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因对人性的假设不同,形成“斯密难题”。本文基于此,探究了其现实意义和真正本质。认为“斯密难题”给我们揭示了内存于人类生活中的深刻悖论,其所涉及的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经济(学)与伦理(学)问题的思考,才是探讨其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斯密悖论"的实质、同情的利己性和回报、"斯密悖论"的根源等。分析表明,同情因亲缘、地域和信仰差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这决定了同情心的利己性,而且同情的利己动机与经济上的利己并无不同,进而认为"斯密悖论"并不成立。指出仅仅提倡人要有同情心虽然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但难以收到持续的和普遍的效果,社会文明建设需要用回报作为激励。  相似文献   

3.
“认证悖论”(the paradoxes of confirmation)是由著名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卡尔·G·亨佩尔(Carl G·Hempel)于1937年首先提出,以后他又在“认证逻辑研究”(1945年)和“新近的归纳问题”(1966年)等论文中给以详细的论述。几十年来,认证悖论一直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认证悖论和其他一些疑难(如古德曼的“绿蓝悖论”和休谟的“归纳问题”等)一起构成对归纳逻辑甚至规范方法论的严重威胁。亨佩尔等人作为逻辑主义——规范方法论的一种极端主张——的主要代表人物,理所当然地把解决这些悖论或疑难作为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与此相反,基本属于描述方法论的历史主义者以及心理主义者等则常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矛盾解决”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者从矛盾解决的具体实践出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充分强调矛盾解决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其次,要正确地区分各种矛盾解决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最后.要把矛盾解决的方法原则具体化,使矛盾解决具可操作性,即把矛盾解决的方法论原则和解决的具体方法区分开来,只有这样,矛盾解决才会符合人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的两个“悖论”定义──澄清马佩教授的误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曾把“悖论”定义为“违反共识的矛盾”。它虽然能够涵盖(由两个矛盾构成的)“说谎者”和(只由一个矛盾构成的)“无理数”两大类悖论,但对于后者却有点儿“牵强”。我后来把“悖论”定义为“挑战常识的‘大’理”。马佩教授指出它包括不了“罗素悖论”等。现在本文把它修正为“所谓挑战常识的‘大’理”。我曾盛赞辩证“鹰”派的“亦此亦彼”为卓论,并由它而导致我创发“亦此亦彼”悖论。马教授对它也有所批评。本文也作了说明与澄清。马教授评及赵总宽和张建军两位教授。而这些评论跟我的论点有关,本文也略作答复与评析  相似文献   

6.
“半费之讼”是一个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费之讼”中的两个二难推理是正确而非错误的,它们的推理形式都是简单构成式,符合二难推理的要求,因而是有效的。同时,它们的推论过程并没有偷换概念,因而符合同一律的要求。相反,“半费之讼”是一个悖论,因为它具有悖论的三个基本特征:推理的合逻辑性和结论的矛盾性;自我涉及性和矛盾循环性;客观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7.
斯密以利己心为核心的经济观和以同情心为核心的伦理观,被称为斯密悖论.通过对斯密悖论的伦理解读可以发现企业家精神的伦理层面,既有助于人们认识伦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弹钢琴”和“两手抓”,都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体现,是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工作方法。“两手抓”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对毛泽东“弹钢琴”领导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领导方法论实质是抓住重点,统筹全局;领导方法论基础是对立统一;领导方法论意义是指导实践,且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克里普克(S.kripke)是时下西方的悖论权威。但是,我们认为他有关矛盾,自涉,语义,赋值,悖论等问题有颇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他的“非赋值”观点跟对立的“赋值”观点旗鼓相当;但是,他无法面对“候补”和“三值强化”谎者,致使他的“悖论观”大为逊色。我们摘引他的片段(见下文第1至5段)并一一评析。最后我们还摘引“赋值派”的权威皮亚斯(C.S.Peirce)的片段(见下文第6段)作为此较,并且借此突出我们有关矛盾与悖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范围内承认“真矛盾”的“双面真理论”,是普利斯特等人构建亚相容逻辑的思想基础,而普利斯特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其双面真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并就此做了多方论证。然而,菲卡拉等人对普利斯特的论证进行了系统性批判,并就黑格尔矛盾辩证法与双面真理论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思考。深入考察这样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厘清逻辑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悖论的关系,从而正确理解形式逻辑与辩证思维方法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是一种抽象的人,亚当·斯密对经济人抽象的目的是为分析人的实际经济行为及其结果(市场经济)开辟道路,为建立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经济学体系提供支撑点.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存在物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物”或“自然”都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要扬弃和否定“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唯物主义”,其现实危害相当严重。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及“人的自由”等重要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最高原则,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从“物的层面”揭示“资本社会”的“物化”和“物的依赖性”的本质的“实证科学”的总观点和总方法,它绝对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有“实践的人道主义”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哲学理想。  相似文献   

13.
"言不尽意":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的逻辑起点在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与道为一"、"忘"与"游"的人生诗意栖居理想和大量涉及"言"意"关系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言不尽意"论始终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它影响到中国诗学,就逐渐形成了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突出了中国诗学的超越精神.它强调,一般的言语,不是从胸臆流出,是非本真之言说,是不可取的,是必须要超越的.同时,它提倡大道之言、本真之言、从胸臆自然流出之言.它主张超越非本真言语而达于"微言"妙象"的本真言说以尽意.同时,它准确描述了中国之"诗"的语言与深层意蕴之间的虚实互补的审美特征,并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中国之"诗"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审美标准.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彰显了中国诗学的独特性,揭示了中国诗学言说的总体特征整体性、体验性、直观性等的实质,概括了中国之"诗"的创作观念、创作实绩及审美接受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庄子认为 ,关于人的思考不能只是建立在把人当作现成的物种的基础之上 ,从人和万物的区别处着手探讨人 ,因为这样遗忘了人和道之间的根本性牵连。他意识到了人 (万物 )和道的存在论区分与关联 ,一方面 ,因为同为“一气”,人和万物具有齐一性 ;另一方面 ,人又是天道的唯一领会者、万物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这一命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依据社会现实本身这一主旨得以成立,并由此而开展出其研究的全部路径、方法和问题领域。马克思把哲学置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活世界基础上,实现了哲学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性变革。现实生活世界理论对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三个向度体现出了对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因为“民胞物与”是其基本态度;“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是贯穿其始终的主线;赞天地之化育是其归属。加强对其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汲取我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的科学概括 ,是对“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表述 ,是唯物史观的核心。“人是历史的主体”规定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它是指一切历史创造活动 ,都要以人为前提 ,以人为基础 ,以人为动力 ,以人为目的。概括起来 ,就是以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 ,一切依靠人。只有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们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悖论是数学哲学和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金岳霖研究悖论问题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主要思路:一是把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自相矛盾,探讨悖论的特征和成因,提出了”暂拟的解决方法”;二是把悖论归结为一种“形式废话”,试图建立一种“范围的逻辑”来消除悖论;三是把悖论归结为思维认识的“不确定性”问题。金岳霖的悖论观点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且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和现实意蕴。当今时代,以人为本的主题是摆脱人对人的束缚,消除公共权力的异化;以人为本的现实意蕴在于在现实世界里、在我国现存思想和制度条件下,构筑个体追求自身自由发展的同时促进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思想基础与微观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论述了人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进而系统阐述了人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即人是检验科学发展观的最高标准,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也全面阐述了人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即人是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是发展的根本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