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济增长及其实现方式的变化国民财富的增长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主要地归结为物质资本的投入,从而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在著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国民收入增长率与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当国民储蓄率等于资本—产出比率与有效劳动力增长率的乘积,保持厂房设备等存量资产与劳动供给之间的均衡,经济增长才会出现。1经济增长过程表现为储蓄不断地转化为投资,因而在资本系数给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将由经济体系中物质资本供给的保障程度及其规模给出。根据这一理…  相似文献   

2.
高储蓄率具有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结构效应和加速投资效应三重效应。从经济增长效应来看,我国高储蓄率是我国高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是,在后两种效应下,过高的储蓄率可能会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并带来投资自我膨胀式增长。特别是,由于目前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复杂,高经济增长率并不是高储蓄率的唯一原因,它还同社会收入差距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高储蓄率会极大地损害居民的福利水平。所以,高储蓄率高经济增长率的增长方式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继续维持下去。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储蓄率的人口结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当前的高储蓄率低储蓄投资转化率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安定。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与社会保障理论出发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储蓄率增长模型 ,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率波动跟社会保障制度对目前高储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资本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存量的多寡,特别是资本形成的快慢,往往是经济发展初期促进和限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中国近代时期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并不突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太大,但它却对中国的资本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近代中国早期的资本形成极为困难,民生艰难导致的低储蓄率不足以积累起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基本资本量,富裕的绅士阶层将其剥削所得用于奢华的生活消费,剩余部分则热衷于投资土地以收取地租或拆放高利贷以收取高额利息。但是,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资本分为建筑资本和设备资本两类,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阐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资本质量指数调整设备资本存量,考察资本即期服务效率调整后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设备资本投资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占资本贡献的14.8%。技术进步贡献呈阶段性变化,且不同类型技术进步贡献出现分化。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呈平缓下降趋势,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特征,但降幅大、升幅小。因此若不从根本上扭转技术进步贡献的下降趋势,经济高增长将无法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采用参数化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在不同目标设定下,公共支出结构对最优税收选择及其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最大化条件下,最优资本所得税与最优劳动所得税均等于公共支出占正规部门产出大小。在福利最大化条件下,最优所得税取决于公共支出用途:当公共支出全部用于基础建设时,最优劳动所得税等于最优资本所得税;当公共支出用于基础建设和转移性支出时,最优劳动所得税小于最优资本所得税,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越高,最优劳动所得税越低,最优资本所得税越高。在我国当前税制结构下,降低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改进,减小偷逃税规模。在其他税收收入可以满足政府预算约束条件下,资本所得税下降28.57个百分点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率最大化,下降28.13个百分点可以实现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詹勇 《学术月刊》2013,(6):101-109
靠长期刺激投资高增长来维持经济增速是不可行的。不断下降的资本利润率最终导致私人部门投资意愿缺乏。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资本将大量外流寻找利润更高的栖息之地。索洛模型未考虑资本跨国境流动对分析对象的影响。在拓展模型中,经济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为发达国家,已实现平衡增长,低储蓄率;另一个为后发型国家,处于追赶阶段,高储蓄率。随着"产出—资本比"变化,后发型国家的资本利润率优势将逐渐消失,其追赶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外资流入;第Ⅱ阶段——资本流出;第Ⅲ阶段——平衡增长。第二阶段起点是人均资本增长路径的转折点,人均资本增速将在该点陡然下降。这势必导致人均产量增速在转折点跌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的增长路径为验证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基于拓展模型的预测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将在2-3年之内到来,之后经济增速将大幅度下降,进入略高于6%的中速增长阶段。未来中国的增长动力就是在全要素生产率上与发达国家的巨大落差。要将这种动力释放出来,就必须清除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推动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再出发"。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下半叶,三次瓜分波兰导致大批波兰犹太人成为俄国犹太人。至1917年十月革命,犹太人在俄国生活的一百多年里,广泛而深刻地参与了俄国的经济生活。犹太资本的原始积累始于19世纪上半叶,从19世纪下半叶起,犹太人把聚集起来的资本主要投向蓬勃发展的工业和金融业,开始了犹太中等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形成的过程。犹太人在俄国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促进了俄国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带生命周期消费的经济动态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以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为蓝本 ,建立了一个经济动态模型。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 ,并且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收入预期、寿命预期、非预料死亡和遗产继承等内容。我们用此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率和资产收益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外研究表明,储蓄率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率、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设定实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政策虚拟变量,利用中国1952—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以储蓄率体现的“人口红利”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储蓄率的增长一部分由其本身的滞后效应以及经济高增长来解释,另一部分由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的变化来解释,人口抚养系数下降成为中国储蓄率保持高位水平的根本原因之一,并通过投资机制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由此证实了中国确实存在着以储蓄率体现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警惕“贫困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一般会快于发达国家或地区”,这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条件趋同”理论想告诉人们的一个结论。该理论假设生产函数中资本报酬递减的性质始终存在;而储蓄率是外生常数,平均储蓄曲线单调下降。因此该理论认为各国经济增长中总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2.
品牌既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契约,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地区持续创新和投入的结果,是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品牌资本是品牌投入所形成的能够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的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价值表现.品牌资本作为资本类生产要素,与其他资本一起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本文利用全国有效注册商标增长率数据,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定量分析了品牌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为:我国品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但近年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FDI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流入被视为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增加,由于受收益递减的限制,仅能在短期内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并不能改变总产出的增长率。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使得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了全新的评价。Balasubramanyam et al(1996)指出,如果决定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被看作是内生的,作为资本、知识与技术复合体的FDI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不仅FDI流入所带来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转移会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它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亦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遭遇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以往关于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国内外研究均忽视了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基于此,可以构建一个融合发展经济学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分析框架,将老龄化因素纳入城乡二元经济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探讨老龄化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理论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投资率、降低农村的储蓄率,但同时会提高城市的储蓄率,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二元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模糊的;(2)城市化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增进国民福利,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下降,降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率,从而会减缓城市化的进程并弱化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此外,通过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有助于从人口转变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 0世纪 80、90年代国际投资出现惊人的发展。 80年代 ,直接投资占工业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增加了两倍。据统计 ,19 80~ 1989年 ,国际投资增长 14 % ,比世界贸易的增长率 ( 5.4 % )高 1倍 ,比世界生产的增长率 ( 2 .8% )高 4倍。① 由此可见 ,国际投资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不可忽视。中国于 2 0世纪 80年代正式宣布积极利用外资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达到高峰。 1991年 ,我国利用外资达到 4 3亿美元 ,1992年达 110亿美元。② 但是 ,我国在引进外资的地区和国别分布上很不平衡。来自美国、日本…  相似文献   

16.
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合适的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从二次人口红利的视角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投入与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用,并分析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目前的人口结构正处于高储蓄的黄金时期,劳动投入的边际效用明显少于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用。从而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教育与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历史数据,构建了新疆 C-D 生产函数。采用 HP 滤波法估计潜在就业人数、趋势要素生产率,计算潜在产出。通过比较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大小,将1979~2011年新疆经济波动划分为三个周期共七个阶段,深入分析每个阶段经济的波动及经济增长的源泉。分析得出:新疆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上升时,资本贡献率下降,经济增速上升;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下降时,资本贡献率上升,经济增速下降;技术进步的年均贡献率低于2%,新疆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式增长。  相似文献   

18.
城投债为地方政府筹措了大量的建设资本,但其自身信用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刺激了城投债的扩张,进而加剧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也对地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选取2008—2016年城投债发行数据,针对城镇化水平、城投债信用利差及地方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率与城投债信用利差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越高,城投债信用利差相对越大。(2)城镇化水平和地方经济呈显著正相关,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显著带动地方经济增长。(3)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越大、信用风险越高,越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 2 0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率引人注目 ,但经济增长率巨大的国际差异也是惊人的。作者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指出各国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因素中经济权利的角度剖析中国转轨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分析经济权利作用于劳动、知识、资本要素增长率的过程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转轨初期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在于赋予民众一定程度经济受用权的前提下,通过逐渐扩大民众经济行为权,使民众的要素供给增加,进而带来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当行为权不再起限制作用后,应继续促进要素供给增加以取得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并将改革的重点主要转向完善经济受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