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认知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感知模式的提出,在当下媒介技术高速更迭所带来的社会化转型趋势中,找到了更加契合的社会生态发展空间,在认知科学与传播学的范式融合中完成跨学科的体系重构。认知传播既可作为研究对象,从传播行为的空间视角出发关照主体认知的内在结构和规律,探寻以认知为本质的传播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又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将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主体认知的本质规律用于解释传播现象及衡量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艺传播模式的研究范式及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传播作为特殊的传播行为必然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迹,这就是文艺传播模式.古今中外,对文艺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对文艺活动内部规律的探讨上,很少触及文艺传播活动的研究,至于文艺传播模式研究更是寥若晨星.不过,文艺内部活动的研究或多或少不自觉地触及到文艺传播及其模式.笔者根据是从文艺内部规律还是从信息传递角度来研究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将这些传统的文艺传播模式研究活动分为两种范式,即四要素研究范式和以大众传播模式为蓝本的传统研究范式.在分析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文艺传播模式新的研究范式:网状模式研究范式,并对这种新范式进行建构和价值预测.  相似文献   

3.
德布雷的媒介域理论通过对社会文化关系的关注规划了研究新媒介文艺的实践路径,因此可视为新媒介文艺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创新。以新媒介为中心构建的社会文化环境,要求我们不仅要统筹考察组成技术装置的多重媒介,而且要深入理解当代文艺已经成为各媒介要素合力形成的新型媒介化文本;媒介域之间的互相交融存在于新旧媒介交替的各个时期,不同的媒介域会在共存状态下相互重叠,并以当时最核心的媒介域为基础来建设符合时代需求的媒介关系;在新媒介技术、场景和逻辑的改造下,当代文艺在数字域中不仅成为一种具有社会象征意义的内容资源,而且还兼具了弥合社会认知断裂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柳溪 《云梦学刊》2014,(5):126-128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理论教学的重要地位、媒介融合时代创新传播学理论教学的新视角,既为跨学科教学夯实了传播学理论基础,又用跨媒介教学贯彻传播学理论实践,创新传播学理论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型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新学术》2007,(2)
文化由交往构成,而交往由媒介所支撑,在后现代美学基础的消费社会里的文化是以电态媒介为主导的,而媒介在审视艺术和审美的过程中又具有正反双向的作用,需要人们兴利避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技术主义研究范式的代表学者伊尼斯和麦克卢汉迅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而传播学三大流派的研究中,伊尼斯的研究话题也总是若隐若现,人们越来越发现,对于伊尼斯“媒介决定论”的简单定性,是无法涵盖伊尼斯杰出的学术贡献和卓越的学术传承与创新,伊尼斯对于芝加哥学派的发扬光大,使他与众多的传播学流派研究产生交集,在传播学的三大流派中都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新文学)常被论者描述为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合目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传播媒体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现代传媒作为文化生产的形式,特别是作为文学生产的形式,最显著地体现在报纸文艺副刊上。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在促进文化公共空间的形成,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作家身份的转型,以及新进作家的出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国内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科从各自研究视域对其进行多维阐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随着文化研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如何突破研究的固有藩篱,打破学科之间的学术壁垒,并在交叉学科视野下构建新型的文化研究范式,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这种新范式的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与国际"文化研究"学术界的沟通与交流。第二,要从不同的学科基点出发,分别形成一定的学术研究圈,这些学术圈之间要更多地从"文化研究"本体出发,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辩证地吸纳各个学科视域下的"文化研究"成果。第三,高等院校应该在"文化研究"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及交叉学科学术方法的倡导与运用中,起到一种引导促进、示范和带头的作用。第四,"文化研究"应时刻保持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引领。  相似文献   

9.
崔林  朱玺 《社会科学》2020,(11):150-159
中国近现代报纸并不是在中国古代报纸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自西方"舶来",由此引发了"中国古代报纸是否是报纸"这一经典论争。中国古代以官方邸报为主、民间小报为辅的媒介系统绵延一千多年,前者的信息传播主要限于官僚机构内部,后者则受到官方严控且信息常常失真,二者都不同于作为新闻媒介的现代报纸。同时,相较于近代以来日益加速的媒介更迭,中国古代报纸在形式、内容和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又呈现出相对静态的媒介特征。从总体的媒介范式上看,中国古代报纸是服务于朝廷政治需求而形成的组织传播形态,其基本诉求和功能都是维护朝政,与近现代报纸的大众传播模式有着明显差异。在宏观历史视野中整体把握中国古代报纸的媒介范式,有助于更为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播传统。  相似文献   

10.
喻国明  苏芳  杨雅 《社会科学战线》2022,(10):147-157+282
媒介技术发展重构了社会生态与传播图景,新的媒介技术开启了升维性实践与学科重构进程——传播理论与新兴社会现象之间的断裂以及传播学“十字路口”的困境呼唤传播学理论的迭代。传播学重构需以个人为基点,对个人认知、体验和关系进行中观、微观考察。文章尝试以行为科学作为支点,阐释“行为”范畴在传播个体与媒介环境中发挥的统摄性作用,论证以“行为”范畴表征传播中的个人的合理性,由此“行为传播学”呼之欲出。在学科构建的基本路径中,根据知识生产模式在行为科学的视域下找到学科研究的基本面向,并进一步通过可供性理论工具阐释行为传播的关键议题,为重构传播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倩 《河北学刊》2012,32(2):88-91
在当今的传媒时代,纸质儿童文学在各类新兴媒体的包围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三大传播障碍,即环境障碍、知沟差异和语言障碍。只有对儿童文学传播语境的变迁进行深入考察,才能不断克服文学传播的现实障碍,让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传播学会2014国际新媒体高峰论坛的盛况、主题、重点、内容等基本情况,阐述了“大数据与技术创新”、“新媒体与社会发展”、“传播理论与媒介融合”、“社会转型与网络舆情”、“影视传播与创意产业”五大分论坛专家学者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地区的新媒体传播研究始于2003年,迄今已走过十余年光景。通过对2003-2013年的文献梳理,从普及与应用、认知与现状等五个方面就该问题展开综述。文章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被不断拓展,关注度逐年提高,始终有多重学科界入。但总体上,它仍旧处于学科研究的边缘,相关研究未能深入展开。随着新媒体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部分学科逐步褪去研究热情,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责任与研究难度都将有所加大。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中西文学的发展历程在宏观上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可比性。中国文学的发展特征具有明显文体上的单线突破 ,而西方文学的发展则以思潮的推进、流派的更生为主线。本文从宏观上梳理了中西文学的发展脉络 ,探讨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 ,同时论述了这种宏观上的比较于今所具有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在文革潜在写作和反思文学阶段还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被社会认同.待到寻根文学阶段,作家们对道家话语的张扬和建构已经自觉化、公开化.韩少功、阿城们在他们的理论陈述中鲜明地表现出对道家文化的张扬姿态,阿城所塑造的王一生等形象与道家的"真人"人格理想具有相同之处,汪曾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桃花源情结"及对"水的感觉"的追求也与道家"质性自然"等思想相同或相通.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寻根文学作为发生的中介物,终于使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完成了"继续不断的建构",并使之获得了话语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媒介序参数:从精神到物质的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笑 《社会科学》2007,(2):139-145
一个民族或国家最持久的特性是她的文脉。中国文脉虽纵穿数千年,但近百年来的外患与内乱,使其亟需厚积元气,重振精神。文化,作为自然形成的社会混沌体,本来很难施之任何主观的规划或整体的重构,但大众媒介作为人类社会序参数的客观实在,提供了一种从精神性到物质性,深刻作用于文化界面,并从中引导出某种预期变化的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朱凤英 《阴山学刊》2006,19(1):46-49
Ⅰ.IntroductionAs a wide range ofliterarycritics have demonstrated,two of thebasic relationships lying at the core of postmodernist literature arethe dichotomybetween the author and his or her work(the dynamicofself-exposure)and that between the author,figure as dramatistnarrator and the reader,whobecomes as active participant in the or-deal ofcommunicatingimages and information.The latter is ofthe utmost importance for the destinyofthe nov-el as it is only via the flowof digressive dialogue w…  相似文献   

18.
当下关于海洋经济的报道铺天盖地,何谓海洋经济传播却不见于报端。海洋经济传播不是单纯的经济传播,也不是简单的海洋新闻报道,它涉及到与海洋经济相关联的内外部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衡的生态关系。本文借鉴媒介生态学的理论知识,以浙江海洋经济建设中的媒介传播现象为例,考察分析海洋经济传播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生态失衡现象,探索海洋经济传播的原则与规律,藉以通过传播来增强公众海洋意识,凝聚社会共识,促进"海洋生产力"的充分挖掘,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确立女性文学内涵的女性主体性,应是专指隐合作者的女性主体性,而非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性或叙述者的主体性;而且,此种主体性别除了霸权,因而实际上是一种主体间性。女性文学应该在女性隐含作者与作品中男性人物、女性人物之间建立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在目的论层面上,女性文学应该能够守护男女两性的本真存在、追问可能生活的维度,因而能够超越现代性反思语境中的怨恨情结。  相似文献   

20.
自叶子南将前景化概念引入翻译领域后,国内关于前景化角度的翻译研究呈现出由冷至热后又降温的发展态势。这一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前景化理论与翻译批评的关系及前景化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其翻译中对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上;另有若干学者于近年来尝试将其与其它理论结合或以量化研究的方式展开研究,且开始关注前景化理论在非文学领域翻译方面的适用性,应当沿着这一方向将前景化角度的翻译研究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