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能同时进入"SL+A(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形容词)"和"A+SL(形容词+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结构的形容词有"重、高、长、宽、深、厚、粗"7个."SL+A"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补语、宾语、主语;"A+SL"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主语.两种结构可以相互转换,但"SL+A"比"A+SL"的使用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
在“数量短语 竟 动”句式中 ,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完成了时 ,“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 ;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未完成时 ,“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在“数量短语 竟 形”句式中 ,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肯定正方向形容词的 ,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 ;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否定正方向形容词或肯定负方向形容词的 ,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3.
试析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的突破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句法能力的突破、组合能力的限制和语序的突破与限制三个方面论述了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认为其句法能力的突破主要表现为能够自由作多种句法成分并可以独立作分句;其组合能力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形容词重叠式不能带后缀"着、了、过",不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语序上的突破与限制表现为形容词重叠式可以位于数量短语之前,也可以位于数量短语之后.  相似文献   

4.
从句法能力的突破、组合能力的限制和语序的突破与限制三个方面论述了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 ,认为其句法能力的突破主要表现为能够自由作多种句法成分并可以独立作分句 ;其组合能力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形容词重叠式不能带后缀“着、了、过” ,不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语序上的突破与限制表现为形容词重叠式可以位于数量短语之前 ,也可以位于数量短语之后。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表比较的"有"字句,其典型句式是"A (没)有 B C".A、B为比较项,C可以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名词充当,其中形容词的使用占绝对优势.根据句子表达的口气,可以把表比较的"有"字句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肯定式中,充当C的多为量度重的单音节形容词;否定式中,位于C的是量度形容词和性状形容词,且后者出现频率略高,在表性状时,C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相似文献   

6.
陈明富 《东方论坛》2011,(5):96-101,106
量性补语是汉语比较类形谓句的重要补语成分之一。东汉至宋代汉语比较类形谓句中,量性补语有实量和虚量之分,实量补语的用量要远远大于虚量补语,虚量补语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其使用与语用有较大的关系;实量补语又有确量和约量之分,确量补语的使用总体相对较少,约量补语用量较大,这与约量成分表量的可变性、模糊性及人们的认知心理有关,约量补语主要由性质形容词、数量短语及非数量短语充任。宋代以后,量性补语用量增加显著,其表达形式也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者"字组合体由"者"和其他语言成分两部分组成。能进入"者"字组合体的语言成分有: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和主谓短语。但并不是所有这样的词或短语都具备进入"者"字组合体的资格:具有[ 述人]语义特征的,一般都可进入;具有[-述人]语义特征的,一般都不能进入。  相似文献   

8.
介词"向"与动词搭配既可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动词后,本文讨论"走向"后接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此格式的构成情况和句法功能,然后归纳总结出了此类非NP可进入的条件,最后分析了"从/由A走向B"这一相关格式。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英语名词补语内中心词的省略问题。原名词短语中心词被省略,句法成份仍然不变,整个短语的句法功能由保留的修饰词来代替。在分析英语名词性省略时,可按原名词短语的词序进行:指示词—数词—性质形容词—分类词—中心词—后置修饰词。  相似文献   

10.
"数量名"结构是汉语中最典型的表量短语结构。但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在汉语特殊的语音形式和组织特点的条件下,这一结构形式的语义从初始的单纯表量走向了表意的多元化,其结构的内部关系也复杂多样起来,现已成为汉语中一种多功能的常规性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释"四至"     
"四至"一词从先秦至今先后产生了"从四方来到"、"四次达到"、"四种气的到来"、"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以及"事情的完美、周到,齐全或人的舒心、安定"等意义.形式上,从状中结构的短语逐渐演变为名词,并由书面语中的名词转化为口语中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的角度看,语言世界的量范畴有主观量和客观量之分,主观量指的是用一定的语法手段表达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主观评价,又分为"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汉语方言的小称是用各种语法手段表示事物小、数量少、时量短或动量小。因此,与"主观小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鄂东方言的小称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尾是表示小称的重要标记,不仅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小称,还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短语的后边表示小称。重叠形式也是表示小称的重要手段:名词重叠后表示物体的三维空间量减小,具有小称的功能;动词"VV式儿"重叠形式表示"轻量",也具有小称的功能。量词重叠具有量的离散性特征,离散性是将事物分割成一个个分散的形式,自然与小称有关;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的减弱,也具有小称的功能。鄂东方言的小称与主观小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对量的主观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不+性质形容词”否定语义的确定与语义提取域紧密相关,就是说在语义提取域内是两项对立还是多项对立,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是确定否定语义的关键.本文根据吕叔湘(1984)对反义形容词的分类,指出:绝对反义形容词,在语义范畴内两项对立,并且是离散的,存在着非此即彼的关系,否定一项即得到对立项.相对反义形容词,所表性质之间是连续的,否定一项并不能得到另一项.在特定的语义域,对于确定的宿主来说存在着相对常态的程度值,否定相对反义形容词中的一项得到的就是常态程度值.多项对立的反义词,主要是指颜色、味道、形状等语义范畴内的形容词.它们的否定语义与形容词所表性状在具体语境内是两项对立还是多项对立相关,两项对立时否定的是“质”,多项对立时否定的是“量”.  相似文献   

14.
形容词短语是指以形容词为主体,具有跟形容词相同的语法功能的短语,也有人称之为形容词性短语。例如:“十分美满”,“好得很”等。形容词短语在现代汉语中是运用得比较多且比较广泛的一种短语。弄清它的结构形式和语法功能,很有必要。一、形容词短语的结构形式 (一)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形式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形式比较单纯,只有“状 形”“形 补”和“状 形  相似文献   

15.
科技英语是英语的一个语域,科技英语的表语有其自身的用词和表达特点。分析科技英语各类作表语短语的表达,为更好理解科技英语系表结构,科技英语的表语主要由名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或表语从句等成分担当。以名词短语作表语为考察重点,作者探讨了科技英语各类表语结构的语义表达多种形式,旨在为更好理解和运用科技英语系表谓语结构提供参考,并为汉英科技翻译正确而灵活地应用系表主谓结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汉语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一类词。从客观事物的表现方面来看,人们往往很难在事物的这一性质与另一性质、这一状态与另一状态之间划出一个清楚的界限。因此,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用来表示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时,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形容词词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7.
形容词化短语是动词短语的一种形容词化形式,它是包括蒙古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语言的一大特点。它的功能相似于英语、德语等印欧语系语言中的关系从句,在蒙古语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为短语来处理。在以往的语法书中,它被当成动词的一种静词形式来处理。其实,形容词化短语不只是单个动词的静词化形式,而是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句子的静词化形式。本文以蒙古语的形容词化短语为研究对象,揭示它的内部结构及其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8.
邢福义先生在汉语形容词研究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汉语形容词的全面研究、对汉语形容词的专题研究和对汉语形容词短语的研究。他对汉语形容词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方面的贡献,用"两个三角"、"小句中枢说"、"句管控"、"动词核心"等理论分析了汉语形容词各方面的问题;二是对事实的深入挖掘;三是确定研究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形体单位”与“计量单位”之间并不矛盾,因为“形体”可以看作是“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有形”的量;能有条件地接受形容词的修饰是“量词”与“类别词”的相同点而不是相异点,二者与名词进行组合时,都同样具有双向的选择性和制约性;“类别词”被认为是名词的语法性分类标志,只是因其经常与名词“陪伴”而产生的误解;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的角度看,个体量词都具有表量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中,词类和句子之间不存在一种平行的对应关系,充当宾语的不限于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本文所指的O_A——形容词性宾语,就是由形容词和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短语所充任的宾语.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在各类实词中是最广泛的.与形容词做定语、补语、谓语的情况相比,我们对形容词性宾语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形容词性宾语是相当复杂的,这不仅与宾语相联有关,还受到不同类型的述语动词的制约.本文从形容词性宾语的外部联系入手,对能带O_A的动词进行分类描写,探讨其语义、语法特点、试图建立一种动词与形容词性宾语的同现与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