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普利策的新新闻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利策作为美国报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报人,他所创立的新新闻思想使其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四部分对其新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一、早期经历--新新闻思想产生的萌芽;二、<圣路易斯快邮报>--新新闻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三、伟大的<纽约世界报>--新新闻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四、巨星的殒落--新新闻思想的延续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90年的新闻历程,始终坚持以党性原则为主要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联系实际,走出了一条起承转合的探索之路,在新闻实践中有六次主要的思想自觉,并且逐步形成了从思想自觉到理论自觉,以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为抓手,逐步实现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规律自觉新境界。认真总结建党90年来的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 2 0世纪中国政坛上的两位领袖人物 ,他们以精深的思想和伟大的实践 ,为中国开创了崭新的时代。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 ,不仅对新闻传播工作有许多理论论述 ,制定新闻政策 ,而且还身体力行指导和参与新闻实际工作。他们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 ,成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学的核心内容。一、毛泽东新闻思想与邓小平新闻理论的形成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发展、完善起来的。本文阐述了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内容,并由此而探讨中国新闻理论所具有的八个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学习邓小平新闻思想对于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他长期领导和从事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闻思想。今天我们研究和学习起来,仍感到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惠及当代,泽被后世一、高度自觉地强化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邓小平在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上强调高度的自觉性。早在解放初期,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就具体阐述“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条离开了领导也搞不好,报纸就没有力量,容易变成‘有闻必录’。所以办报纸的前提在领导。”这是小平同志对党领导新闻舆论所作的直观的、具有指导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19、20世纪之交的梁启超以系统的报刊思想理论和持久的新闻实践,向国人提供了一系列现代新闻学观念,成为开一代自由主义风气的大师。另一方面,梁启超对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理解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使之染上了浓厚的中国色彩而成为一种中国式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发生畸变了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同时,梁启超作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者,开自由主义风气的大师,他对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这种畸变在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中也就具有了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报人、新闻理论家梁启超,于1902年在中国新闻史上最早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梁启超从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与必要条件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梁启超指出,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对政府实行“名誉监督”;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是新闻自由理论,但不是绝对的新闻自由,而是承担一定道德义务,并遵循一定法律规范的有限制的新闻自由;为了确保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实施,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五本”、“八德”的职业品格,必须“健全舆论”。如今,重温梁启超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对新闻学理论探讨与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作为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党的新闻工作,多次就新闻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党在新时期的新闻思想,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对于指导21世纪我国新闻工作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历史发展中产生、并用来思维和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语言可以被看作是客观化了的精神,它替我们表达细致而丰硕的感觉与思想。针对人们对新闻语言的是与“非”进行阐述,探讨新闻语言的是亦即是、“非”亦即是,以消除人们对新闻语言的错误看法,还新闻语言以清白。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态度及其评价,是传媒批判理论共同的新闻传播观基础。传媒批判理论对新闻传播本质的认识可以概括为:新闻传播是对人所有方面的生存状态进行思想覆盖的意识形态传播;在媒介商业化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具有娱乐化、消费化和市场化属性。结构主义、符号学影响下传媒理论的新闻传播活动分析,仍然表现出社会批判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的深刻影响。传媒批判理论的新闻传播观,建立在对更高层面社会现实关系的把握中,同时,又表现出某种媒介与文化传播的虚无主义倾向。它通过结构分析、符号分析和话语分析,对媒介新闻传播的负面现象和消极影响做出批判,有些结论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2.
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从《时代周刊》上选取一篇新闻报道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篇新闻无论是对事件的描述,还是对美阿双方形象的塑造,都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新闻读者应批判地从媒体中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3.
自诞生之初,现代语言学就在不断巩固着自己的学科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它在方法论上一直受到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语言学者一定要对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学的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开始对大众语篇进行必要的批评性分析。批评语言学是对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新闻语篇常常在表达意识形态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特征。文章选取美国玩具公司召回"中国制造"的新闻中《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作为语料,不同于传统方法,选择以语境和语篇形式结构特征作为切入点进行批评性分析,进而分析语言,权力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关系,提出有意义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与美国媒体的"公众新闻"具有某种表象的、话题式的联系,但两者兴起时面临的环境压力完全不同。社会制度层面的差异造就了这两场新闻运动运行的不同方向;公民社会资源的厚薄、社团数量的多寡,也使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组织-议程支撑。尽管民生新闻不可能成长为美国式的公众新闻,但后者的新闻理念和实践仍然给转型中的民生新闻的提档升级以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负面新闻"及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概念,负面新闻表意缺乏明晰性和准确性,易产生歧义,故不具备学术概念应有的品格。不仅如此,它还有可能成为特定主体阻遏新闻舆论监督的借口。负面新闻与负面新闻信息、负面题材报道、批评性报道、产生负面效果的报道等概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新闻学界、业界乃至政界,应慎用负面新闻概念;其相当一部分义项可用负面题材报道概念取代。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体系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机构不断健全,新闻出版法规形式多种多样,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互动。针对新闻出版标准的法律属性、市场适应性问题,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相协调的规范性、系统性问题,以及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部门的协调问题,在构建协调发展的新闻出版标准与新闻出版法规体系时应遵循效益原则、吸收借鉴原则、动态适应性原则、分工协调原则,并应遵守WTO/TBT协定的有关原则。  相似文献   

17.
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专业主义不仅是一种职业价值理念,还是与之相关联的一套系统性职业组构方式及可操作化的工作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个内部向度,专业新闻机构、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然而,新媒介技术背景下的新型新闻传播撼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非专业的新闻生产(公民新闻网站、新闻网志、微博等)危及科层式新闻传媒机构;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便捷接近权消弭了传受界限,造成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身份的深层焦虑,新闻制作权泛化和信息扩容则带来新闻的次级化以及传统新闻伦理的沦陷.新闻专业主义在这样的语境中正在转向和重构:传统新闻业集体转型、职业新闻人身份重构、新闻价值标准以及新闻伦理重建.  相似文献   

18.
智能媒体时代,数据、场景、游戏等新的叙事话语形式得到广泛应用,这大大丰富了智能媒体新闻的产出样态。较之传统新闻生产,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手段更加多样、叙事手法更为多元、叙事视角更加多维,其叙事的融合趋势也愈发明显。究其根底,当前应用不同媒介技术的智能媒体新闻在叙事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不能遮蔽新闻生产的本质目的。由此,研究基于事实生产的广义上的智能媒体新闻作品,从叙事主体融合、叙事话语融合、叙事结构融合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直播新闻、数据新闻、机器新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新闻、新闻游戏等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新形式,分析指出智能媒体新闻在生产领域的叙事融合形态已经初步显现,并探讨融合叙事的实践逻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策略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到今天的电视新闻娱乐化,应该如何提高自身?本文从电视本身的特性,和电视新闻娱乐化自身的优势等方面,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并指明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种新的新闻叙述方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策略。  相似文献   

20.
徐新平 《云梦学刊》2001,22(3):117-120
新闻工作的职业特征是新闻学和新闻伦理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从新闻职业的外部联系以及新闻的内在规律方面来看,可以认为信息灵、交际宽、服务广、影响大、责任重及求真实、求敏捷、求客观是新闻职业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