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化产品就其经济属性而言,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它的一般性表现在,文化产品与别的产品和服务一样,它们的生产都要使用土地、劳动力、资本和其他投入品,尤其是人类的脑力劳动.同时,文化产品也具有特殊性,即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农村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淼 《理论界》2007,(1):6-8
农村公共物品的充足、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然而,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却导致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免税后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税后我国农民负担确实得以减轻,但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却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供给主体职责不明,城乡“二元供给体制”依然存在,乡(镇)财政缺口增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举步维艰,等等,这些都势必影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因此,在后农业税时代各种相关的配套改革应该一并跟上,针对各种问题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物品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及治理理论,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失衡的现状以及不同供给模式的优劣.为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公共需求,政府作为主要供给者,不仅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还要引导企业(个人)进入农村公共物品领域,支持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构建多元化合作供给平台,实现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6.
经典公共物品理论认为,纯公共物品由于同时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单一供给.然而,政府未必总是具有良善的供给意愿和充足的供给能力,这意味着经典理论观点存在缺陷.纯公共物品的供给绩效需要由它所致力于实现的公共利益目标来衡量;供给绩效如何取决于供给要件是否满足,供给要件能否满足取决于供给方式的选择,而供给方式的选择必须考虑既定的约束条件;供给方式的不同选择是通过影响供给要件来决定供给绩效的.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够有效满足各个供给要件,纯公共物品就既可以由政府单一供给,也可以采取政府主导型复合供给模式.如果资源禀赋和制度安排等外部约束条件相同,政府主导型复合供给在有效满足供给要件进而取得良好供给绩效方面将比政府单一供给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乡村地区的基层政权组织,负有向乡村社会供给公共产品的重大责任,然而很多乡镇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绩效却不能令人满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乡村资源有限性的客观约束外,同三方面的体制性因素有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以提升乡镇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试论城市财政对城市公共物品的适度供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它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市场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截至 1 998年末 ,全国共有城市 668个 ,其创造的城市GDP总值占全国GDP总值的 79% ,城市化水平由 1 978年的 1 7.92 %上升到 1 998年的 3 0 .4%。按照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规律 ,当城市化水平达到 3 0 %时 ,城市化进程应该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 ,我国城市经济目前已经由初步阶段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可是 ,长期以来 ,城市公共物品却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而城市公共物品是一个城市得以存在…  相似文献   

9.
公共物品研究很大意义上就是对政府职能范围的研究,尤其是20世纪末大规模的公共企业民营化运动的背景下,公共物品问题以及与私人物品之间的边界划分成为了改革趋向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0.
郑谦 《兰州学刊》2010,(7):32-37
作为另一种应对公共事务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矛盾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多中心”理论一方面反思了两种传统解决即建立“利维坦”和产权变更各自的缺陷,另一方面又试图论证两种传统解决方案在逻辑上的相容性,这种相容性自然也可以表现在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安排上。在体现“多中心”特征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安排中,在政治价值和经济手段两方面强调了公民的选择权利和选择行为,但是,这种选择模式不具有传统公共选择理论所描述集中统一的特征,由此体现了对美国立国的政治价值和原则的回归。而在实践中,公民的选择又是通过政府的民主行政来确保,这种民主行政表现为有关公共物品供给中具有自主和自发特征、分散式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公共选择与公益物品供给是政治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 ,众多的政治经济学家如奥斯特罗姆、林德布洛姆、布坎南、缪勒、斯密德等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方案。本文结合公益物品的特性考察了其中四种主要形式 :个体自由选择模式、政府介入模式、自治型公共事业组织模式和多元组织模式。个体选择模式是最原始的状态 ,也是公用地灾难的起因 ;政府介入模式是公用地灾难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但因政府本身的潜在问题而存有危机 ;在产权私有、引入竞争机制、企业化等西方行政改革实验的基础上 ,作为美国公共行政的实践产物 ,自治型公共事业组织模式和多元组织模式成为政府介入模式的有益补充。客观地说 ,以上四种方案都具有在特定情景下的优越性和自身无法弥补的失败 ,政治经济学家的努力也正在于更加明确地剖析在特定情况下各种方案的优势、机会成本和相关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物品的内生性供给是指为了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快速的发展和改善日常生产、生活环境,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农民以个体形式或组织化形式自主整合自身及其外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供给其所需的公共物品的行为与过程。当前,农民的公共性需求与私利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乡村自治系统的功能性限制和政府治理的不合理影响是制约农村公共物品内生性供给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提升农村村民的公共意识、完善乡村自治系统和改善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13.
郑谦 《兰州学刊》2007,(8):111-114
制度分析学派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理论强调通过将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供给三种方式相结合,以实现对公众需求的有效回应.此理论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遭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文章以公共性为视角,将公共物品不同供给主体的特点予以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探究了多中心供给理论及实践的困境成因,并论证了政府的职能发挥是多中心供给在实践中取得成效和保证其公共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突发自然灾害频发,突发的公共危机对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的公共物品造成极大的破坏,也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章通过突发公共危机条件下公共物品的供求特点的变化的分析,来揭示危机对公共物品供给影响的机理,最后再此基础上提出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框架下的多中心公共物品供给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在比较分析不同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优劣、具体供给形式和适用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安居工程”对西藏公共产品性质异化问题、广大农牧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程度、政府政策目标以及西藏农牧区各类供给主体供给能力和发展状况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政府主导型供给模式是当前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体经历了封建时期"无机构、无资金"、民国时期"有机构、无资金"和新中国时期"有机构、有资金"三个阶段,目前,"农民自我供给"的状态基本结束,政府开始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主要存在"政府出资、政府生产"、"政府出资、社会生产"、"政府社会合作投资"、"政府出制度、社会投资"等四种模式。从提高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效率的角度,需要采取措施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机制;科学界定政府事权,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的复式预算体制把政府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项,并以此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段时期以来,政府建设性预算支出的扩张比较快,而经常性预算支出的扩张比较慢,甚至经常性支出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紧缩的迹象。政府应进一步增加经常性支出的份额,对于资本性支出,则应注重对私人投资有利的资本性公共产品的提供。  相似文献   

19.
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群体利益最大化之间的这种矛盾就被称作社会困境。治理社会困境,就是用规范的制度、控制体制和组织模式,促进群体内合作及抑制个体间的竞争。在合作治理公共物品时,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地方政府并非是最好的治理公共物品的方式。因此,可以考虑选择与其他治理方式相结合,寻找更好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詹姆斯·布坎南"政府失灵"论的提出和罗纳德·科斯《经济学中的灯塔》的论文发表,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取向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提高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基本价值目标。但是,"市场化"本身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公共物品的客观属性与市场追求的相悖和公民与市场消费关系的"权力场"制约,以及"市场化"环境的不成熟,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空间失配"现象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城市市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分享公共资源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空间差异性分布,就成为政府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高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最优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