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非婚生子女的保护和抚育是法律亟待解决的问题,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可以通过认领制度加以确立,但我国认领制度阙如,应当采取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加以构建。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确立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多数国家和地区立法中确立了准正和认领制度。我国也应借鉴各国或地区的经验,在民法立法中确立适合中国实际的认领制度和准正制度,使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从而有效地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在亲属法的发展史上,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经历了从受歧视到受保护的过程。现代社会大都确定了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许多国家亲属法中均设有认领制度,以使非婚生子女依法取得婚生子女资格。我国婚姻法中没有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这不利于非婚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借民法典制定之机,设立非婚子女的认领制度,以完善我国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4.
在亲属法的发展史上,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经历了从受歧视到受保护的过程.现代社会大都确定了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许多国家亲属法中均设有认领制度,以使非婚生子女依法取得婚生子女资格.我国婚姻法中没有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这不利于非婚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借民法典制定之机,设立非婚子女的认领制度,以完善我国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5.
佚名 《家庭科技》2007,(3):50-51
时下,非婚同居现象日趋增多,与之相伴而生的非婚生子女也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婚姻关系以外的两性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也有违社会的道德准则.但非婚生子女本身是无辜的,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黄娟 《东岳论丛》2006,27(5):55-59
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是亲子法领域确立父母与子女法律身份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伴随着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逐步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演进和法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建立认领制度,是我国社会现实和立法状况的需要,是世界亲子关系立法的发展趋势,是对子女最大利益的保护。我国建立子女认领制度应遵循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子女平等原则和尊重血缘真实性并兼顾当事人主观意愿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非婚生子女的认领,指的是通过法定的程序使非婚生子女婚生化的法律行为。然而,我国婚姻法却没有具体的认领制度来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只有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关于非婚生子女的任意认领制度,才能更好地体现我国婚姻法所倡导的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权益,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保障个人人权。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6,(5)
作为国际私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弱者保护原则在我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得以确立。在涉外身份关系领域,弱者保护原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涉外亲子关系、涉外收养关系、涉外扶养关系、涉外监护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保护上。对弱者进行适当的特殊保护体现了国际私法的实质正义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弱者保护原则在我国涉外身份关系领域中的表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未明确对夫妻关系中的弱者以及非婚生子女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9.
关注和保护儿童权益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律话题与问题。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与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父母侵害未成年子女权益的问题长期被忽视,相关立法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侵害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身权益、财产权益以及其他权益的侵害。我国应加强对有子女公民的道德法制教育,重视父母侵害未成年子女权益法律的司法保护,加强对父母侵害未成年子女权益现象的社会监督,注重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0.
收养是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经过双方协议,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法律行为。收养属于双方(收养人、送养人)或三方(收养人、送养人和有识别能力的被收养人)的法律行为。在法律上,把收养他人子女的人叫收养人,即养父母;被他人收养的人叫养子女;将子女送养他人的人叫送养人。收养关系有两个特  相似文献   

11.
非婚生子女抚养纠纷反映了我国在非婚生子女抚养方面的立法不足与现实困境:立法原则不明确;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二元划分不科学;亲子关系确定规则缺失;公法制度的保障不力。为切实保障非婚生子女受抚养的权利,顺应"子本位亲子法"的发展趋势,我国亲子立法应确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取消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的划分,建立统一的亲子关系确定制度,增设子女抚养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郭琳  车士义 《兰州学刊》2011,(3):107-114
文章把父母的工作状态分为在家务农、在外打工和本地非农就业三种,考察三者及其他家庭变量对子女教育获得(经济支持、家庭辅导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的影响。结论认为:一方面虽然不同职业状态的父母其子女的教育获得有很大差异,但和务农相比,外出打工和非农就业都会通过提高家庭收入增加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从而更有利于子女获得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子女的教育获得极大地受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母亲拥有较高学历和非农工作的农村家庭,其子女会受到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家庭辅导。因此在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流动的同时,政府应该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并加快农村地区发展、鼓励农民本地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3.
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儿童学业成就与其自我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同学业成就的儿童的自我概念在性别、年龄上有显的差别。儿童的归因方式、群体动机水平、家庭背景、父母的评价方式不同对其自我概念有显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因果关系。儿童自我概念的改变引起儿童学习成就动机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4.
应玲素 《北方论丛》2008,3(1):44-48
五四时期,周作人倡导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与发展,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推动儿童向理想人格健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价值,这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可谓是不谋而合,从而又凸显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独创性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过程来说,成人的介入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儿童文学作家将儿童的视角与成人意识巧妙结合,使儿童文学呈现出特有的审美风貌.一面是童真童趣,一面是现实人生和生活的哲理.金近的童话创作实践是对儿童文学这一特点的最好诠释.他再现童稚,又以成人的责任与智慧为这份童稚竖立一个通往广阔与深邃的阶梯.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是生成儿童文学的土壤.在儿童文学独立之前,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历代儿童天然的欣赏客体.儿童文学最早的创造者,就是从民间文学作品中得到启示,创造了独具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的,民间文学是滋养儿童文学的源泉.在对民间文学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对民间文学创作方法的汲取与创新中,儿童文学茁壮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金莉莉 《晋阳学刊》2006,(6):113-116
20世纪80年代末儿童文学探索性作品的出现是与当时整个文学场域的结构转型息息相关的。从叙事学角度看,探索性作品在语言形式和叙事技巧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儿童文学作家在成人与儿童关系方面新的思考,对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残疾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体现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脑瘫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存及发展权利应该得到重视及维护,关键是构建和完善脑瘫儿童的诊断、治疗、康复训练、教育服务与家庭支持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真正得到保护是在建国后才有的,目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的保护,已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定,但具体在婚姻法及生活实践中,对我国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的保护仍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婚姻家庭立法中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的保护制度加以完善,以改变当前立法对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益保护不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shows that having undocumented parents lowers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children that grew up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we know less about how it affects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their origin countries. We use fixed effects models and data from the Mexican Migration Project to examine this relationship. We find that having both parents documented increases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by over two years in comparison to similar children with mixed-status, undocumented, and nonimmigrant parents. The effect is especially robust for boys that migrate as teenagers. These findings reveal that US immigration laws that define most Mexican immigrants as undocumented have had a devastating effect on the education of Mexican children left beh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