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莫里哀喜剧研究者,李健吾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对莫里哀喜剧博大精深的研究成果,而且为我们展示了属于他自身的独特的研究个性。他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这样一个命题:“创作家根据生活和他的存在,提炼出他的艺术;批评家根据前者的艺术和自我的存在,不仅说出见解,进而企图完成批评的使命,因此它本身也正是一种艺术”① 。  相似文献   

2.
以诗笔剖析人性为美学追求的李健吾 ,通过对“厅长夫人”的悲剧人生的描写来剖析人性 ,又用一系列喜剧手法冲淡悲剧色彩 ,并用抒情的诗笔营造诗意美 ,使全剧呈现出以悲为底蕴、以喜为基调 ,浓而不烈、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3.
王衡 《船山学刊》2009,(2):176-178
“人性”一词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中出现频率甚高,而且在审美鉴赏中,他常常用特定的人生去诠释抽象的人性。由于“人”在意识形态层面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因此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中,“人性”便寓示着一种精神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喜剧”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美学的一种基本范畴,二是指艺术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喜剧”,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喜剧”是指戏剧中的喜剧、带有喜剧性的小说、诗歌、笑话、幽默故事以及曲艺、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中的喜剧。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作为美学基本范畴之一的“喜剧”。  相似文献   

5.
李健吾是以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著称于世的.但是,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创作了大量的悲剧、喜剧、正剧、传奇剧、改编剧、独幕剧,数量可观,品种丰富,在艺术上独具一格.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活着的中国》一书里,把李健吾和曹禺并提为1929年以来中国重要的剧作家.可见他在当时戏剧界的地位.遗憾的是,对于他在戏剧上的成就,在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时期的喜剧电影,无论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有一定的进展,且呈现出大好的发展势头。但我国喜剧电影在总体上还缺乏一种气势,还未产生出强有力的冲击波,去震撼观众的心灵,从而引起舆论界的刮目相看,改变喜剧电影低下的地位。喜剧电影要在艺术殿堂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当然应作多方努力。当前,应如何借鉴中外喜剧的创作经验,健全和强壮自身的肌体,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一)喜剧姓“喜”喜剧艺术,是笑的艺术。喜剧姓“喜”,笑,是喜剧电影的基本特征。“喜剧不喜”,“喜剧不笑”,就不成其为喜剧了。从这种意义上说,“笑是喜剧的第一要素”。喜剧创作者,要放胆地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让观众笑起来。这是喜剧电影得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古典小说《西游记》“每杂解颐之言”(鲁迅语)、“逸趣横生”(郑振铎语)、通体一致地保持着它的基本美学风格——喜剧美,这是作者吴承恩“善谐剧”的禀性在创作中的鲜明表现。《西游记》问世四百年来,之所以吸引、征服了无数读者,并且驰誉全球,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喜剧美的魅力。著名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得好:“在世界文学中,《西游记》是最有趣的小说之一,应该让世人共同欣赏。”《西游记》同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喜剧作品相比,确实是毫无愧色的。本文探讨《西游记》喜剧美的重要一支——滑稽美,余项幽默美、讽刺美,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8.
喜剧作为一种美学范畴,不只存在于作为戏剧类型的喜剧作品中,也可以蕴含在其他文学样式里。充满艺术情趣和强烈讽刺色彩的鲁迅杂文,喜剧美是其色调鲜明的美学形态,他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提出的这一喜剧的美术特征,正可以为他大量运用讽刺艺术的杂文创作之具有喜剧美作出生  相似文献   

9.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注重直觉感悟,写得自然亲切,属于“自发的批评”之列。他结合中国传统感悟式文学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形成独具特色的印象一感悟批评观念;他的文学批评海阔天空,自由无羁,带有与人谈天说地闲话心情的特点,形成了“闲话风”般散漫的批评文体;他的文学批评语言灵动飘逸,常以多义性意象评论作品,达到曲尽其意的效果,形成“以诗解诗”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10.
悲喜剧相结合的小说,在鲁迅小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小说最能体现鲁迅小说的特色。悲喜剧结合是对立的同一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对立的同一性,包含着两种意义:其一,对立双方因一定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对立双方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悲剧和喜剧相结合,也存在“共处”和“转化”两种情况。“共处”,不言自明。“转化”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悲剧性人物,到另一历史时期则可转化为喜剧性人物;二是,在同一作品中,悲剧向喜剧转化。由“共处”而形成的悲喜剧相结合的作品和由“转化”而形成的悲喜剧相结合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前者主  相似文献   

11.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因为崇高的东西、美的东西被毁灭,而使人感到悲愤,喜剧却因为丑的东西,也就是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被讽刺,而使人从中感到审美愉快。这两种美感的  相似文献   

12.
李奇志 《江汉论坛》2005,5(5):111-113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印象批评话语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图对李健吾的印象批评话语的总体特质有所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灵魂探险"的批评模式进行探析,最后从批评文体的向度阐明李健吾以美文批评享誉现代文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流行的美学术语中,一涉及喜剧领域就流于各称其是的景况,这也说明有研究喜剧美学之必要。喜剧美学需要做不少开拓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对学科内基本范畴名称的清理和规范。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某些范畴在文艺理论和基础美学中的命名不是偏泛就是偏窄,一纳入喜剧美学加以推敲,立刻现出了破绽。例如“机智”(wit)这一通用(笔者也不例外)名称就引出了不少误解。阿凡提的“机智”当然是智慧机敏的表现,可是如果只围绕“智慧”、“机敏”发挥而忽略其语言基础,则“智取生辰纲”就成了“机智”的极政,那指义与作为范畴的内涵也就越去越远了。这正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斟酌喜剧美学基木范畴的妥切命名看来势在必行。 在斟酌中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喜剧美学的许多范畴系借自基础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同一范畴在我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联姻消费市场的大陆喜剧电影在“笑果”制作上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之时,也使得其成为文化投资者们“圈钱”的“新舞台”。高票房收入的背后,暴露出了大陆喜剧电影在喜剧立足点飘忽不定、喜剧价值观模糊以及任由喜剧电影滑向低格的感性之乐等艺术症结。喜剧品格的萎缩及虚无主义狂欢的盛行,与喜剧思维的偏离、喜剧意义传达的随意与任性不无关系,加之商业美学放弃艺术的抵抗性原则让不少喜剧电影成了单一的浅层消费符码。健全的喜剧电影,不仅需要有理性的构思能力及艺术策略来呈现当下社会现实矛盾和人性自身缺陷所内蕴的喜剧性,而且也要在艺术创造的自由境界中于人与社会之反常、不协调等所导致的可笑之处来实现对自我乃至现实的审视、批判和超越,这才是大陆喜剧电影应有的叙事伦理及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要真正了解李渔戏曲,全面了解李渔其人,就必须“知人论世,”通过李渔生活来把握其戏曲。深知李渔创作之旨的胡山评李渔的喜剧是“其旷漆园也”。也就是说李渔的喜剧创作就是要传达他的“漆园之旷,”像庄子一样旷达、超脱的思想。实际上,“漆园之旷,”既是李渔生活中享乐主义的根源,又是他喜剧创作的灵魂。当然,作为一部人间喜剧,《奈何天》所传达的“漆园之旷”与《庄子》所表达的旷达超脱毕竟还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悲剧有一区别于西方古典悲剧的显著特征:悲剧而带有喜剧性因素。这种喜剧性因素,除表现为游离于剧情之外的插科打诨、丑行穿插外,尚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喜剧性情节;第二,“大团圆”的结局。后者是诸多喜剧性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种,它或表现为悲剧主人公虽被镇压,但最终脱离苦难,与家人团圆;或表现为悲剧主人公虽被迫害致死,但他(她)们的阴魂却得以复仇;或表现为悲剧主人公死后化为自然界的某一物、或成仙,以偿生前的夙愿;或表现为悲剧主人公虽屡遭迫害,但经过一番曲折斗争,最终剪除奸佞,获得胜利。传统悲剧中的这些喜剧性因素使观众在伤心哀痛之后能得到新的安慰,剧本所揭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昭昭之理使他们因悲伤而一度倾斜的心理又重新恢复了平衡,他们轻松地走出剧场,感到满足。  相似文献   

17.
论"后现代喜剧"的制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慧芳 《学术界》2006,(1):210-214
以反传统、反理性为美学追求的后现代喜剧,在生产“笑”的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其从创作主体的“解构策略”,到客体呈现的“荒诞形态”,再到接受者的“超文本解读”,形成了迥异于传统喜剧制笑方式的新的制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与丁西林:机智喜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喜剧从来就是一种笑的艺术。而这种笑的艺术又可分为几类。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是有极强的社会批判功能的讽刺喜剧。而在他之后承继喜剧衣钵的新喜剧代表人物米南德,却以描写恋爱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中心,开创了世态喜剧的先河。米南德不仅培育了罗马喜剧,而且影响到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在世态喜剧中,虽然也有讽刺的因素,但更富有机智和幽默,喜剧精神极为丰富。其实,机智与幽默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幽默中可以有机智的成份,但机智并不等于幽默。陈瘦竹先生曾论述到机智与幽默的不同:“机…  相似文献   

19.
喜剧的美感是由作为喜剧的艺术美所引起的一种美感形态。它所表现的特点和悲剧的美感形成明显的区别。如果说悲剧的美感主要是在愉快中伴随着沉痛、悲哀、恐惧之感,那么喜剧的美感则主要是在愉快中伴随着滑稽、可笑、轻松之感。“喜剧来自笑”。所以,喜剧的美感的最突出特点就是笑。喜剧往往以丑作为表现对象,而丑正是滑稽的本质所在。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后期李健吾的诗论,一方面受正在崛起的“人民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向大众美学靠拢的积极姿态;另一方面延续着他一贯的生命诗学理想,并与北平沈从文、朱光潜所代表的战后“京派复兴”构成一种遥相呼应的关系.其编辑、批评实践,不但对战后诗坛格局——尤其是“九叶派”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为我们认识20世纪40年代后期文学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