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扩权强县”为代表的省级以下行政分权改革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改革政策为何最终终止?以“扩权强县”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县域和工业企业数据研究行政分权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发现:(1)纵向行政分权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2)行政分权改革促使试点县(市)增加生产性支出、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外资使用、扩大出口,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试点县间的横向竞争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3)由于地级市政府存在博弈行为,改革加剧了试点县财权与事权的失衡;非生产领域支出比重减少,存在“重增长、轻民生”的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也并未得到优化,以上可能是改革最终停止的原因。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应始终将发挥市场资源基础配置作用作为放权赋能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同时在政策推广时要充分考虑改革试点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扩权强县"改革走出了一条自上而下、减放并举、循序渐进的路子。应客观评价"扩权强县"的现实作用,将"扩权强县"置于改革前端,充分保障县级层面的既得利益,注重事权、财权和人权的统一,还要有制度化的监督和考核作保障等。要从各方面加快推进改革措施,提升县域经济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为例,"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先是对"省管县"改革中的四个基本概念,即"行政省管县"、"财政省管县"、"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的关系进行梳理,得出省管县比市管县具有更高行政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扩权强县”与行政体制改革——来自浙江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权强县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在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已引起理论界和一些高级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推进扩权强县的实施,转变观念,有效地把握和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摆正各种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努力推动县级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强县扩权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省区的经济差距,湖北省借鉴浙江"强县扩权"经验,将大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直接下放给县,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文章用定量的方法测度并比较"扩权"前后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扩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过去三十年里,浙江通过县政扩权改革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次省级政府的激励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省管县财政体制扩大次省级政府的范围;实施一系列以GDP增长为导向的财政政策;推行以扩大强县经济管理权限为主要内容的强县扩权以及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正是这套激励结构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的互利耦合关系培育出了浙江发达的块状经济。但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从供给短缺转变为产能过剩,要素禀赋结构从资本稀缺转变为资本溢出,由县政扩权带来的区域分割和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等问题使浙江经济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因此,适时地发展出新的次省级政府的激励结构来推动次省级政府的行为转型,对于浙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日益不适应苏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市管县体制下的苏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体现出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等特征。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行政生态因素来看,在苏南地区稳步推进"强县扩权",最终建立"省管县"体制,具有成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上,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指出,当前企业改革进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要抓住政企职责分开这个中心环节,在整体推进的同时,实现重点突破。 王忠禹强调企业改革工作要从过去以扩权让利为主的政策调整转到着重于制度创新上来;从单项改革为主,转到综合配套改革上来;从搞好单个企业转到搞好整体国有经济上来;从孤立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转到配套进行金融、投资、社会  相似文献   

9.
"市管县"体制的形成与财政分权的分税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体制固然有利于调动地级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但却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逐步克服"市管县"体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浙江省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实行"强县扩权"和"强镇扩权"的改革,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期以来,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普遍采取独资方式或增资扩权以实现控股权,这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由于中国对外商投资政策的逐步放宽和并购对象充足,外商从降低成本、便利筹资、分担风险和占领市场出发,扩大了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产业链投资方式也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