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妻的亲密度除了夫妻间的相处,还更会受到工作的影响。尤其是与上司的关系好坏。据美国"心理中心"网报道,工作中与自己上司的关系好坏,会影响到夫妻关系的亲密度。美国贝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80名全职上班族以及他们的伴侣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人平均年龄为36岁,平均的婚龄是10年。问卷内容包括:与上司的关系如何、哪位同事(包括上司)对你情绪影响最大、近一个月与伴侣的关系如何等。结果发现,那些与上司关系糟糕的人,很容易与伴侣吵架,夫妻关系也更紧张。而那些与  相似文献   

2.
Q:我是一名会计,于2006年3月进入公司,与公司签了两年的合同。现在我想辞职并提交了辞职报告,公司当时找我谈话想留我,但我还是跟公司说想走。到现在公司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我的班。请问辞职报告上去一个月后,是不是不管有没有接班的人都可以离开公司?如果不是的话,我又应该如何顺利离职?  相似文献   

3.
王展 《职业》2006,(11):48
“超时”应市而生美国24岁的克力斯是一位电脑程序设计师,在旧金山南部一家名叫“未来工厂”的国际网络软件公司工作。他常常早出晚归,因此,克力斯累了就在电脑桌下睡一会儿。一家公司老板看准了这个商机,做起超时服务生意,他特意开发了一种电脑桌折叠床,操作电脑的人累了就在那儿躺一会儿,醒了又继续干,饿了就到该公司开设的咖啡餐厅去买点东西吃。网络技术人才必须废寝忘食,才能跟上科技飞速发展的步伐,而相应配套的超时服务便应“市”而生。“理时”会议快捷据美国3M公司的研究人员调查,一般经理每周至少有半天时间花在会议上。由于会议…  相似文献   

4.
庄严 《职业》2008,(19)
员工因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原因而离开用人单位的行为,产生了员工的流动.与之相对应,用人单位针对员工的流动也采取了种种管理措施.在实践中,大量的劳动争议在此过程中发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仅存在于员工入职时,也存在于离职时.妥善处理好员工离职问题,对双方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天援 《女性天地》2006,(7):16-17
相信你和我一样,都不是那种刻意想讨上司喜欢的人。但你也一定和我一样,并不想和上司把关系搞得很僵。无能的人才像哈巴狗一样缠在上司的脚边,可有能力的你如果被上司讨厌,你的心情就会像被缚住的章鱼一样憋闷。上司不喜欢并不是灾难,但总与上司关系不睦终归是一件难堪的事,它会让你逐渐丧失对工作的热情。这一定是你和你的上司都不愿意看到的。而改变这一切的主动权就在你手里,只要你有勇气经常问问自己:我的上司为什么不喜欢我?上司只喜欢有才能的人吗?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人都可以证明,有才能使你有机会受雇,而拥有才能之外的东西才使你有机…  相似文献   

6.
雪戴月 《职业》2007,(10):38-39
如今的白领一族面对的不仅是不安定、不可测的多变生存环境,同时还要面对来自上司的压力,来自公司同事和部属的挑战,来自情感的考验……他们该怎么办?有这么一个比喻笔者觉得很贴切:压力锅就像现在的社会,而我们就是压力锅中的食物,只有用"环保"而科学的烹饪方式才能烹饪出美食.  相似文献   

7.
游本章 《职业》2013,(1):49-49
铁打的职场,流水的员工。职场上人员流动很正常,通常离职者离开单位前,都会进行工作交接。那么作为继任者,要想出色地完成交接任务,就必须做好接盘、控盘以及变盘。  相似文献   

8.
不可否认,上司对你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升迁、薪水等,并且你由此产生的情绪可能会波及生活的其他方面,如何与上司和谐相处,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假如你处理不当,有意或是无意间使自己成了上司的“敌人”,无疑会给自己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倘若不去认真诊断自己的症结所在且予以更正,即使你频频跳槽也无济于事,因为同样的事情照样会再次发生。如果我们不想上上司的“黑名单”,不想因为犯了上司的“大忌”而败北的话,我们就不妨来了解一下怎样才不会使自己成为上司的“敌人”。△不要让你的“意见”刺伤上司的自尊心任何一个上司在…  相似文献   

9.
李晓 《职业》2007,(34):41
在工作中,如果你碰到一些坏消息时,如何向你的上司的报告呢?这是许多职场人士所头疼的事,如果如实报告给上司,就算不干你的事,也只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所以,你在说出那句话时,必须很从容不迫,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而是让人听起来像是你将与上司站在同一阵线,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10.
lady刘 《现代交际》2005,(7):68-69
丹佛斯的人力资源总监田女士曾说:“一个幸运的职业人拥有三个必备条件: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一个呵护自己的家庭,还有支持、赏识自己的上司。”以上三个必备条件中,职业与爱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定的,唯有你的老板无可选择——因为你一进入公司,你的上司就已经确定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争夺的局面愈演愈烈。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人才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各项需求,不惜成本留住人才。却也有只重眼前利益的企业,一方面认为“离职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发一个招聘广告,就可以招到大批的人”,另一方面却抱怨刚招到的人没几个月又走了,却不坐下来想想,这样频繁的人员流动不但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还会增加企业的重置成本和管理成本,也使企业内部人员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企业声誉下降。  相似文献   

12.
赵明 《职业》2010,(33)
电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训须先行.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行业的产业大军.培训教材和实训基地是技能人才培训的必要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把技能培训比作一个人,教材、实训基地就好似一个人的两条腿,培训师资就好似控制两条腿的大脑.如何拉长技能培训的教材和基地两条"短腿",使技能培训工作走稳、走快,运行自如?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电力职业教育的学校教师,笔者对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不少企业对离职人员的通常看法往往集中在"是对单位的背叛",只因这些人或多或少地掌握了本单位的技术信息,突然离职,企业担心会因此流失技术信息.而世界知名的咨询龙头麦肯锡(McKinsey)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把离职员工视为"毕业离校",并为之付出真情,为离职人员建立校友通讯录,进而构筑一条顺畅的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4.
张哲 《职业》2007,(25):50-51
1.在我真正进入这家公司并真正开始工作之前,我曾经不懂"寻求快捷方式与公司的合力相融"这句话. "没关系,你慢慢就会熟悉的",这句直接上司安慰新进员工的惯用语已不存在,无人再用这句敷衍的老调误传新员工可以姑息的错误信息.比起那些"没什么难的,你慢慢会掌握的"和"没什么可怕的,你慢慢会上手的"之类的抽象语言来说,他们更喜欢直接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10日下午4时,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局成功被获一起敲诈案件。案件告破后,警方发现:被敲诈的是上海著名公司老总,敲诈者是两名在该公司工作过的女下属,因掌握了上司不可告人的秘密,继而对上司进行敲诈勒索。而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秘密,竟然是两名女下属与该老总三人同时在床上放荡亲热的十几张裸照。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拨开迷雾,我们看见一位外来妹,为了保卫自己的豪门婚姻所进行的非常之举……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职员,在与上司交往时,除对上司习惯、爱好、兴趣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外,还应该对上司与自己的年龄差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好年龄差别这个“度”,因“龄”而宜,适“度”交往。这样才能交往得体,感觉恰好,效果明显。长辈上司宜“尊重”如果你的上司在年龄上属于自己的长辈,那么你在与上司交往中一定要尊重对方。态度要诚恳,语言要谦虚,举动要恭敬。切不可不拘小节或出言不逊,态度粗暴。当然与任何人交往都应该具备这些品德,但是与长辈上司交往尤其显得重要。因为你的上司,从年龄上说,是你的长辈…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碰到一些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没有与公司签订竞业限制条款,也没有接受过公司的培训,解除合同可以不打招呼就走人;另有一些员工认为无事情需要交接,也无档案转移等问题,可以不办离职手续.请问: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要求自动离职的员工承担违约责任?员工离职后没有办理离职手续,我们也不予理会,是否有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8.
袁建志 《职业》2003,(11):38-39
误区一:“时装”概念 张先生是一家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老板,这些年来企业的生产及销售业绩一直不错,每到生产旺季,他都要从人才市场招进大量的人员。但在完成了生产销售任务之后,这些被招来应急的员工就会因为种种理由而被裁减或离职。公司副总汪涵曾就此事向张先生多次提过意见,这样下去对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然而在张先生看来,人才就是“时装”,需要的时候穿上,季节一过就要脱下;人才市场有的是人,只要出得起价钱随时都可以找一大群回来。  相似文献   

19.
周斌 《职业》2009,(16)
4月中旬,深圳、福州、长沙、上海等地沃尔玛门店的中层干部接到通知,公司将进行"人员优化",他们面临三个选择:"调任外地新店"(没有具体的职位和薪资)、"本店降职降薪"(未说明职位和降薪幅度)、"自动离职"(给予N+1的赔偿,N代表在公司的服务年限),并让他们在两天内回复,不然公司就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交际》2005,(5):25-25
你是不是感觉最近工作量愈来愈少,工作的内容也被上司刻意刁难,于是开始怀疑自己被暗示要自动离职了,或是公司另有安排,而产生一系列的烦恼? 基本上,没有一个公司会希望主管用背离法令,或不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处理不适任员工,有制度的企业会运用明确的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流程,评估、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公正地处理员工去留问题,而非任由主管私自处理。因此,当你真的遇到工作量突然减少, 或主管不合理的刁难时,是否真的就是被暗示要自动离职的征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