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绍辉 《老友》2009,(9):28-29
"退休后,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怨天尤人,感叹人走茶凉。退休对我来说就是调动工作。"刘纪甫是这样理解退休的,他更用自己的行动作了诠释。这位从工厂机修技师岗位退休的老人,凭着执著、  相似文献   

2.
退休后,我在一家周刊返聘。屈指算算,在岗时间46个年头。无论从教、从政、从文,我的业余爱好——写诗撰文,一天也没有间断过。退休后,我的文艺创作由"地下"转到"地上",由"业余"变成"专业"了,记得当时我曾大喊一声:"解放了!"我要当"专业作家"了,为自己规定了三条原则:一是根据不同题材,宜诗则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07,(3)
3个多月前,我在单位主动申请了提前病退。几天后,单位的病退文件发下来了。不经意间,我也成了退休老太。按照单位的规定,我还有一年多才正式退休。同事们不免惊讶,我却如释重负,把这看成是一件不大的喜事。虽然每月领的钱不多,但也算是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了一点保障。离开单位那天,单位为退休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多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我是什么》,文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话很有道理,是对"人"的概念的高度概括。作为一个社会人,是绝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他总是会受到各种关系的制约。现代人都追求"活出自我",很对。这既是个哲学命题,更是个现实问题。跟我同龄的人可能有个共同点:退休之前,基本上是听命于领导的,以一片赤诚去无私奉献,很少考虑物质利益;退休之后,想"活出自我",发现已力不从心了,最多出去玩几个地方,  相似文献   

5.
何来迷魂药? 我们单位有位快退休的老大姐,跟我关系很熟.我确切地告诉您,她的年龄是54.8岁,离退休就差几个月了.我估计她这时候考虑比较多的问题大概是:那点儿退休鑫该怎么安排?退休之后能业余做点什么?那天,她一大早就打电话到处找我,说:"老白,你出来一趟,有急事找您帮个忙."我问她:"干吗?您让蝎子给蛰啦?这么着急找我干吗?"  相似文献   

6.
郁建民 《社区》2012,(1):33-33
退休后,每次有客人来访,我总要拿出一张VCD让人欣赏。碟片中展示的内容,大都是我的工作镜头,还有单位的一些场景实录,以及其他老同志退休时的欢送镜头,画面里还配有轻快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解说。30分钟的碟片尽显了我的岗位风采,客人看了一个劲地叫好。每到这时,我都喜滋滋地介绍说,这是单位特地赠送给我们这些退休员工的礼物。  相似文献   

7.
赵畅 《老友》2010,(6):20-20
前不久,单位一位老同志光荣退休。在欢送会上,说及退休以后干什么,他概括了"天伦之乐、知足常乐、老有所乐"这"三乐"。说得极为精彩,闻者无不动容抚掌。在我看来,"天伦之乐",是一种氛围;"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老有所乐",是一种动力。三者缺一不可,相生互动。但我以为,其核心该  相似文献   

8.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是冯谖客孟尝君故事中一句成语。这个"狡",应当解为"聪明"。人的一生总想换换环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有的人甚至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直到退休。我们生活的年代是一切服从组织安排、调配的年代,有的人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要换个活法。还记得下放那年月,江西省属单位  相似文献   

9.
饶华浪 《老友》2010,(3):24-25
我于1999年从万年县大源镇人民政府退休。10年来,由于"五乐"相伴,我的退休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一曰知足常乐。退休时我的月工资是610元,现在退休金每月1841元,是过去的  相似文献   

10.
江仁生 《老友》2014,(4):19-19
正百姓梦,中国梦。退休后,我的梦想是确保身体健康,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尽力做些利民利后代的事儿。曾几何时,单位因工作需要留我多干了3年,我本应1993年退休,却被延至1996年才退。退休闲着真难受,同年9月,我接到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江仁生同志,兹聘请您为江西省报刊审读员,聘期一年"的聘书,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谁知我这一干就是5年,到2002年3月才结束。做审读员期间,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春天,埋头  相似文献   

11.
吴敏 《老友》2014,(11):42-42
正老伴退休前是工作单位小有名气的建筑工程师,退休以后拗不过一家建筑公司的盛情邀请,到那里负责建筑工程。他是个特别认真的人,虽然年过六旬,但干起工作来,干劲还是不减当年,天天早出晚归。其实,我担心老伴过于辛苦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担心他在工作中出差错。他负责建筑工程,我认为是一件责任特别重大的工作。记得就在那家建筑公司盛情邀请老伴的那个晚上,我与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我说:  相似文献   

12.
情迷手工包     
束云 《新天地》2011,(3):49
爱上做"拼花包",还是近几年的事。那一年,我办完退休手续回到家后,整个人都变得没精打采,像失去航标的船不知驶向何方。除了做家务就是与老伴斗嘴,活得一点儿劲都没有。一天,女儿来看我,我向她诉苦,女儿给我出主意:"你这属于退休综合症,要调整过来并不难,关键是要找点事做,从无聊中解脱出来。家里旧衣服不少,送人人家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新建商品住宅为主的城市社区建设而言,以贫困化、边缘化和老旧化为特点的单位型社区建设就凸显其复杂性和困难性.吉林市石井沟街道S单位型社区的"单位人"再组织化模式则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发挥国有企业的退休老党员和老职工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他们为代表的"单位人"成为社区动员的主体,充分挖掘单位资源和组织资源,从单位人到非单位人,从个体到群体在构建社区的服务体系、组织化建设和社会联动的社区治理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在充分发挥"单位人"的核心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单位资源的协同参与,构建社区集体归属感方面做出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14,(2)
正2006年我退休后,第一次收到单位给我订的精神食粮——《老友》时,立刻被她图文并茂的版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经过两个晚上的挑灯夜读,我把一本《老友》从头到尾读了个遍,连广告都没漏掉。读后,我顿觉神清气爽,对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8年来,每期《老友》到手,我都是一口气读完,  相似文献   

15.
舍月 《社区》2003,(17):28-28
我在居委会专门负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在建立退休人员信息档案方面,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一、查询退休人员相关信息时,麻烦费时。比如,要查询某个人退休关系什么时候转入社区?住在哪里?个人微机编号是多少?是否是党员……往往要拿出登记本来来回回地查阅,而且每一页所反映的信息类别也有限。二、分类统计工作量大,容易出错。比如,要根据登记本,将不同年龄段的退休人员数目统计出来,或是想了解一下目前达到九十岁以上的高龄退休工人有多少?计算起来都是非常繁琐,而且容易出错的,这些数据又都是动态数据,年…  相似文献   

16.
唐义 《老友》2014,(4):44-44
正我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已经退休好几年了。刚退休那阵,我心中极其失落,感觉人老了,不中用了,整天郁郁寡欢的,去医院检查还发现患有"三高症"和脂肪肝,这更让我忧心忡忡。后来家里添了小孙女,我整日忙着带孩子,忘却了空虚,也忘却了自己的病。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小孙女上幼儿园了,家里又空落落的了。我仿佛又回到了刚退休那会,感觉无聊、郁闷,不知道该怎么打发闲下来的日子。一天,一位老友来电话说:"老唐,你在家干吗呢?  相似文献   

17.
苏志强 《老友》2010,(8):64-64
退休了,在欢送会上,单位领导客气地问我:"叶老,在政法战线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光荣退休了,您想要点什么作为纪念呢?"见领导关心,又问得实在诚心,我也就坦诚地回答:"听老同志说,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友》杂志品位很高,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深得老年朋友的喜欢,就请单位每年为我订一份《老友》杂志作为永久的纪念吧。""行,就这么定了!"单位领导爽快地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18.
欣然 《社区》2013,(8):51
之所以崇拜洪昭光教授,是因为他"救"过我一命:我是个冠心病老患者,今年67岁。20岁的时候,我考入了某大学体育系,在高考体检的时候,被查出患有冠心病,不适合体育专业,被迫退学。从那时到退休的40年间,我时常胸痛、气短、心悸,饱受冠心病的折磨。60岁那年的冬天,我居住的地方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严寒,气温下降到0度以下,且持续了半个多月,人冷得都失去了知觉,胸痛持续了几十分钟,我想完了,这一睡过去不知能否见到明早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8,(5)
去年,三伯父退休了,恰在这时,我在单位竞争上岗受挫,意欲东山再起,于是请他做参谋。三伯父说:"我先给你讲3个小故事,亲身经历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80年,一位很熟悉的战友邀请我到南方一家公司入伙,因为我当时刚提了副科,没有去。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晚年是个舞台,日子是把胡琴,那么自找乐子,就是我自娱自乐的幸福曲. 我是个"老三线".从搞新闻宣传工作的那天起,我就把手中的镜头对准那些肩挑人扛、风餐露宿,为我国国防建设填补空白的建设者们.没想到年轻时抓拍的那些激情燃烧的照片,竟然成了我退休后丰收乐子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