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制订了称霸亚洲和世界的"大陆政策",其核心是"满蒙"政策.日本在基本实现"大陆政策"的第一期侵略目标(吞并朝鲜)后,立即着手为实现第二期侵略目标(独占"满蒙")进行各种准备."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大陆政策第二期目标的基本实现.事变的结果,不仅使日本实现了既定的侵略目标,而且又以"满洲"为基地,准备实现第三期侵略目标,即征服全中国乃至称霸亚洲.  相似文献   

2.
1939年9月,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与德国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形势急剧变化。陷于中国战场的日本军国主义认为独占中国进而谋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日本公开宣布其对外政策基本目标是建立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所谓“大东亚新秩序”。地处战略要冲和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南进计划中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巨大狂潮是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日本移民入侵分为武装移民时期、“国策移民”时期。两个时期的移民特点表现为军事性、强制性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4.
“大东亚共荣圈”思想是日本法西斯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主体,是在直接继承明治维新以来各种军国主义反动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这种思想具有明显的煽惑性、极端性和政治上的实践性等特征。它是以“泛亚细亚主义”情绪为基础,以所有亚洲国家和民族都能“共存共荣”为幌子,巧妙地把侵略说成解放,把制造冲突和战争说成是为了驱除西方列强,维护东亚的和平。就是这种思想在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被日本军国主义者定为基本国策思想,配合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理论,为日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然而,不少人对这一思想认识不够,只是…  相似文献   

5.
关东军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东北的产物。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就妄图“并吞朝鲜中国及西伯利亚等地,而建大陆帝国”。甲午战争,满清政府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将其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了一步。早就觊觎我国东北的沙俄,导演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丑剧。日本也明白,“俄国有使满洲东北部直至南部海岸由其控制的企图。”但迫于形势,到口的“肥肉”只得吐出。对此,日本统治集团并不甘心。当时明治天皇说:“不要急于夺取半岛。在这次战争中,了解了地理和  相似文献   

6.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 ,在对外政策上推行了一条侵略、扩张的路线 ,尽管其外交手法不断发生变化 ,但最终目标却始终未变 ,即企图建立一个称霸亚洲和世界的大日本帝国。本世纪 2 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华所推行的“币原外交”和“田中外交”即是实现这一总目标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 2 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华外交变化的原因、特点 ,揭露其对华政策之实质。  相似文献   

7.
日本右翼势力兜售的“美英同罪史观”的主要谬论包括:美英等国也应对中日战争的长期化和“大东亚战争”的爆发负责;就侵略行为和殖民统治而言,日本与美英等西方列强没有什么区别;日本军国主义不同于德国法西斯主义,日本的战争犯罪也不同于德国的人道犯罪;美苏等盟国的一些“暴行”也是战争犯罪行为等等。然而,无论日本右翼势力怎样淡化和试图以此“抵消”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责,其“美英同罪史观”都是站不住脚的,更丝毫掩盖和减轻不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战争罪行。  相似文献   

8.
"大陆政策"是日本对其周边国家,主要是对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的总方针.其步骤是先吞并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独占"满蒙",这是"大陆政策"的核心.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独占满蒙,最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结果实现了独占"满蒙"的侵略目标,为征服全中国和称霸亚洲,提供了总体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大陆政策”:是指做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出现的“海外雄飞论”奠定了“大陆政策”的最初理论基础。而明治初期的“征韩论”成为“大陆政策”形成的指导思想。朝鲜地处中国、俄国和日本之间,是俄国南进太平洋和日本北进中国的必争之地。中国与朝鲜存在悠久的亲藩关系,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甚密。明治政府初期,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物,如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和山县有朋等维新人物,继承和发展了“海外雄飞论”并将其具体化为“征韩论”…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陆政策”是从明治维新前后形成的侵略扩张政策。文内论及了日本“大陆政策”产生的思想渊源和政治基础。无疑对清算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促其反省侵略历史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战争结束后,日本国内一直有一股政治势力,为军国主义者开脱战争罪责。他们不仅无意反省战争责任,相反极力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辩解,甚至公然鼓吹“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依据确凿事实对日本战犯所作的判决,企图将侵略战争篡改为“自卫战争”、“解放战争”。“大东亚战争史观”,就是日本一些势力依据反动的“大东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浊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战后,日本原有的战争机器被瓦解,军国主义受到清算但并未被彻底摧毁。总想重振“大日本雄风”的军国主义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日益变本加厉。这股军国主义浊流的主要表现是:重新建立强大的战争力量,积极开展“改宪”、“扩宪”的活动,曲解、颠倒侵略历史等。它是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和平的威胁,我们必须对其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3.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纵然失败却是无悔的战争”。该书全面肯定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是战后右翼思潮及军国主义史观死灰复燃的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后,日本侵略者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相结合,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在于培养日本侵略分子和“日奴”、蒐集情报、制造侵华有理舆论,以利于“大陆政策”的推进。其主要途径有四:一是通过东亚同文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二是通过同仁会开展医疗保健活动;  相似文献   

15.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军事侵略。从“济南惨案”到“九·一八”事变 ,都是源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 ,都是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步骤。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济南惨案”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前奏和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东亚国际体系经过了三次大调整,中日关系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迁。在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内,古代东亚基本处于相对和平状态。在日本试图构建并主导的大东亚新秩序内,中日关系是以"应战—挑战"为基本模式的"被侵略—侵略"关系。美国在粉碎"大东亚"构想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主导了二战后东亚国际体系的重构,旧金山体制迄今为止仍深刻影响着中日关系并规制着东亚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是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战略阶段。为此,日本进行了多方面长期战争准备,形成了具有特点的战略战术思想和作战原则,并在战争中得以运用。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日本的战略目的得逞了。  相似文献   

18.
“所谓军国主义,就是以军备和对外侵略为国家的最高目的,一切政策都服从这一目的”。日本军国主义以军部为核心的军阀集团所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其对内竭力灌输侵略思想,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则以军事侵略的高压手段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在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和凶残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惨痛记忆,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覆灭的过程都伴随着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演变过程,总结其历史教训,对于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树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信念,显然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是一个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战后初期,澳大利亚主张对日实施惩罚性措施,使其军国主义不至于死灰复燃,即所谓的硬和平。然而,美国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上的近乎垄断作用、亚洲冷战局面的加剧以及澳大利亚渴望与美国缔结安全防务条约,使得澳方不得不接受美国主导的对日软和平条约。澳大利亚对日战略的这一转变标志着现实主义逐步取代理想主义,成为其外交和防务战略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们力图步西方列强的后尘,实施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与掠夺,而日趋衰败的满清王朝则成了它的主要目标。 早在1870年10月,刚走上“维新”道路的日本,即派遣其使臣柳原前光等人来华交涉“通商事宜”,企图效法西方列强插足中国的事务。其所转呈之日本外务省致清政府总理衙门的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