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兼业农户是南方集体林区主要林业经营主体和森林保险投保主体之一,具有理性层次低、学习能力弱和模仿成功策略能力较差的特征。通过构建由较大群体组成,且群体成员之间随机配对的博弈模型,说明兼业农户之间相互模仿、学习等动态调整过程,并分析其进化稳定策略,得出结论:(1)博弈均衡的结果及博弈调整的速度不仅与博弈方的理性层次有关,还与博弈的分布方式有关。(2)所有农户都选择"投保"策略和所有农户都选择"不投保"策略均为该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各种情况可能性大小取决于森林保险制度的效率。(3)基于兼业农户特性和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任由兼业农户自主选择森林保险的制度安排将缺乏效率,需要政府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从狭义的农户兼业化出发,基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的视角就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通过以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数据建立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在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土地要素投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要素投入的中介效应表现出来;最后,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当前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安徽阜南县三个典型乡镇100户农户,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详细调查了解农户兼业经营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领域广、兼业行业相对集中,农户兼业程度高,兼业人员年轻化,农户兼业类型由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决定,农户兼业水平决定农户收入高低,兼业"离土又离乡"特征明显。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目前制约该地区农户兼业经营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制度改革,减少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干预,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促进农户兼业经营,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Logit模型,结合安徽省635份农村住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兼业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农户兼业有显著影响,男性具有比女性更高的兼业意愿,大龄会降低兼业可能性,高文化程度会促进农民兼业;家庭成员数、人均耕地面积和社会政治地位等对农户兼业的影响显著,家庭成员数越多,兼业的可能性越大,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兼业积极性越低,农民是否是党员村干部,对兼业积极性也有影响;参与农技培训或者有土地流入的农民不太可能兼业,而发生过资金借贷的农民兼业积极性较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农技培训体系,增强农民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5.
兼业是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业 的一种就业方式。兼业的深化影响着农业经营方式,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将长期采取农户经营的背景下,探索农户兼业的演变机理及趋势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研究方法进展 兼业现象是随着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及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引发的新现象,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兼业成因的诠释,兼业农业后果的分析及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兼业现象作出价值判断。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兼业实践的发展,使兼业问题的研究发生了几个变化…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低收入农户群体的收入水平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任务。利用CFPS 2018数据,使用基于RIF的ITE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土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转出土地的中低收入农户能显著增收,但转入土地的中低收入农户增收不明显;(2)东部和西部地区转出土地的中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显著;(3)土地流转(尤其是转出)有助于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优化农户群体的收入分配结构。实证结果稳健地说明农户土地流转对实现农户群体“提低扩中”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西部和东中部欠发达农村地区,鼓励和支持中低收入农户流转土地,以增加其兼业和非农收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新化县为例,从农户家庭的视角,对贫困县农户的现金收入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新化县农户家庭现金收入增长的源泉已经不再是农业收入,而是非农业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且外出从业收入已发展成为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地,通过建立数理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兼业性转移对新化县农户家庭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但农村劳动力兼业性转移的收入效应主要是指异地转移,就地转移即农村第二、三产业所起的收入效应微弱。因此,促进贫困县农户现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在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兼业性转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户兼业化也随之出现,并影响着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河北2004~2012年75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使用线性动态面板估计方法,考察了农户特征因素、市场因素和气候因素对不同兼业化程度农户玉米种植行为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不同兼业化程度农户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对市场因素反应最敏感,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对生长期温度变化的反映最敏感,而纯农户对相关影响因素反应都相对迟钝;从市场因素看,玉米价格、替代作物(尤其是大豆)价格、玉米物质成本的变动能显著影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的决策及行为;从气候因素看,生长期累积降雨的增加能促进兼业农户扩大玉米种植规模,而生长期平均温度升高,则会导致兼业农户减少玉米的种植。基于结论提出了完善玉米价格的形成机制,建立相应的气候预警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影响 ——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程度的提高将显著促进耕地撂荒,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2)通勤成本在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与地块特征和地域特征相比,家庭特征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更为明显,由此印证了耕地撂荒通常是兼业农户应对耕地边际化局面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基于此,本文建议从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引导耕地流转和托管、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降低兼业农户通勤成本四方面精准施策,以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和挖掘保供潜力.  相似文献   

10.
非农职业因素对农户兼业结构及其离农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户兼业行为演化及其离农决策的最终动力是家庭成员非农就业发展,而非农职业因素构成了衡量非农就业水平的核心特征。本文基于农户视角,分析了作为农户家庭主要劳动成员的夫妻双方非农职业层次、收入及安全风险等不同非农职业因素对农户兼业结构类型及其离农意愿之间的理论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对长三角地区1036户农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夫妻总体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对推动农户非农化兼业结构升级,增强其主动离农意愿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比较发现,其中非农职业层次因素对经济更发达地区农户的兼业结构发展影响程度较大,而作为女性的妻子职业安全风险因素对次发达地区农户离农决策影响更为显著,但总体上即期收入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文章认为要把促进兼农成员的非农就业发展作为推动其家庭兼业结构升级,进而最终主动离农的重要政策切入点;在当前农地征用补偿政策中,要重视扶持失地农民的非农职业层次提升和职业安全风险降低等长期非农就业发展之"能力补偿",而非仅关注短期"收入补偿"。  相似文献   

11.
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行为出现诸多非理性现象。将兼业农户分为以务农为主的兼业农户Ⅰ和以务农为辅的兼业农户Ⅱ两类,从前景理论的视角对兼业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兼业农户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并依据风险偏好做出农地流转决策;两类兼业农户都不倾向于转出农地,兼业农户I不转出农地的主要原因是追求土地收益的确定性,兼业农户II不转出农地的主要原因是不在乎农地转出的租金收益。  相似文献   

12.
兼业经营逐渐成为农业经营的常态。为考察农户兼业分化对农户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黄山市和湖北省宜昌市3市339份不同经营特征的农户样本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分化类型农户在生态行为采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分化对其生态耕种行为采纳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其边际抑制作用并不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其原因在于兼业新农人作为深分化农户提高了对生态耕种行为的估计,而老龄农户作为浅分化农户则降低了对生态耕种行为的估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剔除上述影响后,兼业分化对适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抑制作用会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为此,为促进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的采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为老龄农户和兼业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或者土地流转渠道。二是要引导新农人下乡,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鉴于兼业分化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抑制作用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因此要引导适龄农民走向生产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全国11省1646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兼业农户比重和平均兼业水平都很高的背景下,兼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在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在一兼农户中表现最为显著,而“投资效应”仅体现在纯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上。接受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各类农户的种植面积,能够缓解种稻劳动力流失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缓解一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纯农户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等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10个样本村入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农户家庭普遍采取兼业化模式,二是个体劳动力有明显的专业化趋势。针对这一特征,建立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化配置模型和个体专业化配置模型以理论解释,并通过计量实证考察了农户家庭与个体在劳动力配置决策中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目前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基于边际劳动价值、预期收入、风险和就业转移成本等因素的理性决策。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与教育投资,建立并完善农村信贷和保险市场,降低农业生产和城市部门就业风险,是加快推进家庭专业化的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实现资本替代劳动力的有效路径,其对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湘皖两省30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从劳动力兼业化水平和收入兼业化水平两个角度出发,采用probit模型和IV probit工具变量法分析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户劳动力兼业化水平和收入兼业化水平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相较于技术密集型环节,农户兼业化对劳动密集型环节外包的促进作用更大。②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在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特征,规模户倾向于购买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服务,低兼业户则会减少在此环节的外包;通过工具变量法纠正农户兼业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扶持薄弱环节,制定差异性的外包支持制度,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814份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6225,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分地区来看,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西、黑龙江、山东和河南.(2)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会显著提高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较平均水平提高0.0345,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3)相较于兼业I型和兼业II型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纯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提升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重点以纯农户为技术推广服务对象、因地制宜探索适应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及推广轮作制、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样本农户数据分类对比和Logit多值响应模型的方法,对样本农户不同兼业类型的选择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影响农户兼业类型选择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它们对农户选择不同兼业类型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农户家庭总人口越多,农户家庭选择兼业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劳动力的最高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家庭选择兼业的可能性越大;户主在家庭生产经营过程中起最重要的作用,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家庭选择兼业的可能性出现降低趋势;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农户家庭选择兼业的可能性越大;农户家庭实际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家庭选择兼业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CHARLS的面板数据,选取PSM-DID模型,研究养老保险是否影响农户生计策略,对不同区域农户产生怎样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养老保险对不同类型农户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领取养老保险会使农户选择纯农型生计策略的意愿下降,会增加农户选择农业兼业型生计策略、非农兼业型生计策略以及非农业型生计策略的意愿;(2)养老保险对不同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领取养老保险后北方农户比南方农户选择纯农型生计策略的意愿下降更多,对于农业兼业以及非农业型的生计策略,南方农户选择意愿较多于北方农户;然而对于非农兼业型生计策略而言,北方农户选择意愿较高于南方农户。研究结果经过半径匹配、近邻+半径匹配、核匹配以及安慰剂检验,进一步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户作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执行者,其农业生产行为是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 鉴于农村地区农户兼业化的日益普遍,本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落脚于农药施用环节,探究农户兼业对其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农户兼业化后,会减少田间管理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导致农药施用量的增加。 但这一路径中存在一定的偏误,兼业为农户带来家庭总收入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农户作为“二元身份冶的载体,便会减少自留粮食耕地上的农药施用量。 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修正,还原农户兼业与农药施用行为的真实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