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剧与影视跨界由来已久,尤其在叙事与传播上,戏剧与影视既各有范围又互有跨界。无论外国还是中国,电影之成为艺术总是与戏剧“互文”,电影和戏剧在叙事上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且同属时空双跨综合叙事艺术。数字技术条件下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戏剧影视等艺术的跨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改编成为戏剧影视等跨界多向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戏剧影视等艺术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于丹档案盘点: 于丹,影视学博士,影视传媒专家,品牌研究专家。1965年6月出生于北京。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  相似文献   

3.
研究当前国际上戏剧和影视作品发现,能够被艺术届认可的,其中都包含戏剧与影视的融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已经成为了当前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戏剧与影视艺术都属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同属于社会艺术的范畴,因此二者的“跨界”具有可行性。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拓展了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促进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重庆市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在数字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电影和戏剧戏曲创作、学科点和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成果,重庆市的戏剧与影视学发展在电影、数字艺术及动画艺术、新媒介及电视艺术方面实现跨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并在影视实验美学向数字、仿真、交互交融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5.
黄萍     
冉小平,女,土家族,重庆万州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教授、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应用写作研究会、全国语文教育学会、湖北省写作学会等学会理事、会员。长期担任语文教育学、影视艺术鉴赏、大学语文等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有“作文综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上大学人     
金冠军教授简介金冠军,男,1948年11月生,浙江海盐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分校,现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执行副院长,中外传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部主任等社会职务。曾获国家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传播学通论》)、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影视艺术技术丛书》)、宝钢教育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主要编、著:《中外文艺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市场经济与文化管理》、《影视艺术技术丛书》、《明…  相似文献   

7.
从发生学的视角俯瞰,影视艺术本体中带有戏剧基因,其内在的戏剧性应是影视艺术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文学剧本与舞台剧本同属戏剧文学范畴;而从诗的意象与视听意象的关系上看,戏剧影视剧本在整个影视剧艺术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削弱。面对世纪之交,"视觉文化时代"图像泛滥而语言、文学、想象力受到忽视的现状,影视艺术应追求诗的意象的魅力,而戏剧性与音乐精神的联姻也必将成为现代戏剧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影视文学是一种最大众化的艺术 ,这里说的影视文学指的是影片摄制组 ,根据剧本内容在导演的综合性思维指挥下 ,共同创作出的通过借助镜头、画面诉诸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 ,利用蒙太奇手法所构成的近于现实逼真的电影、电视和激光影碟。影视文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影视文学没有诞生之前 ,戏剧艺术风靡整个世界 ,并且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由于戏剧艺术受时空和舞台的限制以及没有画面的流动感和跳跃感等 ,最终将要被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所代替。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迅速发展 ,机器大工业如狂澜怒涛席卷了整…  相似文献   

9.
王玮(1989—),男,江苏兴化人,中共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摄影与摄像研究。  相似文献   

10.
顾朴光     
顾朴光,历史学教授,祖籍江苏崇明,1942年2月生于贵阳,196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曾在中学任教多年,1982年调入贵州民族学院,历任教务处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现为历史系系主任兼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中国民俗学会、贵州省史学会、贵州省艺术科学学会、贵州省作家协会等学术、文艺团体成员。顾朴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历年开设的课程有中共党史、太平天国史、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文化社会学等;在《文艺研究》、《美术史论》、《美术研究》、《戏…  相似文献   

11.
一个寒冷的冬日,在上海戏剧学院见到了卢昂教授。印象中的导演大多个性张扬,激情四射,而眼前的卢昂儒雅、谦和,更像一位久经历练、修养深厚的学者。 作为一名戏剧导演,卢昂在戏剧导演领域取得了诸多荣誉: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中国戏剧新世纪杰出导演、中国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上海市曙光学者……  相似文献   

12.
陈大悲是中国现代戏剧界集演员、导演、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对中国现代戏剧最大的贡献是其对戏剧艺术和戏剧理论的研究态度,他一方面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做一些普及戏剧常识的工作;一方面彻底批判旧戏、文明戏,为倡导爱美的戏剧理论扫清道路。陈大悲的《爱美的戏剧》是第一部关于研究戏剧艺术的书,填补了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专著的空白。在该专著里,陈大悲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剧本、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的系列理论,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耿翊教授     
正耿翊,男,1965年9月生于沈阳,现居贵阳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大学学术骨干,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美术与艺术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画院特聘学术委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耿翊教授长期坚持教学与艺术创作,注重贵州地域民族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有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经济学会是贵州省社科联所属的建立时间最早的三大学术团体之一,现有学会会员270多人,有团体会员7个(主要是大专院校,社科研究机构)。首任会长为贵州财经学院原院长潘治富教授,现任会长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黄钧儒研究员,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为贵州省农业办公室副主任龚晓宽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王秀峰(1962-),男,土家族,教授,管理学博士。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贵州省省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台湾辅仁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委政策咨询专家,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吴卫华,男,汉族,生于1965年10月,湖北秭归人,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在读。曾任三峡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现为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带头人,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自1988年以来,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近二十年。主讲课程主要有中国当代文学、影视文学、影视作品欣赏、三峡文化等,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小说、影视文化传播。2000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在中文核心、CSSCI、AH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外国文学研…  相似文献   

17.
戏剧教育的职业训练模式要求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出热爱生活、充满创造热情,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这就要求导演专业基础课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导演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训练的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生活,提高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热情关注生活,充满创造精神,具有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就导演专业对学生基本素质训练中观察力、想象力、组织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吕霞,女,土族,青海省民和县人,1966年10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任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党总支书记、主任、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点首席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土族》副主编、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青海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九届全国青联委员、八届青海省青联常委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始终有着人民群众的支撑与支持,并在实践发展中总结出一套群众路线理论,焕发出真理与时代的光芒。作为党的特色理论贯穿引领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承担着国家形象展示与国民美育之重任,其学科属性与功能特色彰显着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世界观,从政治的、历史的和审美的三个维度予以阐释其深刻内涵;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方法论,通过课程思政、通识教育和作品创作三大路径贯彻实施,形成对艺术现实的指导意义;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中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致力于以正确的意识形态、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为引领,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规范,用普惠式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作品,通过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对内凝聚民心、对外传播声音,构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全过程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在高寒僻远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世代流传着一种原始古朴的戏剧——“撮泰吉”。1987年11月,贵州省民委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在京举办“贵州省民族民间摊戏面具展览”,展览会上放映了“撮泰吉”的录相资料,曹禺、钟敬文、王朝闻、吕骥、冯其庸、吴晓邦、曲六乙等专家看了录相,对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它是中国戏剧珍贵的“活化石”。为了把彝族人民这一古老的艺术遗产介绍给广大读者,笔者特撰写此文,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