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兴玲的诗歌创作融入了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和独特理解,不管是对世界的赞美,还是对时代的批判,都离不开她的内心涌动的诗性之爱。也只有在爱的感召下,她才会如此坚定地留守于诗歌现场,用笔记录现实的境遇,以魂守护理想的价值,从而写出了富有现代感的精神力量,也写出了一种值得留恋的人生风景。  相似文献   

2.
大型组诗《哦,天使》是唐兴玲晚期的重要作品。笔者试图通过总体把握与作品细读揭示存在于其中的母子关系。论文从爱与独处、教育或学习和智慧之甜三方面展开,侧重分析诗中的母子亲情与美德教育,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母亲、教育者和诗人融为一体的倾向,并把它视为诗人唐兴玲的智慧所在。  相似文献   

3.
湘籍诗人唐兴玲诗语自然流转,富有想象,陌生搭配仿佛天成,结构上讲究对比和突转,思绪跳跃,抒情绵密,有华美的片段,也有质朴的叙事。论文以她四首遗诗为例,指出沉重是诗人真实的生命体验,温情与宽怀是她的人生与写作态度。通过表现爱、存在、死亡、时间、艺术等命题,诗人营造了饱蘸爱的"棉花糖",心疼体贴丈夫的"妻子",武艺高强的"女人",凝铸死亡、时间与艺术的好东西"铜镜"等唯美意象和形象。  相似文献   

4.
诗歌作为纯个体的创造性艺术活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创作风貌与其所在地域的关系是微妙而复杂的,难以用简约的方式归纳。湖北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创作,特别是自1970年代“归来派””诗人曾卓以降,承袭、偏移甚至反叛“滕胧诗群”创作走向的具有一定现代倾向的许歌创作群体在湖北诗歌阵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通过对他们阶段性创作成果的扫描和细读,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代湖北诗歌的流变轨迹,进而洞悉其半瞻瑰奇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诗中弥漫着基督精神 ,其实他所认同的并非基督教神奇迷离的传说和枯燥乏味的教义 ,而是耶稣那种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并以此作为他社会理想所依托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6.
论“九叶”派诗歌的现代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叶”派主张在尊重新诗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营养,重建新诗现代化格局。他们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创作原则,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诗美智性化追求,并在诗歌语言和诗体形式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其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新诗艺术的发展,并具有丰富的启示性。他们融合中西文化,坚持现实主义精神,运用现代主义表现技巧的诗歌创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了鲜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论闻一多对新诗神秘美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在现代诗学史上最早肯定了“神秘元素”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他从理论上揭示了“隐”即“兴”、“象”与西方诗歌“意象”、“象征”的内在联系,努力寻找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之间“对话”的可能性。在创作实践中,他运用创造梦境与幻象、意象与象征、死亡意象与氛围等,给诗带来了神秘美的特征。《奇迹》一诗在神秘的意象中表现了热烈的、爱的精神世界。“神秘美”的探求与“三美”的主张一样成为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探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后新诗潮”泛起的今天,诗歌刊物发行量却一落再落。这种非市场化走向,从诗歌自身来看,主要是与传统诗歌背离而异化所致。表现在:视角的自我而非大众,内容的平俗而非教化,主题的晦涅而非鲜明,表现的荒谬而非审美。造成诗歌异化的原因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进入。继承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是诗歌走出困境、重新赢得读者市场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赖彧煌根据时下混杂相生、相互歧异的诗歌传统,提出应将现代汉诗的传统问题,放在其寄身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评判.现代汉诗是在现代性过程中展开的,它不可能和古典汉诗在同一平面对接.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代诗歌与歌词关系的认识中,长期流行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它们都忽略了“歌诗”的存在,都失之片面.“歌诗”自古就是中国诗歌的组成部分和一贯传统.由于新诗的产生省略了“民间歌诗”的阶段,一开始就是文人的参与与自觉创造,再加上现代出版业的影响,使得新诗在人们心目中长期表现为一种书面化的存在,“歌诗”似乎消失了.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歌诗”在理论上不会消失,在事实上也依然存在.在现代语境之下,“歌诗”在诗歌与歌词之间.有必要从理论上提出“现代歌诗”的问题,而其中包含有对当今中国诗学的、音乐的、文化建设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诗人唐兴玲英年早逝,是湖南诗坛的重大损失。她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女诗人,对诗歌怀着真诚的热爱,既潜心写作,也热心组织和参加诗歌活动。在她的创作中,爱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最能代表她创作特色的一部分。在她后期的爱情诗中,似乎游移着某种孤寂的情绪,然而也更见内在的热度,诗人的视野扩展到她的自我形象之外,对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体察。她的创作在湖南诗人中,可以说代表一个高度,在当代女性诗人中,她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唐人选唐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当代人的眼光来关注和研究唐诗,因而与唐诗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其中,唐人选唐诗与唐诗的流传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方面,唐诗的广泛流传是唐人选唐诗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唐人选唐诗又进一步影响和促进了唐诗的流传.  相似文献   

13.
唐代传自西域的琵琶艺术,为当时的中原听众平添了异样的新奇之感,因而博得了文人学士的喜好,写作了大量有关琵琶的诗歌。本文分五类对唐代琵琶诗进行分析,展示唐代音乐的雅、胡交融和进一步与文学相结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描写古代宫女及妃嫔心理和生活的宫怨诗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它是封建制度下的皇(男)权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的集中体现。西方女性主义则提倡改变妇女长期受压迫的地位,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男女平等。文章通过女性主义视角下唐代宫怨诗渊与源的分析,以薛逢的《宫词》为例解读唐宫怨诗中的女性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诗词作为承前启后的传世之作,其传播是极具典型性的。作品依托帝王、名士、歌者这几个关键的传播介质,在不同场合和渠道进行着动态的组织、互动与传播,并以题壁、题红、题扇等方式实施着静态的转换、保存与传播。在大量的诗话、词话、笔记和作品等史料的基础上,对不同传播环境和传播介质的特点与效果进行对比,着重分析唐宋诗词的动态创作活动及其由动转静的过程,并试图从通过传播模式的研究,探求其传播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家认为,汉魏时期书面语中已现古白话的萌芽,经过隋唐的发展,至唐末五代首先在佛教领域出现了基本以白话叙事的变文作品,并为宋代白话书面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实,在世俗文体中,白话的发展同样值得注目。唐代古文运动以复古相号召,"三代以下书不读",语体的文言化超越魏晋。但在诗歌领域则完全不同,唐诗的口语化十分明显,宋词的语言正是唐诗口语化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唐代桃花诗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达思想情感多种多样,有缠绵的爱意,有悲苦的忧愁,有自然之心,有仙骨道气。在艺术上主要是以形写神,比兴寄托,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唐代桃花诗是对古代桃文化历史的继承,是陶渊明桃花源思想的诗意描述,更是繁荣的唐代社会雍容华贵、热情奔放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18.
论唐寅诗的情志内容及其人格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寅诗文潇洒,书画冠绝,而内心实际上充满了苦闷忧愁和悲哀愤懑.唐寅追求一生却处处碰壁,心灵与人格倍受煎熬与折磨;然而唐寅不甘作茧自缚,他在痛苦与失意中努力寻求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放.他以花为友,豪饮长醉,狎妓风流,举止怪异,为孤傲本真的心灵披上了一件磊落不羁、似真亦幻的风流外衣.他率真颖达、清高自傲的人格特征通过花鹤琴笛等一般象征寄托物和放旷的言行、风流的外表曲折反映在其诗歌的情志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9.
唐诗在当时的传播主要有音乐传播和文本传播。音乐传播可分为徒歌与乐歌:徒歌便于操作,传播主体广泛,促进了唐诗的大众化传播;乐歌由乐工歌妓演唱,所唱之词多选自当时流传的文人诗歌。文本传播因物质媒介与书写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文本与流动文本,其实际发生过程则经历了单篇传播和结集传播两个阶段。唐诗的传播常常是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交互进行,因二者本身的局限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传播带给唐诗创作的影响有:确立了名篇名人;普及了诗歌;刺激了创作;形成了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