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四库存目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库存目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季羡林任继愈刘俊文一、四库存目的由来清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录历代典籍3761种(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号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但是《四库全书》并不全,不仅其所收书中有不少内容经过抽...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是一部比世人喻为“亘古未有”、“中华文化总汇”、“天下第一书”的《四库全书》容量还多数百种著作的又一部特大型综合性丛书。这部丛书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1992年提出,国家领导赞同,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策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牵头。13位著名专家任顾问,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刘俊文和中华书局著名编审张忱石分别为正副总编纂,47名学者任编委,“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协助”,按经、史、子、集四分法的仿古分类体例编辑,于1997年编纂结束。积极研究《从书》的编纂,充分展示,吸收编纂成果,对社会有关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存文献功在千秋冀淑英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是近二百年来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空前盛举,更是一项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工作。清乾隆时纂修《四库全书》,人们承认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浩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收集各类图书3590种(据文渊阁本),与历...  相似文献   

4.
本编 《社区》2013,(14):32-33
清官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5.
乾隆与《四库全书》郑之洪(广州师院历史系510000)《四库全书》共收图书3461种、79309卷,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基本上囊括了我国先秦王清初传世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之总汇。它的编纂激荡着乾嘉时代的学术潮流,在保存、整理和...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续修四库全书》16开精装1800册,收清乾隆以前《四库全书》未收重要著述及乾隆之后至民国元年(1911)代表性典籍共5213种,相当于乾隆时期所修《四库全书》的1.5倍,是收录中国古代典籍规模最大的丛书,与《四库全书》一道,成为汇聚中国古代重要文献的基本文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四库全书》编纂之时即开始撰写,撰成刊行后因学术价值至高,被学者尊为  相似文献   

7.
也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出版程千帆巩本栋最近,有关方面经过多方筹备,约请海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工作,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将清人摒弃于《四库全书》之外而仅存其目的六千多种书籍(据统计,今尚存四千余种)搜集整理成书。这不仅是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了从先秦到乾隆前期的许多重要古籍,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学术领域,但是却对当时已风行百年的《聊斋志异》"黜而不载",究其原因,有人从政治思想角度来分析,有人从文学角度来分析,但都不为全面。本文试图从清代的文化政策、纪昀的个人原因以及编纂《四库全书》目的和采书标准三个方面来全面分析一下《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我国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就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出版发行。这对抢救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有着积极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荣任该丛书的总编纂。针对是否像当年人们给《四库全书》写“提要”那样,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写“提要”的问题,季先生发表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见。李先生不主张写“提要”,主要是担心写不出高水平,被人们说三道四。然而,这样毕竟对年轻一代学习与研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少了参考的东西,算不算“不着一字,未显风流”呢?愚以为:应该组织力量,发动饱…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清乾隆时期随编纂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而产生的一部综合书目,在分类上它沿袭传统的四部法而更加完美,代表了我国古代书目分类的最高水平。但是《总目》的分类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总目》史部著录史籍不足之原因。  相似文献   

11.
略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王洪志,许磊国家级的重大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发式暨专家鉴评会于1995年11月26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工作委员会、中国...  相似文献   

12.
乾隆三十八年开设“四库全书馆”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历时十三年完成,先后共缮写七份分贮七阁,由于历次战乱多份被毁。本文作者在整理清宫遗存典籍时,发现故宫图书馆仍然留存有文渊阁、文津阁以及南三阁《四库全书》存本。对此,作者对这些书籍的留存原因及其特殊的文献价值一一进行了考校,且对研究《四库全书》的编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沾溉后世受惠无穷——欢呼《存目丛书》出版刘乃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即将结稿,全部丛书出齐,真让人不敢想象,这样一部巨型丛书,能够在三年时间完成。看来这部丛书的完成,可以说是“多快好省”。《四库全书》列入存目的书共六千七百多种,经过二百多年战乱、水火、...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最后一个高峰的历史时期,由乾隆皇帝下旨,官方组织全国著名学者编纂而成的。它既是封建“盛世”的产物,又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四库全书》的纂修,不仅对清乾隆以前的中国历代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对传统文化作了全面总结,而且还推动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促进了各门专科学术的兴盛,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章。它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的社会都有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学术文化领域,《四库全书》的影响更是广泛而深远。《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乾隆皇帝1772年2月下旨,由皇八子永璇总…  相似文献   

15.
抢救保存古代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专家访谈录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为中国文化发展做了一件大有功德的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看,怎么样继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是件大事。中国的文化历史悠...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汇了我国历史上三千年的典籍,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综合性丛书。但由于卷帙浩繁,编纂誊录历数百人之手,疏误在所难免,前人虽有补遗、订误,然书海无涯,补苴罅漏,非一时一人所能穷尽。本文作者就平时读书所得,对《提要》、《跋语》中有关问题五则进行考辨,阐微补缀,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戴良别集版本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良别集一名《九灵山房集》,一名《九灵山房遗稿》。《九灵山房集》今存单行本有明正统十年刻本、清乾隆三十七年重刻本等,丛刊本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金华丛书》本等。《九灵山房遗稿》单行本有清同治十二年重刻本,丛刊本有《金华丛书》本等。戴良别集诸多版本其实一个来源,即明正统十年原刻本,其余各本皆由此出。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集部存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集部存目研究沈治宏为了编纂《四库全书》,清朝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用各种方法从全国各地采进图书,并专门设立了四库全书馆,参加编辑、抄写、校对、装订工作的人数达3800余人。在纂修期间,馆臣分别为每书撰写《提要...  相似文献   

19.
丛书的起源与发展宋文坤“丛书”,即聚集各类书籍为一编。具体地说,丛书是一种编印多种单独著作并冠以总名的汇集性图书,所以丛书又称汇刻、合刻、丛刻、丛刊、全书等。丛书有大有小,大者如《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计79337卷;小者如《四书》、《十三经...  相似文献   

20.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略彭明哲《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续目提要》),是1925年日本“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利用日本退还我国的“庚子赔款”,由其所属“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邀请我国部分著名学者,耗时十余年,仿照乾隆时《四库全书总目》,纂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