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皓 《中国人口科学》2012,(1):70-81,112
文章利用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数据,从状态与变动两个方面,讨论了社会融合在代际间的传承问题,以及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融合在代际间具有传承性,充分的亲子交流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发展;控制家庭背景后,学校效应依然显著。结论认为,社会融合不仅具有代际的传承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传承结果决定了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起点,而亲子交流决定其方向和速度。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家庭环境建设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The plight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estimated to number in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has drawn grave concerns from top leaders and common people alike. Part of their plight is the schooling of their children that they cannot go to school on equal terms as local children. Nearly half of school-age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cannot go to school as scheduled, and 9.3% of them dropped out of school or never attended school, according to a latest survey of migrant populations in nine Chinese …  相似文献   

3.
流动儿童与社会的整合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章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采用社会学的整合视角,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并对影响整合状况的原因做了探索性的分析。结论认为,从总体来说,流动儿童群体内部的整合较好。但流动儿童与其居住的社区之间的整合程度并不十分理想。尽管时间在整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他方面如生活背景、家庭背景等都对这种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调查与研究”的基本调查为依据,对中国流动人口子女9年制义务教育进行了专题的分析与研究。文章运用调查数据与资料,从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中国目前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现状,进而对当前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两种基本途径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并着重针对现存问题,围绕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新教育制度的创建等,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流入大城市农村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括分析了流入大城市的农村人口及其子女的特点, 分析了其子女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并着重就“组织创新”和“经费筹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06年以来在北京市某区开展的三轮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描述了总样本和跟踪样本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过程,并予以简单讨论。结论认为:尽管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和流动儿童在三轮调查中一致性地表现出改善的趋势,但是公立流动与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感始终强于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与本地常住儿童有着相同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轨迹;流动儿童不仅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而且归因于社会不公的流动儿童的抑郁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两个方面尤其应该引起广泛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人口》2004,21(6):23-24
Beijing, capital city of China, is taking a series ofsteps to improve schooling for children of migrantworkers, estimated to be in the millions. Traditionally,China’s education system required school-agechildren to attend school where they were born.Latest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Beijing EducationCommission indicate that migrant children in thecapital city have reached 288,000, of whom 235,000ar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Of those, 214,000attended local public schools and the rest in …  相似文献   

8.
中国流动儿童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玲  李兵 《人口研究》2007,31(2):71-80
本文从儿童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结合2003年“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流动儿童政策的现状,剖析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关系,分析影响流动儿童政策制定、执行等环节的因素,针对流动儿童主要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威 《西北人口》2012,33(2):98-102
利用"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基期数据,本文讨论了流动儿童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及影响因素,旨在回答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期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家长的个人生活经历与社会态度是否会影响到家长的教育期望这两个问题。结果发现,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仍然是中国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就读于不同学校儿童的家长,其教育期望的确存在差异,但这与家庭的经济条件无关;儿童的学习成绩、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家庭的文化背景及家长的社会态度乃是影响家长教育期望的主要因素;并且,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是不同的。但教育选择(就读何种类型的学校)与教育期望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尚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 2 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 2 0 0 2年全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资料 ,揭示了我国流动儿童的总量规模及其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状况 ,分析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6年11月在北京市某区进行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跟踪调查"基期调查的数据,描述性分析了本次调查中儿童的心理状况,然后再比较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之间的差异,并进而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儿童的个性特征、学校的同伴关系,以及父母亲的亲子交流情况。其中亲子交流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到儿童的个体特征,而且会影响到其在学校的同伴关系。因此,家庭教育问题才是解决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运用在北京市某区进行的小样本抽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分别就读于流动儿童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并从流动儿童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原因。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学校中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相对较好,因此,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流动儿童学校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有关部门应该对当前处于自由发展、自由竞争中的流动儿童学校给予某种指导与帮助,以期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提供某种政策支持。同时,更应该注意到本地常住儿童的心理状况相对较差的事实,这可以被视为当前鼓励流动儿童以公立学校就读为主的受教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之一。公立学校应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状况的扩大。当然,流动儿童的心理评价及各种影响后果的研究仍然有待于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人口》2011,(1):24-24
According to China Education Daily,to help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to be well-educated and get employed,the Leading Group Office for Migrant Workers of  相似文献   

14.
运用抗逆力理论,从风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的对应结构为逻辑出发点,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发现这两类儿童面临的成长困境既有各自独特的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共性,即成长环境中某种或某些保护性因素缺失,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变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所面临风险因素类型的基础上,提出最大保护与最小限制的政策取向,建议从消除制度壁垒、构建家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升保护因素,构建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5.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 China’s monumental volume of labor migration has led to a rise in the migrant children population in urba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school...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与二元教育结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乡基础、义务教育发展二元结构条件下,要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梦是困难的。在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由个体化转向家庭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为改变教育发展的两极分化格局提供了重要契机。文章认为能否在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子女在迁入地获得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周小刚 《西北人口》2012,33(3):6-11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在以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城乡差异制约下,农民工自身在城市尚难以完全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并且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仍然是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不仅表现在农民工子女获取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需进一步妥善解决,并且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公平又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选取户籍为农业户口的进城农民工样本,并对其15周岁以下子女进行性别年龄结构和分布特征分析,通过区分不同年龄段、不同流动类型和不同居住地类型三个维度,对农民工子女的辍学率和就读学校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结构及其与父母的居住模式是流动和留守儿童各种问题的根源。本文利用2006年的珠三角农民工抽样调查原始数据,从农民工子女流动或留守的两种生存状况出发,探索了决定这两种生存状态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农民工子女的流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的年龄、农村社会支持、迁移距离和父(母)在城市生存状态,他们的流动与否不仅是作为农民工父(母)理性选择的结果,还与国家、地方、生产等方面的制度有关。也就是说,与人口迁移中推拉理论的论述一样,农民工子女的流动与否也是由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各自的推拉合力作用的结果,也是作为父母的农民工经过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9.
Abusive supervision in the workplace has been shown to have important direct consequence in work and work relationship, and also indirect consequences to workers’ well-being and relationships outside work. Consequenc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 have not been studied among migrant workers whose status in the host country of work is dependent on maintaining the work con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busive supervision in 247 Filipino migrant workers in Macau, who hold temporary work contracts and work visas to engage in various low-skilled work (e.g., domestic helper, security guard, etc.). The study tests a model representing the indirect consequenc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 on the self-esteem and acculturation orient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particular, on the tendency to reject their heritage culture in their attempt to acculturate in the host country. Medi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busive supervisory perceptions led to lower self-esteem (b = ?.19), which in turn relates to tendency to reject their heritage culture as part of acculturation (b = ?.45) [indirect effect = .08, 90 % CI .04, .15]. The rejection of heritage culture is interpreted as a coping response to the negative indirect consequenc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 perceptions that may be partly attributed to being a migrant Filipino worker.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how the accultu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reflects aspects of their well-being that may be adversely affected by vocational-related stress in the host country.  相似文献   

20.
流动儿童的教育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2006年11月在北京市某区进行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跟踪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探索性分析影响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以及流动儿童在学业成绩上差异的主要因素;并讨论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结果表明,三类儿童在学业成绩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尽管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自身的各种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特别是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但是学校特征如学校平均SES和班级规模等将通过儿童自身及家庭的特征,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改变儿童特征对于学业成绩的作用强度.这意味着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的不均匀分配也会成为社会不平等的一种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