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基点是反垄断与有效竞争 ,而我国某些产业中过度竞争直接损害了竞争 ,造成效率损失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过度竞争问题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分析转轨时期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和形成机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治理和缓解过度竞争的各项措施 ,有益于更好地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和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2001,(4)
盛文军 ,孟辛在《社会科学辑刊》2 0 0 1年第 3期撰文《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指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和突出 ,过度竞争就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具有三个特点 :进入企业过多 ,全行业长期低效益 ,竞争和低效益不能产生淘汰作用。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基点是反垄断与有效竞争 ,而我国某些产业中过度竞争直接损害了竞争 ,造成效率损失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过度竞争问题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过渡时期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中国宏…  相似文献   

3.
中国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表明 :虽然我国产业结构弊端趋于协调 ,各产业内部结构也趋于合理 ,但仍然存在诸多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 ,如第一产业基础薄弱 ;第二产业结构单一 ;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 ;技术水平较低 ,产业布局不合理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不利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实行合理的产业政策 ,加大农业投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改革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逐步实现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转轨时期我国财政金融调控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及政策选择臧国平,孙林岩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一、理论基础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而非均衡则是长期的、绝对的。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非均衡主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争制度与竞争政策目标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认为,我国竞争制度与竞争政策目标模式的选择,既要受到规模经济效益、组合经济效益以及技术进步与创新等市场经济一般因素的制约,又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及所处发展阶段等特殊因素的要求。应建立国家监控调节下的垄断、垄断性竞争与自由竞争并存的竞争制度,实行市场结构政策与市场行为政策并重的竞争政策。文章强调,竞争制度与竞争政策既要与产业政策也要同社会发展过程协调。  相似文献   

6.
体制转轨时期,原有的国家垄断势力依托极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了市场力量加行政权力的特殊垄断──行政性市场垄断。这种垄断必然导致我国产业及其企业之间竞争的特殊性。要消除这种特殊性,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须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体制改革和立法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这一微观视角,通过对我国本轮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可知,由于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动导致的投资扩张,引发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加之投资乘数的放大作用,诱发投机性融资需求,进而导致信贷规模扩大乃至广义货币量的增加,最终形成通货膨胀。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的治理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从源头上缓解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轨时期的人口问题与政策建议●蔡日方一、作为可持续发展因素的人口问题在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中,概括地论述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他指出:“在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我国产业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过度竞争 :现阶段我国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产业组织指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同一产业内的企业 ,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由哈佛学派梅森等人创立的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构造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 ,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因此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起点和重点。用凯维斯的话来说 ,“市场结构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结构决定了该产业有利厂商的行为 ,这种行为又决定了产业绩效的好坏。”笔…  相似文献   

10.
风险、危机似乎成了九十年代世界金融的主要特征。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银行业,不但自身积累了较大的风险,而且不时受到外部风险因素的侵扰。充分认识目前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以保障银行业的长治久安,已成为金融界乃至经济界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一、转轨时期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表现(一)制度性风险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对银行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即使到现在,政府向银行点贷现象也时有发生,形成了事实上的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制。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也习惯于这种体制,认为银行的钱就是…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轨时期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调整朱德明(江苏省环保局南京210013)瞿为民(江苏省政协南京210018)改革开放以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展态势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总体还在恶化,局部更加突出,各种危害大自然和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有法不依...  相似文献   

12.
转轨时期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中蕴涵着规制垄断与培育市场之间的冲突、经济集中与公平竞争之间的冲突、结果正义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国内价值目标与国外价值目标的冲突等种种冲突.对此,应采取促进根本价值目标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总体指导思想,协调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具体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所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投融资体制,中国应致力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企业的融资模式应从间接融资为主转化为直接融资为主。因为,资本市场能迅速地以灵活的方式为大量储蓄资金...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治理整顿经济的过程中,改进和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全面管理与调节的问题也被突出地提了出来。现在已经看得比较清楚,前一段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现象,与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现有的宏观调控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决策权相对分散、利益趋于多元化篮新情况出现一定程度的失控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转轨时期的我国国民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逐渐弱化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下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弱化,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产业结构升级困难重重,使得适应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的产业结构基础处于酝酿形成的过程之中,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转变出现明显缺口,经济自发增长的力度必然减弱。伴随着全面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我国经济增长也相应地由过去的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总量扩张来实现时,结构性…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转轨时期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轶赢 《江汉论坛》2006,1(5):61-64
在计划经济赶超战略时期,我国国有经济的功能被盲目推崇达到了异化的程度。现阶段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经济的功能要重新界定和判断。在转轨时期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经济在动态中更好地体现控制力功能;国有经济在转轨时期克服市场失效的功能;国有经济协调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功能;国有经济承担支付制度变迁成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市场竞争”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提高经济效率的一种有效机制.但是,下放了自主权,放开了价格,有了竞争,却并不等于有了“市场竞争”,因为这个概念其实有着非常强的制度条件,特别是产权条件.如果只有了“竞争”,而没有适应于市场机制的产权条件,那种“竞争”就会产生出种种无效率而且扭曲的结果.本文所要分析的就是我们转轨时期在分权制条件下有一种“非市场竞争”及其后果.1、两种意义上的“放权让利”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旅行社业“过度竞争”产业属性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过度竞争的定义及其判定标准,我国旅行社业并不存在过度竞争现象,而存在以低价格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无序竞争.通过引入有效竞争,可解决这种无序竞争问题,优化我国旅行社业的竞争结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结构问题的制度成因与相关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增长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变动与制度结构的大调整。造成我国经济结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我国过去实施的非均衡渐进性体制改革模式所产生的制度创新不对称及由此而产生的制度不互补是其深层制度成因,为此必须在21世纪初实行均衡体制改革模式,努力做到制度创新中的对称与制度互补,以解决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从而促使经济增长模式的大转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过去未曾遇到的许多问题。市场越发达,对财政货币政策的依赖性越强。特别是在我国目前转轨时期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扩张和消费扩张压力,市场调节很难平衡这一压力,需要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控制。尽管市场机制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向最佳状态逼近,但这一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造成资源浪费。经验证明,积极的政策加上市场的反应,是维持或恢复均衡的社会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的经验,也可以作出上述相同的判断。改革一开始,我国的货币供给,便伴随着商品率的提高而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