作。  就内容而言,该书涉及到八旗制度、兵家谋略、法律制度、教育、科技、文字、文学、艺术、民俗、萨满教、姓名、家谱、园林等,几乎涵盖了满族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作者在以往的满族文化研究基础上全面而系统地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在对满族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的论述中,亦作到了比较全面和系统。如“蔚为大观的满族文学”一章,分别谈到了满族族源的诗说、诗歌(包括宗室诗歌)、…  相似文献   

3.
满族作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曾有着自己特色鲜明的民族风俗习惯,虽然现在大部分风俗习惯已在满汉民族的交往融合中逐渐消失,变得不容易寻觅和辨认,但它们在满族民歌中却代代传唱下来。“人民的诗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人民生活及其一切特殊的色彩和乡土标志。”(《别林斯基论文学》)打开新近出版的第一部《满族民歌集》(博大公、李永海、赵志忠、白立元编,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在那一首首展示出丰富而广阔的民族生活的歌谣中,一幅幅带着“特殊的色彩和乡土标志”的民族风俗图画也扑入眼帘。 满族信仰萨满教,这是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其崇信的内容,也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而在满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肯定人类自身价值的祖先崇拜则占有突出地位。因而,对满族来说,敬祖也成为一个重要风俗。满族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Shamanism)是远古时期在中国北方形成的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萨满(shaman)一词,出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的汉译音,意为激动不安的人或狂怒的人。①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中解释为晓彻之意,即最能通达、知晓神的旨意;②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萨满一词的含义就是智者。③萨满是萨满教巫师的统称。  相似文献   

5.
萨满教是在我国北方民族中诞生的原生性宗教,它对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现象都有极大的影响,研究北方民族的文化基础和挖掘其历史底蕴需要从古老的萨满教着手,它是贯穿北方民族发展的一根长线。研究和发展萨满教对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以及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今格学界认同《土族格赛尔》1源于藏族《格萨尔》,但当它一产生就深深扎根于土族的泥土之中 ,散发着土乡泥土的芳香。本文简述《土族格赛尔》中宗教信仰的多元整合性 ,并探讨其产生的外在和内在原因。一、原始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曾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原始宗教。土族宗教信仰中有很深的萨满教的文化基因。萨满教对宇宙天地的构思是分层的 ,把宇宙看作三层 :上界为天界 ,中界为人界 ,下界为地界。《土族格赛尔》中天界为“腾格里”,天神为“长生天”。“长生天”是宇宙的统治者 ,也是正义的支持者和生命的源泉。萨满教中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的萨满文化研究始兴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由于多年“文化革命”的禁锢刚刚得到一些开放,于是首先从北京民族学、宗教学界带头发表了一些零散的概括性的专题论文,把沉寂已久的萨满教课题研究纳入到复苏的社会科学研究日程上来。从那时起,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区的民族学、民俗学界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股对北方萨满教原始文化进行田野调查的采风热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蕴藏在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民间丰富的活态萨满文化遗产,如尘封已久  相似文献   

8.
由张碧波、董国尧主编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专题文化卷》的出版,是学术界一大盛事,也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研究的一座丰碑.张碧波先生主持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课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课题组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1987年和1989年,相继推出《北方文化研究》第一集和第二集,收入论文70余篇.1993年,出版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全书120余万字.此次又出版了《专题文化卷》,标志着课题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9.
由王叔磐、旭江主编的《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一书,新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中华文化”课题组与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合作,于1989年出版《北方民族文学与中化文化》之后的又一部成果.本书共收入19篇研究论文,涉及我国先秦及南北朝、辽、金、元、清代北方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章主题一致,  相似文献   

10.
满族的传统信仰是盛行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由祖先亡灵所形成的鬼神观念以及人间的各种疾病与死亡造成的恐惧,是萨满教神灵观念的核心,清代福州满族家庭普遍有供奉祖先的习俗。由于萨满信仰与福州巫觋文化在宗教思维方面相近似,加上瘟疫流行的历史背景,痘神珠妈成为两种信仰文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满族仿佛已经为人熟知,而源自西方的现代教育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实际上却使对于满族及其文化的研究过多地受制于书面资料,加上作为已经充分汉化或者说在近现代以后与汉族等其他中华民族的成员一道在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教育体系等等方面日益现代化,日渐远离本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的满族而言,自周之肃慎、汉之挹娄、南北朝之勿吉、唐之靺鞨、宋金元明之女真、清之满洲,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是否真的已经中断;文化记忆,是否真的已经湮灭?事实上满族的历史与文化不仅仅在典籍中,也在民间;不仅仅在关内,也在关外。由于能够滋养包括满族在内的肃慎族系文化的自然地理区域,在近代沙俄对东北土地的侵吞后,在现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中,被破坏殆尽,肃慎族系的文化再也不可能像在古代史上那样一次次地复生;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加深、速度的加快,满族各类活态的文化也在越来越快地淡化和消失。然而,作为满族文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口承叙事作品——“满族说部”,仍顽强地在民间遗存至今。随着其传承人的年长和故去,有的确已“中断”,有的即将消失。幸有富育光先生这样具有家学渊源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满怀深情,不舍不弃,用大半生的时间,几十年如一日,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记录并抢救下一大批“满族说部”作品;幸有佟冬先生这样有远见的科研决策者,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支持和组织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部分专业科研力量对之进行调查采集,使得这一极富价值的工作得以更大规模地展开,并开始由富先生等人的个人行为正式纳入科研体系之中。珍贵的满族说部遗存文化虽然久已为国内外深知其价值的学者所瞩目,但因其文本只有少部分被公布,其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民俗的、文学的等等,诸多方面的价值皆有待于更为深入地认识与挖掘。2001年,吉林省重新启动“满族说部”工程,并成立了吉林省中国满族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2006年5月,“满族说部”被批准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阶段性成果——包括11部文本、700多万字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即将面世。本刊特开辟“满族说部”专栏,刊发相关采录、整理及研究文章,以使其珍贵价值得以更多呈现。  相似文献   

12.
北方面具文化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面具文化是北亚、东北亚众多原居住民族固有的信仰文化特征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在北方原始文化遗存和岩画中,假面造型艺术或实物屡有发现。我国古文献《山海经》、《白虎通》所载“九面人首”、“人面鸟首”、“其人翕形”,恰是北方古人类习用的民族徽记或原始宗教行为的某种假面造形反映古人原始崇拜与信仰心理观念。北方面具形态,可分为萨满祝赞面具与各民族民间娱乐欢舞面具两大类。这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族、满族中,均可见到。了解分析满族及其先世传统的面具舞蹈的传承与演进状况,特别是《清史稿》所述面具舞的特征以及后来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情况,对于深入探考北亚和中国北方面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语族的蒙古族、达斡尔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萨满教在上述很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唯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和个别地区的蒙古族,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是满族自先世以来信奉的原始宗教,是满族先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萨满教的信仰观念和满族传统人生仪礼的叙述分析,揭示满族的育子、婚姻、丧葬等人生仪礼活动几乎都和萨满教有着深刻的联系,进而说明萨满教对满族人生仪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萨满教条释文说:萨满教是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到20世纪50年代初尚保存该教的信仰。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回鹘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原始信仰也是萨满教,所以,萨满教研究是回鹘历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尼山萨满的神话故事,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满族、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等民族中长期地流传,变体很多,可见其影响之长之广之深.尤其被誉为“满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满族古代神话史诗”的 《尼山萨满》(又名《桑萨满传》、《尼珊萨满传》)就有满文手抄本的异文几种.  相似文献   

17.
萨满文化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萨满教文化形态和蕴涵,受到世界多学科学者的关注。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研究萨满教文化著述甚丰。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萨满教学的深入开展,改变着零散、孤立研究的趋向,加强了国际间学术信息交流与合作,呈现了活跃的局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中国萨满教文化研究,继五十年代全国富有意义的调查与开拓,七、八十年代持续进展,在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使我国北方诸民族濒于散失的萨满教文化遗产,得以抢救、征集并保留下来,充实了我国民族文化宝库,扩大了我国萨满教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引起国外的重视。所有上…  相似文献   

18.
子弟书是清代说唱文学北方鼓词的重要一支,属于民族说唱曲种中的"单唱鼓词"。它是在满族萨满祭辞(神歌)、民歌、小曲、满族说部和汉族变文、弹词、宝卷、鼓词直到诗词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可供歌唱的具有韵文形式的曲种。最早在清朝初年,远戍边关的旗籍子弟中流行着一种娱乐方式,即以八角鼓击节演唱满族萨满教祭祀的曲调,或抒情遣怀或反映军队时事,  相似文献   

19.
论长白文化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形成一股文化研究热.近几年,随着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拓展,又有当代编史修志热潮为之加温,我国的文化研究迅速向区域研究扩展,兴起了一股区域文化研究热,提出了一系列区域文化概念,如楚文化、晋文化、蜀文化、齐鲁文化、中州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潮汕文化等等,不胜列举.就连素称文化落后的东北,也有一批学者正在积极构建区域文化理论.例如,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碧波先生主持的北方民族文化研究,已经有所进展,出版有论文集及《北方民族文化史》专著.最近,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东北文化丛书》,其中包括《东北文学史》、《东北俗文化史》、《东北艺术史》、《东北古文化》,《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等.这套丛书从文化的视角对东北社会历史进行了多层面的系统研究,展示了东北古代社会文化的总体概貌,是区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李治亭先生牵头组织编纂《关东文化大辞典》,是一部近三百万字的大型区域文化工具书他写的《关东文化论》《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1期一文对关东文化进行了系统阐释和界定在学术界引起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20.
古代北方先民信仰的萨满教,其鼓声、歌声回响在西北的戈壁、蒙古苍茫的草原和东北茂盛的原始森林中.尽管随着氏族社会的瓦解,它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作为北方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萨满教,在北方诸多民族的性格形成、观念习俗的养成以及文化结构的构成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